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阅读教学细节优化方案

时间:2022-04-14 10:43:00

导语:小学课文阅读教学细节优化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课文阅读教学细节优化方案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于教学细节是由教师主动发出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指向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连续不断的教学行为或师生互动的总和……处理好教学细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巧借教学文本细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关注学生阅读细节,激活学生阅读本能;重视教师教学细节,优化阅读教学进程。”的优化策略,在我们的小语课堂上,精心设计细节,尽心呵护细节,细心发现细节,用心处理细节,关注细节品读,我们阅读课堂教学便充满了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生成更多的美丽。

关键词:阅读;细节;策略;活力

有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过:“透过教学细节,我们可以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智慧、见魅力……”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要打造有效的课堂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捕捉,探究与生成。

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是文学作品,因此教学细节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策略。当学生在为文本的主题思想动情的时候,应该记得细节的作用。细节阅读犹如一把有利的剑,挑战着庞大的文本之精彩,在阅读课堂熠熠生辉。

一、巧借教学文本细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并不是预设程序的机械展开,而是要在课堂阅读过程中根据学生与文本的实际随时变化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文本的细节开展教学资源的生发,呈现阅读课堂的精彩。

1、阅读语言符号,成就阅读语感

当我们阅读那一段优美的文字时,经常发现那一个个看似平淡的语言符号并不是静止的表述,它们在文本的大家庭中起着重要的点缀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犹如一颗颗镶嵌在文本主题王冠上的珍珠,闪发着耀眼的光芒,我们在一个个语言符号的阅读中就可以把语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例:老舍先生的《猫》第一自然段,一般通过“老实—贪玩—尽职”三个词的比较来理解猫的古怪性格,体现猫的可爱,其中这一段中有三个语气助词“吧、呀、呢”。如果去掉这三个语气词,通过学生自己品读,会怎样?

我们可能习惯在朗读本句中,侧重于对“贪玩、的确、一天一夜”这些词语的强调,因为这些词语是直接描写猫的性格的,但是这些词语对整个句子结构和语气而言,就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何况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是不能凸现。语感,本来就是一种习惯,一个小小的语气词,老舍先生正是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习惯,始于学生接触文本的那一瞬间。太多的事实证明:文本是一个严密整体,歧视那些细小的语言符号,将会使你的阅读变得残缺。

2、阅读隐形文本,提升阅读理解

阅读就像地质的考察,更多的是去发现表面不能看到的隐藏物,习惯于对一些耳熟能详的词句作为特别的“照顾”,我们便是文字的奴隶,阅读教学的行为只能成为一种继承。

例:课文《月光曲》,正像这个美丽的名字和这首曲子美妙的旋律,这篇文章处处充满着一种安详、宁静的美丽。在众多的教学中,大家关注的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贝多芬凭借对创作特有的灵感,在瞬间想到了《月光曲》的主题,然后轻轻地按起琴键来……”当我们找到它的时候,自然会和其它的词语进行比较,此时我们就会发现,用“弹琴”一词,已经不能适应文本当时的意境了,就是一个“按”字,把当时莱茵河畔这种氛围体现得淋漓尽致。

发现,就是一种探究。阅读的原野上装满美丽的语言鲜花,学生就是一个个采蜜者。在他们不同的阅读和生活的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个性,于是,阅读的课堂就成为一个天然,开放的阅读沃土。

3、阅读衬托语群,形成阅读和积累

经典的文本细节就像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其中的语言历经多年文学创新的冲击依然彰显它特有的价值。假如说,在阅读课堂教师更多喜好喜闻乐见的经典描述,那么请别放弃那些衬托的语言群,它们才是文本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幕后英雄,正是他们的默默存在,使这些经典描述更加灿烂。

例:《桂林山水》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这个自然段,显而易见是三句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句子是教学最为关注的地方。“……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波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一个“才”字,这后半段的语句其实是对前半段直接描写的一种补充和衬托。漓江水的美,从对它的“静、清、绿”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中虽是饱满丰厚,它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客观现实,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描述,但是,文本是有灵性的,所以光这样的描述总感觉作者的感情没有流露,这后半段的语句正是作者对自己的“陶醉其中”的情感的一个补充。那么为何不可去关爱这些语言呢?

