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作文备考的重要环节论文

时间:2022-11-02 02:59:00

导语: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作文备考的重要环节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作文备考的重要环节论文

摘要: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是高中作文备考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种种问题,使得许多师生感到惶惑,甚至出现倦怠敷衍的情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日常积累的素材杂而不精,缺少系统的归类与整理,缺少必要的区分与更新;其二,素材积累和运用脱节,多数学生只顾积累,缺少运用实践,以致考试时盲目套用,缺乏灵活变通的意识。

有感于此,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应对这一难题,第一要做到“妙剪材”,即对作文素材充分积累的前提下,学会归类汇总,选取其中的“最有价值素材”重点积累、深入分析;第二要做到“巧立言”,所谓“巧”,就是既要讲究技巧方法,又要灵活变通不拘泥固有形式。在这里,我仅列举作文素材的三个重要方面,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大爱无言话感恩──细节立言

唐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其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懂得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品质,父母亲情挚爱时刻温暖着、感动着我们,理应成为同学们作文中的首选素材。然而,很多人的文章还仅是停留在叙述生活琐事,空发议论感慨地水平,这类文章也自然无法感动阅读者,最后沦为平庸之作。是这些同学不懂感恩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感恩之情。真情地表达无须呐喊,它是一种自然地流露,他所借助的手段就是细节描写。

例如:我父亲,皮肤黝黑、白发苍苍、背脊有些微驼,这些都是我熟悉的。还有那灰扑扑的上衣,被油渍、泥灰已经浸得看不出本色,右胸口处还有一个被烫得化开的窟窿。还有那磨得发毛的袖口,好多个我一次也没有数清的小洞洞。

点评:在这段文字中,小作者首先借助白描式的人物肖像表现出“父亲”的苍老与憔悴,紧接着又通过父亲朴素的穿着表现出他常年的劳作和养家的艰辛。

二、岁月如歌忆经典──化用立言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而且作为经典素材可以直接为我们的作文服务。那么,要借助怎样的方法才能为我所用呢?这里需要借助的手法就是──化用。所谓“化用”,就是将诗词加工并揉和到现代白话语言中。化用诗词一般包括两种方法:取词摘句法、画面想象法。“取词摘句法”是指选取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并将这些关键词句填充镶嵌在自己的语言文段,使它们达到相得益彰、完美统一的艺术效果。如: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飘逸的太白,可愿为我引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画面想象法”是指借助自我的想象能力,运用个性化语言将诗中意象还原成真实的历史画面。如:夕阳映红的古道上,斜长的一抹,是被西风吹瘦的马的影子;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亦正浓。以上两种方法统称为化用,同学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之中。

例如:书是一双神奇的翅膀,纸页哗哗翻动,便流转了千百年时光,带我去从未见过的世界翱翔。读一首词,便看见易安梧桐细雨的庭院,庭院里冷冷清清,乱世的美神带着哀伤寻寻觅觅。读一篇散文,便到了明月山风随流水的赤壁之下,听东坡滔滔的讲述人生的得失,赏那遗留在历史中的动人美景……在那些尘封了的时间之中,我看见千骑卷平冈的威风,看见寂寞锁清秋的哀愁,看见佛狸祠下的一片神鸦社鼓,无尽悲凉!

点评:在这段作文中,考生先后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苏轼《前赤壁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煜《相见欢》、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五首不同特色的诗词,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充分展现了个人的才情,赢得了阅卷者的青睐!公务员之家

三、青春时尚语达人──感悟立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见作文不能凭空杜撰,一定要着眼于社会,积极反映现实生活。由此,我们想到部分同学的文章一味只是借古人说话,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他们的问题就在于日常的素材积累没有关注社会、感悟人生,缺少对生活的思考,缺少对时尚潮流的把握。归根溯源,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同学们就不能整日里只知道埋头读书,应该放眼社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用灵活的头脑去思考生活、感悟人生。

例如:都知姚明打中锋,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转身跳投,直起勾手,在篮下横扫千军,那是相当了得,教练自然对他进行了特殊的训练。有人说,如果姚明能像科比、詹姆斯一样,发展为全能球手该多好啊!能突破上篮,能即兴跳投,还能远投三分!如此,还要那些前锋后卫干什么?特长就是特长,短处就是短处。如果姚明一运球,不出三下,准被人断了去。还是老老实实打中锋吧,只要发挥特长,把中锋打好,也就够了。

点评:有兴趣的地方就会有记忆,就会有感悟。在这个议论段中,小作者借助姚明的事例来分析“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观点,可谓信手拈来、语出惊人,颇有专业体育评论员的水准。此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对姚明感兴趣,所以他去关注姚明,所以他写姚明就能写出真情实感。

素材的天地是广阔无际的,素材的积累是任重而道远的,在这个领域中只要同学们能够认真积累、真心感悟、真情表达,就一定会收获丰厚,学做高明的素材“指挥家”,不做愚蠢的素材“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