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学能力训练措施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06 04:00:00

导语:语文自学能力训练措施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自学能力训练措施分析论文

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获取知识、认识新事物、探索新规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阅历浅,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上面画上“最新最美的图案”。于是老师常常以“园丁”自居,去“修剪”那些充满个性蓬勃生长的“幼苗”。殊不知正是在这样的“修剪”中剪去了那些属于孩子们的灵性的可贵之处!在这种“教师权威”式的课堂里,儿童的个性与天性遭到了极大的压抑。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民主、平等的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知、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及差异性,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类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时空,而“平等”则是“成长”的前提。从小让孩子认为老师和自己是伙伴,不是高高在上的尊者,对他们将来的思维、人生观都有积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而非语意层面的交流,如“谁想说说”、“谁有不同想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等等;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举手说,可以抢答,也可以讨论;朗读展示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段落;评价人物、事件时自我选择情感;表演时自选伙伴。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课堂都给学生“一路绿灯”,创设宽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如上《狼和小羊》时,对文中“找碴”一词,开始老师没有过多的去追问它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在学生提出不太明白时给予答案,而是在引导学生反复读了课文后面狼是怎样一次又一次找借口想吃掉小羊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自己说说“找碴”的意思,此时,学生已经完全通过自读自己悟出了此词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处理,就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老师和盘托出的效果好得多。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人在平等、轻松、自由的环境里,思维是最活跃的。当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顺应孩子天真浪漫的天性,为他们构建一个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学生的灵性、悟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二、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问题意识,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研究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谈不上探究。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有效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探究—新问题”不断递升的过程。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探究习惯,并获取最初的学习策略。

1.把握教材特点,从教师给予转变为学生探究。

记得《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不明白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它妈妈的,那么多只青蛙,它怎么才能确定哪一个是自己的妈妈呀?”多么富有儿童情趣的阅读思考呀!这本是一篇科普短文,意在以童话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读完之后只要明白青蛙就是由小蝌蚪长成的就行了,谁知孩子想的是究竟哪一只青蛙才是自己的妈妈?在孩子单纯的思维里,小蝌蚪和青蛙是一一对应的,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所以才会有“哪一只青蛙才是它的妈妈”的疑问。这就是孩子可贵的独特感受,有别于成人的思维,我们要大加赞赏,保护其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新课标提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因为儿童的思维接近自然,不受约定俗成的经验、规则的束缚和干扰,往往更具独特视角。如《荷花》一文,边阅读边想“假如你也变成荷花,哪些小动物会来告诉你什么”时,同学们兴致勃勃:有的说我喜欢唱歌,青蛙跳过来,告诉我大合唱真有趣!有的说小蝌蚪告诉我下次得给孩子做胎记;有的说河蚌姐姐悄悄告诉我她藏着一粒大珍珠;有的说泥鳅弟弟告诉我今年的莲子、莲藕又是丰收年;有的说蜻蜓飞过来,在耳边对我说———你真香。这种愉悦的富有童趣的回答,让课文变成了活化石。

2.突破思维定势,从答案唯一转变为感受多元。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学融言语体验和言语实践于一体的活动。学生只有历经知识的发生、发展全程,才会巩固对新知的认识,达成内化,生成经验,同时,自主的探究意识、合作态度也在其间自然养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求通。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敢于怀疑,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学习内容能独立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质疑”、“求异”的问题意识,是要不断激起学生问题的涟漪,使感受不断深化。比如《惊弓之鸟》,课文的本意在于说明善射手更赢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文中写更赢断定这只“飞得慢”、“叫声悲”的大雁既掉队又受伤,为炫耀自己的才艺出众,拉弓吓死受伤的孤雁。这种行为与“保护鸟类”的环境意识、与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完全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超文本”的教学设计,在学生熟读理解课文后,提出问题?a、你认为更赢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b、你对大雁的死怎么看(谁害死大雁)?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意识。又如《狐狸与乌鸦》一文,教材也有很大拓延空间,课后以“乌鸦变聪明了”和“乌鸦又上当了”为题,让学生进行习作。有的以狐狸的立场写尽赞美之辞,学会了夸别人。有的以乌鸦的点头、摇头、飞走三阶段动作反击狐狸的三寸不烂之舌,赞扬乌鸦“吃一堑长一智”。

三、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立足能力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要改变传统的一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教学模式要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下是“四点五环节”模式。

四点即明确学习知识点,挖掘训练点,找出重难点,排除疑问点。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向学生明确提出课文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把事先准备的学习提纲出示给学生,明确告诉学生要学什么,要掌握哪些内容。正如布鲁姆所说的“如果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对于重难点,可采取分层递进的引导,把难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最后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自己解决。当然,学习提纲的制定要留一定的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和余地。

五环节:①提出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②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对所提出的问题创设发散条件,启发思考,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探究。③组织讨论———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思维交流。④指导求新———探求结论。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或结论。⑤总结评价———激励肯定。教师给与点评,鼓励学生不断自主学习。公务员之家

2.消除畏难、等靠的心理依赖性。缺乏信心、畏难情绪和等靠答案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问题的设计、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二是尽可能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水平个别差异较大,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自主学习要求。理解能力差的,要在熟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上下工夫,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要求能对课文进行归纳整合,能复述课文内容;三是尽量使用评价效应。泰戈尔说得好:“不是水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责备如同锤的打击,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激励犹如水的歌舞,能使学生潜能发挥。实践告诉我们:激励评价能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评价可着眼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探究活动,是否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有开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是否达到应有发展水平等。课堂中的一次掌声,一句简短的表扬,一个关爱的动作都将在学生纯洁的心灵注入美好的情感力量。另外,有时若过早评价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脉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延迟评价,对有些问题的回答暂时不做评论,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给于学生时间和空间,给予铺垫和引导,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这一蔚蓝的大海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