二、关注学生阅读细节,激活学生阅读本能

阅读教学中的师生教学细节是阅读开展的原动力,抓住这种细节可以使阅读更加精彩。作为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从学生言语生命的动态变化中,关注他们情智差异,察觉言语冲动,捕捉幻想天性,发现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细节,从而唤起言语生命的活力,营造心灵丰盈的语文课堂。

1、捕捉幻想天性,打开童真世界

儿童拥有最本真的心灵世界,他们爱幻想,并用他们天生的言语描绘自己美好的幻想;他们爱用自己的童心意趣感受世界,表现出言语的天性。

例:读了《笋芽儿》第四段后,北大荒的秋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1:“我感觉北大荒的秋天很热闹,豆荚在笑高粱在演唱……”

生2:“我感觉北大荒的秋天很快乐……”

生3:“我感觉北大荒的秋天是一个很爱热闹的老人,因为他把豆荚逗笑,把高粱灌醉了酒让它乐呵呵的唱着歌……”

生4:“我感觉北大荒的秋天就像一场篝火晚会,榛树举起了火把,高粱在动情的演唱,大豆在玩闹欢笑,人们被丰收的景象陶醉了……”

因而教师要适时地发掘学生的言语潜能这个教学的细节,点化学生的言语禀赋,帮助他们引发诗意的幻想,让他们的言语表现焕发生命的活力。假如我们去重视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又何愁激发不出学生阅读创造呢?

2、察觉言语冲动,发掘言语潜能

语文教学,既是通过文本阅读,让文本的内涵触动学生内心世界的过程,更是学生对作者的言语表达不断觉醒,唤起主体言语表达的自觉意识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就会调动自己的言语潜能实现自我表现的需要。

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怎样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写道的“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似乎与学生的实际不符。这时就要提醒学生:“生活中你有类似的事情吗?”学生纷纷发言……“是啊,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学生有言语要表达,这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作为教师,应该洞察出学生的这个学习的细节,让学生尽情展现,这样就能在阅读课堂生发出意想不到的教学过程。

三、重视教师教学细节,优化阅读教学进程

阅读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应该主动地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好细节处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取得主动,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1、细化教学设计,铺垫阅读精彩

阅读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思路的集中反映,其根本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一篇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主要与作者生活细节描写有极大关系;一节语文课,能否上得生动有效,有无好的教学细节,与教师教学设计、方法处理,有很大联系。

例:《三顾茅庐》文中第3自然段中有较多处细节描写:“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均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虔诚。提问1:第3自然段中作者的多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与虔诚,你能找出来吗?提问2:第3自然段中作者的多处细节描写,比如“下马步行”……你还能举出哪些?显然第二种问题更换一种方法发问后,不但降低了问题坡度,而是学生依照教师提示,进行了思维,课堂反应立即见效。如果教师因为问题设计考虑不周全,将很难一步步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2、驾驭生成细节,追求阅读效率

在教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资源,这就是一种阅读的生成。它可能是学生正确的理解观,同时也可能是学生阅读的一种暂时的错误,不管怎样,当频繁的阅读生成来时,教师就要紧紧把握这个细节并且能够熟练地驾驭,以求阅读的效率。

例:教学《赤壁这战》时,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时,把“船帆”读成了“帆船”。教师发现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船帆”与“帆船”不同的理解关系,凭借课文提供的信息和故事背景,可生成许多有见解的看法,如“可见东吴的船速非常快”……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误读”的价值,及时捕捉,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行为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争论点,从而创造多彩互动的课堂。

是的,在课堂教学这条光亮而动感的链条上,教学细节好比镶嵌的一颗颗夺目的珍珠,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巧妙预设,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诞生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灵动,我们的学生便会在细节教学中语言得到锤炼,情感得到升华,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语文教学》

[3]李敏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

[4]陈锋华《关注教学细节体现生成价值》

[5]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