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20 12:49:00

导语: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义务教育教材管理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供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五年级第一学期是高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既注意了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又开始体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下面就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作几点说明。

一、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一)强调素质教育

本册教材的编写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为依据。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

本册教材思想内容丰富、充实、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有序。

教材通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赞颂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介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热爱自然、破除迷信等内容,教育学生立志改造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作贡献。通过表现诚实善良、热爱劳动以及遇事动脑,全面地看问题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注意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通过识字、词句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其独立识字能力和理解、积累、运用词句的能力。通过六个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继续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全册安排四次听说训练内容,注意把读、写与听、说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本册教材还重视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体现在课文类型设计和课文内容上,而且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之中,把认识事物的能力同语文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编写,注意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为老师教书育人提供凭借。

(三)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为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采取了多种措施,主要有:围绕读写训练重点,设计语文基本功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和作文的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习读书方法,加强预习指导等。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与教科书配套,编写了自读课文《槐乡的孩子》,供学生独立阅读。

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

本册共有24篇课文。看图学文2篇,讲读课文16篇,阅读课文6篇。其中新选课文6篇:《卢沟桥的狮子》、《在希望的田野上》、《鱼游到了纸上》、《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高梁情》、《圆明园的毁灭》。教材按组编排,共7组。教材编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继续编排读写训练项目

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开始进行篇的训练。围绕篇的训练,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读写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注意积累材料”、“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写文章要有中心”。这些读写训练项目体现了篇的训练重点。大体上可分为三步进行。读的训练方面,从读懂一篇课文的内容,到能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再到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写的训练方面,从注意材料的积累,到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再到写出的文章要有中心。这些训练项目联系密切,读写对应,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些训练重点,落实这些训练重点,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教材第2~7组安排了重点训练项目,每一组教学都要紧紧围绕本组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并注意使前面的读写重点项目的训练在后面的教学中得到运用和巩固。

(二)每组教材注意体现训练过程

本册每组教材仍然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读”。安排“导读”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一读即可,不必做过多的讲解。第二部分是“课例”。“课例”又包括“预习”、“课文”、“思考·练习”。预习的要求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主要要求学生预习时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圈画出重点难点。“课文”围绕读写训练重点,兼顾内容上的联系编排,每组有课文3至4篇,分讲读课文(含看图学文)和阅读课文。“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由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题目组成,讲读课文一般出4~6个题目,题目从教学的重点、难点出发,并注意和本组的训练项目相呼应,阅读课文一般出2~3个题目,只出思考题,侧重在理解内容,实践训练项目,理解词句。第三部分是“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说明和归纳小结。第四部分是“基础训练”。是“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综合训练。这部分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教学要求和全套教材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内容系统安排的,着眼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由导读到基础训练,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三)本册教材识字量为125个,分别安排在讲读课文和看图学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以课后生字条和书后生字表为准。课文中的生字(包括要掌握的和只要求认读的二类字)和多音字都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导读”、“预习”、“思考·练习”、“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的内容采取难字注意的方法,这里出现的生字与课文中的二类字不要求掌握,因而不在生字表和生字条中列出。

(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材中编绘了多幅插图,这些图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教学要求

(一)本册教学,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建设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献身革命、一心为国家、一心为人民的可贵精神,受到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了解人民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艰苦创业、热爱生活的品格,受到热爱劳动、立志建设祖国、献身四化建设的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具体生活的故事中,受到奋发向上、无私奉献以及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熟练掌握大写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三)学会12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能用音序、部首的方法查字典,初步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并能比较准确地选择字义,有一定的查字典的能力。

(四)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注意积累词语。认识介词和副词。

(五)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继续练习扩句、缩句,认识表示递进、假设关系的复句和排比句,练习修改病句以及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色彩。

(六)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着重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理解课文,培养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八)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学习使用书名号和省略号。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提示

(一)看图学文的教学

看图学文由图画和短文组成,是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课文类型。图画是短文内容的形象反映,短文是图画内容的生动描述。看图学文的教学,要注意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培养观察、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本册的两篇看图学文《小站》、《泸沟桥的狮子》,是写景和写物的。教学时要充分发挥看图学文图文互补的优势,借助画面和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受到美的陶冶。

(二)讲读课文的教学

讲读课文是课文的主体,在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加强重点项目训练的主要凭借。进行讲读课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体现了该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侧重点。本册教材安排的6个重点训练项目,读写结合,循序渐进。这些读写重点训练项目,要通过讲读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得到领悟。在有重点训练项目的各组,应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组织教学。第一组没有安排重点训练项目,教学中应着重中年级获得的读写基本功的综合运用。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词、句、段的训练是低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低中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训练要求,是高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客观需要,也是篇的训练的基本。进行本册讲读课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了解句与句、段与段的联系,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把词、句、段的训练同重点项目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的训练,它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讲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境,加强朗读的示范与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和提高。目前,讲读教学中教师的“讲”和“问”仍然偏多,学生“读”和“思”的时间偏少。要下大力气扭转这种状况,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讲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动自学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导读和预习提示,认真预习课文,并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和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和重点训练项目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自求自得中提高理解能力,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乃至讲解。

此外,还要大力提高讲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尽可能用最少的课时,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即每学一课都有所得,语文基本功都得到训练,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在第2~7组讲读课文之后安排了阅读课文,共有6篇。阅读课文属于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它为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提供了重要环节。教学阅读课文,要更加强调学生的自学。一般可参照课后的思考题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放手让学生阅读,不要把阅读课文当成讲读课文来教。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实践中,使学生对重点训练项目的认识得到深化。阅读课文在要求上同讲读课文区别比较明显:出现的生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四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较低。因此,教学应突出重点,不应面面俱到。

(四)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课文的性质,它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并兼有指导阅读和作文的任务。教学读写例话,应引导学生自己读懂,并从中受到启发。一般来说,由学生先读读例话,明确例话在读或写的哪一方面做了提示;再联系本组课文,特别是例话中的例文,将学生在课文教学中悟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带有规律性的读写方法;然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践,谈谈从例话中获得的启发;最后引导学生把这一认识运用于读写实践中。

(五)基础训练的教学

基础训练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标点、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方面。训练内容与本组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每组的基础训练一般分“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作文”四个部分。指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中的各项练习,一要明确训练目的,了解编写意图;二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训练,而不能仅仅是个别学生的参与;三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此,教学中必须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做有针对性的、切实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