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一作文教学
时间:2022-04-14 10:03:00
导语:浅析初一作文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
初一学生作文存在着无话可说,题材陈旧,语言干瘪,字数不够等毛病,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有畏惧感。针对这一现状,本人认为老师应给学生搭把梯子,即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运用素材,进行模仿写作训练,让学生尝试到写作成功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
关键词初一写作积累素材模仿激情体验成功
初一许多学生不知什么是作文,更不知道如何去写,可笑的是有的同学还认为,只有考试时才写作文,或考前背下老师(小学时)搜罗来一大堆现成的作文就可应考。一写作文就想找作文书甚至利用便利的网络抄,课堂作文当堂无法完成。作文的字数普遍不够(500字以上),许多学生都停留在300字左右。题材陈旧虚假,人云亦云,文章无血肉,一味叙事。上述这些便是摆在我们这些初一语文教师(镇区)面前的现实。面对学生写作的现状,你急不出来也怒不起来,因为你别无选择,老师么,就担负点授业解惑的责任,所以,只有振作精神,从头做起。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初一学生的作文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得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去解决学生“如何写”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本人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积累素材,找“米”下“锅”
初一学生一写作就喊没什么好写,习作题材陈旧,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丰富的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谓的属于自己的素材,不是指能写在文章里的人云亦云的一般的人、事、物,而是指能包含学生自己一定的“意”的,即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的人、事、物。如学生眼中爸爸的白发、妈妈的唠叨,爷爷奶奶的疼爱,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只有学生能从中有独特感受,这样的事物才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素材。目前,不论中考还是高考,作文的考查内容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都突出考查学生对社会和身边生活的关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进行作文训练,而要把指导学生积累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写作时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才可以有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作文考查要求。
1.活学课文,联想积累
我经常挖掘课程资源,利用课堂教学,由此及彼地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唤醒沉睡在他们记忆中的生活琐碎,激起他们脑海中的朵朵浪花。如教《童趣》,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小时候那些可笑、幼稚的故事搜索出来写在积累本上,结果学生的童年故事还真是多姿多彩,丰富有趣。如炮轰牛屎,孵小鸡,过家家等。教《走一步,再走一步》,引导学生写小时的冒险经历,男生的经历更为丰富,爬树、森林探险、跳水等历历在目。教《羚羊木雕》,让学生回顾自己与同学朋友之间闹过的矛盾和误会……课文是学生天天打交道的,像一座大矿藏,资源丰富,我们应好好地挖掘。
2.广泛阅读,摘抄素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初一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就要求学生备好两本大本子,一本用来摘抄,一本用来练笔。在这儿讲的摘抄是针对阅读时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言。要求学生每天必读书报,并从中把自己所读感受深刻的好词好句好段等摘抄下来,学会积累。当然老师必须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目,否则,学生的阅读太杂乱,积累的效果不佳,因为初一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另外我也为学生设计积累卡片,如:
作文素材积累卡片编号内容点评
内容一栏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做的摘抄,它可以是涵义丰富的一句话,也可以是文采优美的一个语段,只要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觉美、对自己有所触发的东西都可以摘抄下来。点评一栏的形式就丰富多彩多了,它可以就所摘抄内容的主旨、表达技巧、构思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点评。如明确自己摘抄内容所描写对象或所阐发哲理,在点评一栏注明:此段文字适合……的话题描写。
3.留心观察,寻找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许许多多熟视无睹的细节,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家庭小事,校园点滴,街头见闻,电视节目,广告标语等。引导学生平时学会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对写作极为有利。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天地更广阔了。但要长期坚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必须勤快,当好监督员和伯乐,每周检查一次,选出好的定期在班上展览。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也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二.模仿起航,激情扬帆。
学生积累的这些人和事大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事过境迁后,能留在心里,有自己独特思考和感受的东西就很少了。这正是学生每天认识的人、事、物很多,但习作中却空洞无物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积累的写作素材有效地变成自己的文章,笔者认为模仿是引导学生写作起航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的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宋代教育家朱熹认为:模仿是古人的有效学习的方法,古人的作文写诗,大多也是模仿前人的。因此,我们要说,模仿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它是一只能抓住老鼠——提高作文能力的黑猫。模仿有时是文章结构的模仿,有时可是某种写作手法的模仿,有时是选材立意的模仿,有时是句式的模仿。但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模仿绝不是抄袭,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还刚刚萌动的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许多歌星的歌一唱就会。我们正好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来引导他们写作,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
