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竞争机制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20 10:18:00

导语:语文竞争机制教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竞争机制教学管理论文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认为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早在10多年前为景山中学的题词中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廿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廿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我国目前正在启动面向廿一世纪的人才工程。

廿一世纪将是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各国经济超常发展的时代,是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在国际市场中高手如云,实行的是“优胜劣汰”的原则。“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将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目前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是下个世纪我国经济接近发达国家的希望之所在,把青少年培养成基础扎实、能力很强、敢于竞争、善于创新的人才是当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宏观考虑,近年来我逐步将竞争机制引进了语文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进竞争机制的理论基础

1.青少年心理发展水平。

青少年心理活跃,但不太稳定,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但又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对平板的听课不大感兴趣,若采用鼓励、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中强调了“赏比罚更重要,更有力。”

初中生对老师的提问不少人还乐于举手回答,甚至有抢答的情况;高中生则显得老成、矜持,更考虑自己回答问题的质量,生怕在众人面前“出丑”或“表现自己”,因而很少有人举手,课堂气氛较沉闷。而采用了竞争的方法,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激起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勇于举手发言。这种在某种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教学,不仅是我教你学,更重要的是“我教你如何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有敏捷、快速的应变能力的人。

3.信息反馈论、知识迁移论、“思维——活动”论。

教师运用多向反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课堂反馈的信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疑问,提出竞争的目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竞争心,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在抢答或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回忆、复述了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且引伸、开拓了思考的新途径,或者提出了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由常规思维向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竞争、讨论、辩论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之间彼此进行知识的传递、反馈,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信息的相互渗透、相互启发、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知识迁移、拓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育家认为: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实现的。因此,课堂内,在老师的引导下,按教学目的开展必要的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之一。而语文课堂教学引进竞争机制,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的“活动”。

4.教学艺术论。教师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还有个如何“传道、受业、解惑”的问题。教学是一门艺术。平板的教学只会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师要开动脑筋,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于乐趣之中。教学内容或方法的新颖性、独创性,往往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引进竞争机制,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要求,是一种教学艺术。

二、几点做法

1.知识性的问题抢答。例如,在介绍作者生平时,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先提问学生,让学生抢答。比如,在讲《五人墓碑记》一课时,对作者张溥我没有作介绍,而要学生抢答:“张溥的书斋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暂时沉寂,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说:“张溥的书斋叫‘七录斋’,因为他家困难,借人家的书抄了七遍就将书还给人家了。”全班学生都凝神屏息地静听。我问学生:“是不是还有补充、纠正的?”学生一时没有回答上来,我说:“××同学阅读面宽,知识较丰富,回答基本正确。就是有一点要说明,张溥的书斋之所以叫‘七录斋’,主要是因为他刻苦自励,一般的文章他抄写七遍就能背诵默记于心中了。刘×的回答可能受《黄生借书说》的影响。”全班同学都向刘×同学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另外,有时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作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靶子”。如《祝福》的开头一句:“鲁镇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在“年底像年底”之间,加上了“毕竟”、“最”来形容,其中有什么奥妙?作者这样写想强调什么?学生虽然也认真思考了但不得其要领。我说讲完了全课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树起了“靶子”,激发学生用思维之箭去射这个问题靶子。

这与平时的讲解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单纯的灌输,或一般的启发,而是先提出竞赛的要求,学生大多凝神思考,疑团在胸中翻滚,求知欲在心中升腾,所以效果较好。

2.选拔背诵“状元”。语文课文有不少精彩之笔,需要学生领悟背诵,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让学生课外自读、背诵,但效果往往又不理想。因此,如何解决课堂时间紧、背诵要求高的矛盾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我是采用竞争方法强化记忆,选拔背诵“状元”来化解这一矛盾。

首先说明竞赛要求:在20分钟之内背诵《五人墓碑记》或《师说》的有关内容。全班学生一下子“沸腾”起来,在强烈的记忆、背诵氛围中,大家专心致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居然有一位学生能琅琅成诵,荣获“状元”冠桂。我当场发给小奖品以资鼓励。

3.评选“演讲能手”、“优秀演讲员”。

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已成惯例,按小组座位进行,每节课2—3人。一轮结束,即按评分标准通过无计名投票选举产生“演讲能手”。在评选出的“演讲能手”中再进行“决赛”,评选全班的“优秀演讲员”。此项竞赛活动,老师只是提出竞赛的规则、要求,如演讲内容健康、吐词清晰、声音响亮,表情自然,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不niàn@①背稿件,宣传、鼓动效果好等,至于评分、计分、结分、亮分全由学生进行。此项活动,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众人面前的口头表达能力。

4.实行文言文复习“承包”制。

在复习文言文时,我按学习小组要他们分别“承包”课文中的通假字、活用字、特殊句式等,然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出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整理的内容,全组同学对本组这位同学概括的内容再补充、修改,直到全组同学满意为止。然后欢迎其他组的同学来“挑刺”,每错一项或少写一项扣10分。(满分为200分)比如:第一组整理通假字,第二组整理活用字……以得分多者为“优胜小组”。这种带有竞赛、游戏性质的复习方法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相互“挑刺”也在相互补充、完善,思维渐趋严密,获得的知识也比较系统,学习了“做学问”、“整理知识”,也培养了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5.作文批改中的竞争尝试。作文若是老师改,学生往往只看成绩,至于作文的好坏优劣与己关系不大,作文水平提高不快。作文的批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我采用了“老师浏览——选择典型讲评——学生相互评议”的模式。具体做法是:我先较快地将作文浏览一遍,划出错别字、病句,有简要的眉批,一般无总评,不打分,但在记录本上记下“印象分”,然后选择好、差两种典型在全班讲评,与学生讨论打分。然后由学生代表(科代表、班长或小组长等)随机抽取全班作文中的任意一份,请作者上台诵读自己的作文,可以自己评析、打分,再听取全班同学的评议,提倡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最后老师小结。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老师改——学生看”的模式,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缺点是所花的时间、精力较多,相当于花双倍的时间改作文,但从效果看,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三、几点思考

1.语文教学是一个“流”,是一个信息的传输、发送、加工、反馈、交融、增量的系统工程。而引进竞争机制只是激活这个系统工程的一种“活性物质”。它不能代替语文教学本身。它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更是形神兼备的教学思想与策略,是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动机、激励思考、实现知识经验的成功转化为内涵,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为保证的一整套教学思想体系和教学策略体系。它随机而化,因班而异,在操作中有相当大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理论指导及实验的科学数据。它只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路,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方法。

2.将竞争机制引进语文课堂教学,适应了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水平,有它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对老师的心理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1)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力争达到教学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2)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面、道德状况、身体状况、甚至家庭情况都有较深切的了解。(3)对教材的深入剖析,有新颖、独到的见解。(4)随机应变的能力。

(附图{图})

能“激活”脑细胞,挖掘潜能,发展才能。

4.不少老师在实践中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引进了竞争机制,尤其是初中教学中“抢答”较多见。实践已走在理论的前面,这种实践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审视、去提高、去规范。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口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