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感悟能力训练探索论文
时间:2022-12-17 10:40:00
导语:阅读兴趣感悟能力训练探索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中的“珍视”是珍惜重视之意,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简单地用预定的所谓“标准”答案去匡正学生不同意见;“独特”是指具有个性的,包含着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观念。“珍视,,二字蕴涵了这次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的重视程度,也在相当程度上揭示出了阅读的意义。
一、意义在于发现和感悟
阅读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个人的精神必需”、“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之,说“筛选信息”“披文得意”者亦大有人在。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但未免过于简单,有些偏颇。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占绝大部分的是文学作品。其丰厚的人文精神是任何文字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新的课程标准也对阅读提出“理解直至鉴赏”等较高的要求。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把阅读看成是学生与文本的一个互动过程,一种平等自由和对话,一种思想的碰撞乃至情感的交流,一种发自内心的发现和感悟,我认为更为恰当。也只有这样,阅读者阅读功底才能不断的得以充实,人生智慧才能不断得以提升,从而真正体会到阅读过程中那种痛快淋漓的愉悦感。
二、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
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地扒到分数,而不是通过阅读帮助他们打开思想之门、智慧之窗。阅读教学中不是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就是“引君人瓮式”的启发式一预先设置一个个圈套(问题)、让学生往里钻。较多地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正确领悟作品的“原意”,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再或者是把一篇文章切成几个知识点,毫无目的地肢解一通,再把几个知识点拟成所谓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说这么多,未免有些苛刻,但回头细想自己的教学中确曾存在。这样一来,同一问题换种说法,学生便不知所措,几个问题稍加整合,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将渐渐变得懒惰、麻木、失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失去阅读的兴趣。因为经验告诉他们:老师的答案是对的,记住就行了。长此一往,何谈能力的提高?何谈人的发展?
三、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兴趣
激起求知的欲望,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看电视或上网。但电视剧、电影无论怎么好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懒惰,不愿读书,不愿动脑。学生的思维世界是巨大的,思维潜能是不可限量的。例如前些年一位美国小学教师上作文课,他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儿”,让学生以此为题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把“点儿”想象成雪花,写它纯洁等等,但还有学生把它写成冰冷,遇阳光就化,非常虚伪等等,还有一个学生把它想象成自家老母鸡下的一个蛋。他把它放在孵化箱里,居然孵出了“克林顿”。虽荒诞些,但你不得不承认学生的思维发挥的好。学生个性思维潜能的开发,就在于阅读,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想象和再造。因此,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且这个任务是潜移默化的。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而阅读正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而不能再以“标准化”的解读,去代替学生的体验,去制约学生的头脑。
四、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和感悟呢
(1)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课标中提到的“尊重”和“珍视”,正是学生发展个人才能,展示阅读个性的必要环境。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师生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阅读课上教师“展得宽”,学生自然也就“放得开”。在宽松愉悦中学生的思维展开了,语言放开了,就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内存,那么学生的发现和感悟何愁不来?当然,在学生发现探究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或称之为“平等的首席”,教师的作用始终是个“领路人”。要在“放得开”的同时“收得拢”,绝不能放任自流。确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言“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尊重学生的看法,另一方面不能消极处理,一味迁就。否则,说“阅读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更谈不上“建立自己的思想”了。公务员之家
(2)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语文阅读教学为母语教学,学生自幼就有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教育界普遍谈论的“冰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的回答:“春天”,多么富有诗意和灵性,学生眼里的世界自有神奇的形象和色彩。教师要相信其潜能,鼓励他们读出自己的“色彩”。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相信学生潜能的基础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不要为赶进度,完任务,而把学生的阅读讨论变成走过场,因为课堂不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学生只能揣摩教师的意图去猜测答案,哪能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也难使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再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又是学习中发展的主体。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而堰苗助长,有的教师嫌学生耽误时间而越姐代厄,其实,学生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反规律的教学行为,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教师要有等待学生成长的耐心。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兴趣,开发思维。
尊重学生的阅读发现,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能使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时的尊重、理解、合作、探究、分享变得更有意义,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民主—关照并尊重学生个性,突出教育的本质—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