1.删改课文,模仿选材立意。
学生的人生第一次也是丰富多彩的,可是要他们写出来就犯难了,对作文总有一种畏惧感,总觉得不知如何去写,写出来才有意思。教完七上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一文,学生学习了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我就此布置了这样一次作文:模仿课文写法,保留课文(3)(5)(6)三个段落议论部分,用自己亲身经历,有代表性的事例,换掉课文中的两个详写事例,将文章完成。(可以把第五段中略写的事例进行详写,也可以是课文中没有列举出来的,学生自己亲身感受,记忆深刻的有益的事例)。学生一听这样的作文,顿时眼晴放光,一反常态(愁眉苦脸),迅速拿出作文本,刷刷地写起来。不到半小时就有许多同学写完了,文章看起来都像模像样,个个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作文,结构层次分明,选材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告诉学生,其实作文不难写,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一定的筛选,思考,用上一些生动的词句,详细具体地写出事件的过程,适当地用上几句表明自己感悟的句子,就能写出好文章来。我们的课文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们写出来的文章都快赶上作家了。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然后我再针对同学出现的个别问题,引导学生再把作文修改完善。
2.模仿文章的描写方法。
初一学生作文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叙述一件事上,文章缺少事件过程的描写,景物的描写,细节的描写等。因此读来枯燥乏味,了无生气。针对这一现状,我常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片断作文,现学现用,进行模仿写作。教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感》,宗璞《紫藤萝瀑布》等写景的美文,就指导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写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层次,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下面就是李嘉明同学学了《夏感》后仿写的片断作文《城镇的夏》:
炎热暴躁的夏天把春姑娘给赶走了,用团团大火烘烤着大地,城镇也不例外。
城镇里的街道寂静的。你看:偶尔有一两个打着伞的行人在匆匆赶路,除此,只有几个戴着太阳镜的青年在路边树阴下闲逛,嘴里都含着一支冰棍。小卖部的老板最开心了,他的生意可火了,整箱、整箱的冰棍被抢购一空。大多数人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享受夏天的热情。那一只小狗伸出了舌头在紧急散热。夏天的音乐家知了停在一棵无精打采的行道树里发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音符。闷热的风吹在身上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凉意……
这是个男学生,平时作文在班上是中等水平,作文的主要问题是写不细,写不长,语言干瘪,经过了几次训练后,写作大有长进,知道用修辞手法,知道调动自己的感官来写,写作的兴趣也浓厚了。
同样,学了七下第三单元写人的文章,学生们学到了许多写人的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外貌、个性化语言、动作写出人物的特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表现其精神品质;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等等。我布置了这样一次作文:一定要用上本单元学到的写人方法,至少三种,写出班上的一位同学的个性特点,不要出现其姓名。文章在班上交流,同学们听了文章后,猜出写的是谁,根据大家所猜的人气指数来给该生作文评分。结果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我让学生课后去写,一定要好好观察,一定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他(她)来。结果在作文交流课上,学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这样投入过。学生笔下的人物真是活灵活现,个性突出,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从中体会到原来文章并不是这样难写的,我也会写人了。
3.模仿构思,学会穿插。
初一学生作文写不长的最大毛病是不会运用插叙等写作方法。写文章只会简单地交待一件事,不会联想发散,以至文章单调乏味,内容单薄不厚实。学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把课文的线索一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开始——韩主任讲话——毕业典礼后。然后引导学生把课文所写的事件在横线上补充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感觉原来这么长的课文居然这样简单!我就势发问: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作者写了好几件自己成长中与爸爸有关的事。其中重点有两件:爸爸惩罚英子赖床不起;爸爸叫英子去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插叙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使文章内容丰满,主题突出。课后,我找到新概念作文大赛
刘晓菲的文章《我与父亲的情结》一文推荐给学生。这篇文章的构思与课文可谓异曲同工。行文思路简洁明了:放学回家——洗脸——吃饭——睡觉。可是文章却穿枝附叶,浮想联篇,写得洋洋洒洒,把自己与父亲的情结编织得精美动人。这就是插叙的妙处啊!于是,现学现卖,我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思路,一定用上插叙的写法,注意过渡衔接,写出自己的生活,题目叫《我与的情结》。结果学生的写作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文章不再担心写不长,轻松随意就能写六七百字,写作水平高些的学生,一节课也能写上上千字。学生都纷纷感叹: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
总之,本人认为对初一学生的作文指导首先应给学生搭把梯子,让学生能够得着,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其次是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写作的乐趣,体验写作的成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多做片断训练,少做长篇大文。这样学生就能从作文恐惧的阴霾中走出,笑容满面地书写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章:《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尚桂霞《谈积累与写作》(《作文教学研究》2007年第5期)
陶兴国徐汉新《模仿作文训练法》[《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年第8期]
- 上一篇:大学班长就任讲话材料
- 下一篇:小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