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情感因素综述论文

时间:2022-12-07 03:54:00

导语:阅读教学情感因素综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阅读教学情感因素综述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同时要求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教师出于对学生对学科的满腔热爱,精心的激情、洋溢的启发、引导学生想、读、说、写,使文中的佳词美句、精彩段落,通过眼看、口诵、心想,伴随着文中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见解流入学生的心田,从而获得求知的快慰,思想感情的陶冶。

一、情感因素,重中之重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注重要的环节莫过于阅读,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可接受性的原则,至于学生在接受时的情感状况如何,是快乐不快乐,是乐学还是厌学,则不去考虑。所以常出现厌学、苦学的现象。生动丰富的阅读材料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阅读教学失去了情趣、情感的魅力。因此在我的教学中一直在追寻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古往今来乐学为本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知学”强调的是认知因素,而“好学”和“乐学”指带有情感因素激励的学习。但“好学”较多地反映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倾向,“乐学”不仅仅反映了这种情感倾向,而且还表明学习者真正感受到的乐趣,陶醉于学习之中。这从深层次上论述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学记》通过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乐学的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为愉快教学提出具体的方法——“喻”,即启发诱导。近代,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对情感教学做了积极的探索。由以上可知,我国的“乐学”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感的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同程度的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虽然不考虑情感因素也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巧,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可能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与认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是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原因

这是汉语言文学的特征决定的。第一,从汉字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其它文字相比它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不仅有表音的成分,而且有表意的成分,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因形示意,寓意于形。汉字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字体的形式美。它是点、线结合的方块字,具有一定的造型美。汉字的方块形体本身就是审美对象。二是字音的音乐美。调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响亮悦耳,有吟咏不尽的情调。三是字义的情意美。汉字是表意文字,读者从字形上可以直接获得表层意象和深层意义。第二,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说,课本中所选的名篇佳作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一篇篇作品中包含着作者充沛的情感,是作者思想精髓的体现。因此,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付出真挚的感情,才能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使读者的情感得以丰富。

二、深入内心,激发情感

(一)选择情感的触发点,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首先教师要动情。教师对教材的体验、感受和对学科的热爱经过教学活动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善于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教学课文应该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例如,我们学校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这里由亲戚照看,一些孩子甚至自己生活。我班就有一些常年随爷爷、奶奶生活。虽然二老悉心照顾孩子,懂事的孩子们也表现得很快乐,但我在很多细节上看出孩子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于是我开始在阅读课中设计有趣的环节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尽量选取符合他们生活的角度,增强其情感体验。课余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她的心理状态,日记中加深对话,也使孩子和我多了几分亲切。上学期学习梁晓声先生的《慈母情深》我再次抓住这一契机在阅读课中融入情感因素,体会语言引导学生懂得对父母感恩。没想到课程过半当我问道:“大家想怎么表达对父母的爱时?”一个孩子终于再也忍不住,大声哭出了声,她说老师我想妈妈,想让她在我身边,告诉她我多想她,多爱她……是啊,孩子那思念母亲的心我们能够体会,但谁又能真正理解呢?此时的我也哽咽了,我知道千言万语都难以安抚孩子。我把她紧紧地拥入怀中,即时我无法代替她的母亲,哪怕此刻给她的心一点温暖也好啊!慢慢阅读以至语文学习对于她和其他孩子再不是困难的事,而是可以表达感情,想要深入探究的奇妙世界。这样的学习已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深入他们的内心,能引起共鸣的想要主动去追寻的事情。

(二)课堂上通过师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阅读也是如此。为了实现某个教学目的,课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有导入,有展开,有铺垫,有高潮,有反馈,有尾声。这些阶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策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与意。教师与学生在兴奋而又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

从一篇新课的开始,就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其中去感悟情境的美。情境的创设有多种途径,可以利用声音图片的信息,也可以利用教师的语言,通过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导入新课。导入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打开学生认知的窗口,激发学习的兴趣。首先可以用音乐渲染情境来导入。如《月光曲》教师播放一段月光曲,让学生欣赏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弹奏的优美的乐曲。美好的音乐是饱含音乐家充沛的情感的!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家通过它向听众倾吐自己的内心感情。随着音乐节奏的舒缓、渐强与高昂,学生的情感也跟着起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还可以质疑导入,例如《鸟的天堂》可以首先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把那里比作鸟的天堂?鸟儿在天堂里又是怎样生活的?一连串的问题层层深入,在学生心中泛起涟漪,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此外还有故事导入法、谈话导入法、讨论导入法等。

阅读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信息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读者利用原有知识去解释、消化文章的信息。在阅读时要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兴趣,必须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相结合。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掌握的背景知识去把文章分开的信息联系在一起,通过激活原有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2.采用充满情趣的方法展现文中的情节

展开是阅读课的重要环节。知识点、训练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教学思路的创造性,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均能见到功夫。这一环节中,内容要有起有伏,有铺垫有过渡,这样处理,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均能得到调节,既学得紧张,弦又不绷得太紧,学得愉快而轻松。课文各部分之间是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想象去理解各部分的联系。文学作品常常具有诗情画意,把用文字写成的诗文改换成用线条画成的画,情味增添。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画出老水牛爷爷的形象。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阅读教学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的生活体验、情绪情感体验融入认知过程。

一般来说我们采用品味的方法,仔细揣摩关键词句,领悟其意蕴和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阅读课上教学生学课文,首先要有“文”的整体观念。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探究思想内容,在紧扣思想内容推敲语言文字的运用。文章的“局部”可重点推敲,学的细一点、深一点。但不能喧宾夺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能有所偏废。阅读课的教学要声情并茂,才能对学生学习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声情并茂绝不是表演,也不是游离于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而是充分发挥课文内在的感染力、说服力,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以下是一位教师教“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时的片断:“师:请仔细品味‘绞’字,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生:痛!/生:刀进胸膛,在来回搅和几下的那种戳心的、无法忍受的痛。/师:有刀吗?文中指什么像刀绞着我的心?/生:看到战友烈火烧身,想象到他一定痛苦得如同‘刀绞一般’所以我的心里也如‘刀绞一般’……/生: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我好想哭,我的心碎了,这样的战友不能死。/师:是的,这样的战友不能死,他怎会离我们而去?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来练习这一小节,读出感情来。”文章情铸成,情或溢于言表,或在字里行间潜动。教学时要学会体作者的情,察文章的意,教师要满怀感情的启发学生,以情激情。因此阅读高潮时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体验”的意思是亲身经历。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感受、体味走进作品的生命。“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通过形象的再现,意蕴的品位,情绪的感染,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从而获得对文本语言的真切体验和感悟。公务员之家

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文人笔墨中饱蘸。

以上提到的阅读教学中融入的情感因素只是冰山一角,每个阶段所用到的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任何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是长短共存,因而课堂上不能是一种方法的“独奏”,而是各种方法的“交响”。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已被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外教育家情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在教学中应用情感的因素提供了依据。不管是什么方法的运用,都需要根据学生与教学的具体情况。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