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16 03:23:00

导语:深究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究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课本剧以其生动活泼的特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低年级教材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名人名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老师做很多的分析。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口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制作了一个嘴巴可以活动的乌鸦头饰。当学生初步阅读了解了课文后,我就请学生上台实际操作,学生戴上头饰,把一个个小石子投进玻璃瓶里,让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通过以上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也培养了学生务实求真,细致观察的好品质。在教《寻隐者不遇》古诗时,我先解释清楚个别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然后我就导演了一个课本剧。我扮演诗人,叫一位学生扮演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我去寻找深山里的朋友,与童子相遇,我以诗人的口吻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你师父干什么去了?”“他在哪儿采药了?”“你能找到他吗?”以便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诗意。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诗演变成了一个情节完整,口语化很强的故事了,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学习古诗灵活易懂,情趣盎然。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课文时,语气的掌握是很重要的,但对低年级学生讲解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是比较抽象的,往往得通过老师示范和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体会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在《要下雨了》这一课中,有以下几个句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吗?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是要下雨了吗?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我正忙着搬东西呢!文中多次出现了语气词呀、呢、吗,在讲读课文时,我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示范以上句子的不同语气,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习效果,再让学生分解表演一遍。学生感情丰富,身临其境,演得有声有色,对话时不但语气读得好,而且表情也恰到好处,可视性和可听性兼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如果在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经常地开展这样的口语训练,就能培养学生态度大方,语言流畅的言行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形体语言能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经常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以加深对重点字词的准确把握。在《明明上学》一文中有一段描写了明明捉蛐蛐的过程,有几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为了让学生体会一下捉蛐蛐的乐趣,我鼓励学生表演了这个片断,学生很感兴趣,表演时很投入、逼真,连平时文文静静的女生也不逊色,好像真的在捉一只蛐蛐,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体会了扒、捂、追、找这几个动词。在低年级教材中,可供学生模仿体验的课文片断比比皆是:如《老公公》一文中老公公拱手、弯腰、滑、摔、掉这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小猴子下山》一文中猴子的几个动作:摘、掰、找、捧、抱;《两只小狮子》一文中那只勤快的狮子练功时的动作:滚、扑、撕、咬;《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表达各种动物尾巴活动的动作:摇、甩、摆等,以上动作都可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

四、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有些课文没有把事情的结果直白地告诉大家,需要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补充课文内容。在《三只白鹤》中,结尾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课文讲完后,我就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想象第二天第三只白鹤找到鱼以后,会对其它两只白鹤说什么?第一、二只白鹤又会怎么想?这些情节是文中没有的,可通过编排课本剧表演一下,让学生在想象,续编故事中自己探讨答案,明白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总之,课本剧可以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一个重点片断;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人表演,也可以全班参与;在表演时,老师既做导演,又可做演员,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课本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创造性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