诠释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实

时间:2022-11-02 05:53:00

导语:诠释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诠释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实

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曾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概括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本文作者也认为三维目标的实现,就是让学生经历由“学会”到让学生“会学”的动态发展。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过程与方法来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了三维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语文课堂三维目标落实的两点有效做法:一是重视课堂实践氛围的创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二是重视课堂中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文章列举了若干实例加以说明,令人信服,其中帮助学生作文和背诵两件事,较为典型,颇具“匠心”,值得广大同行学习借鉴。

一、正确认识、理解三维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首先就要正确认识、理解三维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三维目标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了知识的习得,也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的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过程和方法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教师只有明确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逐步达到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目的。

二、重视课堂实践氛围的创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

新课程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应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

笔者一直认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戏终究要学生演。为了创设课堂学生参与的氛围,笔者在语文教学上搞了“自学自会”的教改实验,让学生懂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含义,经常给学生说:“自己能会的知识自己会,不要靠老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练口才的活动,讲一个故事、说一条新闻、背一篇古文、讲一首古诗等,让每个学生都作演讲准备,每节课采用抽签办法由一两个学生上讲台演讲。

考虑到古诗文教学比较麻烦,要解释、翻译,占用课时多,课堂效果也提不高,笔者就将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备课、上课。上课时用抽签方式找几位学生讲课,由于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充分地预习,上课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此外,学生上课还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气氛,由于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因而使课程内容得到了完善。针对古文教学,笔者则采取对译的办法,课前要求学生做好对译,第一行写原文,第二行注释生词,第三行写翻译。当完成对译任务时,学生就掌握了较多的古文知识,上课时很轻松就掌握了学习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问题,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看懂的学生看,学生能说出的学生说,学生能做出的学生做,一个学生解决不了的利用别的学生的智慧来解决。实践证明,这种“自学自会”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也解决了“学会”的问题。

三、重视课堂中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课堂教育的艺术,好的教育艺术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会学”的目的。如果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会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还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课堂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笔者上作文课时,发现有个姓谢的学生最怕作文课,上作文课时他竟然借故回家。第二天他到校后,笔者把他叫来问原因,他说他母亲生病,去帮她取药了。笔者说:“你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请假,老师不批评你,不过昨天的作文课你落下了,你把昨天取药的过程给我写一写,就算补上了昨天的作文课。”后来,经过反复写、反复改,笔者终于帮他完成了这篇文章。在下一次作文课上,笔者就给全班学生出了作文题——“为父母所做的一件事”。在讲评时,笔者说:“这次作文谢同学写得最好!”对此,全班学生都感到惊诧,笔者接着说若大家不信老师就读给你们听听,结果读完后果然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这次作文大大地激发了谢的学习积极性,从此他爱上了语文学习,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毕业后他考入了兰州财贸学校。

还有一位姓崔的学生,好多老师都说他是弱智,在课堂上都直接无视他。后来转到笔者班上,笔者认为,这个学生虽然智力较低,但不能放弃,要尽量使他得到发展。一天,笔者把崔叫到办公室,要求他背会朱自清的《春》中课本不要求背诵的一段。但第二天检查,他没会,于是又让他背了一天,结果他背熟了。在课堂上,笔者就问学生把课本要求背诵的背会了没有,大家都举手,接着又问还有一段课本没要求背的谁会,这时只有崔举手。笔者就让崔背,结果他很熟练地背出来了,趁机,笔者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咱们班崔最聪明,大家没背会的他都背会了。这样就激发了崔背课文的积极性,到初中毕业时,他背会了很多课文,掌握了课文背诵的许多技巧,达到了“会学”的目的。

以上,就是笔者对新课程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的点滴做法,只要我们注意了以上几点,就能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