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文字论文

时间:2022-11-02 03:23:00

导语:品味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文字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品味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文字论文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最高的,作者在广阔的社会背景里,通过平静而又犀利的笔触如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的本来面貌。在众多的人物画廊中,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她不仅美丽艳伦,而且才华超群。可是在一“万美加身”,毫无挑剔的人物身上却又不可避免的折射她谙于事故,曲意逢迎的“会做人”的封建遗风一面,所以薛宝钗这个人物既有她一种虚无的完美性,同时又带上了封建社会的毒瘤的影响并表现了广泛的不足,那就是虚伪,急功近利,是典型的明哲保身的儒家哲学人物的化身。总之她的形象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矢口。”

[关键词]《红楼梦>完美性广泛不足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道:“至于《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现实中实事不可多得,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所以其中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之一的薛宝钗出发,谈一谈作者是如何毫不讳饰的如实描写这人物的立体感和两面性。【1】

首先薛宝钗这一人物善于伪装,给人一种十全十美,没有半点值得挑剔的假相,她也时时刻刻以一种封建士大夫的理想人物标准来衡量自己,让自己尽量打扮得美艳无比,给人一种出身豪门、知书达理、美貌出众、才华横溢的印象。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完美女子,总不让人顿生怜爱之心。我想:这个人物愈是完美,愈能反衬出她种种险恶用心,在华丽外衣笼罩下为她后来蜕变起到很好反衬作用,具有很强讽刺性,也为这一人物最后落得悲剧平添了夕阳落山之前的一点辉煌。

薛宝钗为了给大观园中各种人物留下好印象,同时也为了艳压群芳,在大观园这一“女儿国”中占有一席之地,抑或说是独占鏊头,她便费尽心思的做好了一切出场前的准备,把自己打扮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到了贾府果真能出奇制胜,一举成名。众人都认为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反。”众人对她的美好评价也为她后来能取得贾府认可,为战胜情敌林黛玉埋下一笔。也为贾宝玉对她有点好感添上了一彩。但她却不知这种好感是一闪即逝的。在《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她,有几点描写:“……这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是多么动人的美人啊,连宝玉此时也不得不惊讶:“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可以说她这种妩媚女子此时此刻也着实让宝玉为之动情,这也为后来宝玉与黛玉之间爱情悲剧一个注脚。

在这样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美人”身上,也展示了她冷酷一面,她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给人造成一种知书达理的美人形象的假象。在她战胜情敌林黛玉后,便大肆浓妆艳服,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节中写道:“丰肩软体,鬟低鬓,论雅淡似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2】从这一个小的视角可见把薛宝钗那种华丽外衣描写得如此透彻,真是“此时无一语言坏,但已入木三分,谁家欢喜谁家忧。”真是虚伪之极,可笑之极,一个活脱脱的“冷美人”,冷酷无情。

以上是薛宝钗美貌中暗藏的“虚伪”。其次再论一论这一人物为迎合封建士大夫心思,给她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形象,在这里且不论她是如何苦读寒窗追求纯功利主义的愿望,只是谈谈她是如何为做才人所作的各方面准备。她尽显风流,耍文舞墨,卖弄才华的。她上至国典朝章,下至雕虫小技,她无所不通,在众多才子佳人中,她可谓是佼佼者,但这也正说明她博取功名的急功近利思想是多么深,苦读寒窗用意之切。她给惜春讲绘画理论,给黛玉讲医药理论,给湘云讲“明开夜合”的“棔”字,给宝玉讲南宁王朝法嗣的故事和“绿蜡”之典。在这里我不排除她的聪慧,但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而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讲她多少还是有点过于卖弄。

在作者笔下,不论是薛宝钗美貌也好,不论是薛宝钗才识也好,都是封建士大夫理想人物的集中体现和概括,也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心思。然而就在薛宝钗这样“完美人物”身上,又表现出了她种种不足。

薛宝钗深沉世故,圆滑投机首先表现在她对上层人物的迎合上,她为了迎合维护封建统治者所制定的体制,有时委曲求全来讨得上层统治者的欢心,给人造成一个深明事理的虚伪形象,这突出表现在她讨好贾母、王夫人和元妃身上。公务员之家

元春省亲时,将大观园中一个匾额“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引起宝钗的高度关注,便很有心计的铭记在心,所以在奉命作诗时,便提醒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而她自己吟出的“自渐何敢再为辞”的诗句,正对元妃的旨意曲意迎合的注脚,另者她心机虚伪也让读者一目了然。元妃命人送来灯谜,她自己“一见便猜着了”,可偏要违心的说“难猜”,还要“故意寻思”“口中少不得称赞几句。”

薛宝钗深知在贾府中贾母的崇高地位,是维护贾氏家族的重要支柱。所以她便一味讨得贾母欢心。她“深知贾母年老喜热闹,又要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平时喜欢的说一遍。”所以贾母便更加喜欢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