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化互补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9 02:21:00
导语:国外文化互补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韩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也有进入大学中文系学习专业的留学生,本文就中韩学生的作文作以比较,以探索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互补与融合。
我们知道,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是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第二种文化。学习第二种文化,不仅要致力于掌握语言文化知识,更要注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转换。韩国留学生进入中文系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的目的,就是想长期、真正地参与、进入到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去,有“入乡随俗”的愿望。文化接受程度最深的是在目的语的文化环境中,这样会使他们有意识地超越母语已形成的文化思维疆界,或者说扩展这种自我疆界,以消除两种文化接触时所产生的障碍,使自己处在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位置和思路上,达到移情的理想境界。而学习写作,是在听、说、读、译的基础上更深入的、更高层次的学习,因为即使只是描写一个极小的片断,或记叙一件平常的小事,也要有从生活、观察、发现、酝酿、到文体规范、语言表达、思维方式等一系列的过程。韩国留学生在中文系这种环境里,一方面在不断努力摆脱“母语情结”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与中国学生的频繁接触、语言文化的不断同化、融合以及“交际力量”的影响下,不仅使母语与汉语转换自如,而且自觉地期待写作表达的趋同。当班里出现了两种文化背景的学生,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融合,下面,我就中韩学生作文的同与异作以比较和分析。
“决定语言和思维的是客观存在,是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和社会历史条件。”(盛炎《语言教学原理》第88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韩两国地理位置近,历史渊源深,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肤色、长相、气候、情感方式等。同题作文《宿舍的故事》中,中韩学生表现出对宿舍的喜爱和珍惜友情、重视亲情的相同之处。韩国学生和中国大多数学生不同,他们都没有住宿舍的体验,但他们都有面临离开家人以后的角色转变问题,要和自己不熟悉、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相处一室或相邻,要把自己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都有适应和逐渐同化的过程。中韩同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都表现出与人为善、友好相处、希望互相沟通,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共同情感。一位韩国留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这样的感情:结婚前妹妹是唯一的“舍友”,两人都盼望自己有单独的房间而讨厌对方,可是结婚后不久,最想念的正是当时最讨厌和最想摆脱的人。她看到中国同学的宿舍故事后,深有感触:“我保证,以后他们最想念的就是现在最讨厌的那个同屋”。和中国学生的作文一样,表现出珍视友情、亲情,内疚自责的情感。这种感情正是东方人共有的人伦、情感方式。友情、亲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属于全人类,人们语言虽然不同,但却可以互相沟通,只不过东西方文化差异悬殊,对感情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中韩两国同属东方文化,重感情,人情味浓是共同的特点。
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历史文化,从这同题作文中,又可以看到中韩学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以及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互融互补。
宿舍,在中国人眼里是学习和工作时集体居住的场所。而韩国学生没有集体住宿的体验,他们的同住是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或者留学以后一个人单住的宿舍,他们作文中反映的生活当然不是和中国学生同一个意义的“宿舍”。因而中国学生几个甚至十几个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欢乐与矛盾,他们是难以体会的。但是即便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理解的偏差,但在力求互相理解和极积适应环境,寻求和谐、融洽方面却表现了相同的内涵。所谓异中有同。韩国学生在另一篇写景文章《雪》中,不仅写出降雪后人们打雪仗、堆雪人的愉快心情,也写到“我好象看到圣诞老人正坐在雪橇上向我们跑来”这样的句子,显然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基督教圣诞节生活习俗的影响。所谓同中有异。而中国学生的作文却因没有那种生活体验而不可能有如此的描写。
下面以同题作文《宿舍的故事》为例,具体比较如下:
一、开头方式不同。中国学生作文的开头:“宿舍——一个共同的家,一片用关爱撑起的天空,它的晴与阴全在于她的每一个成员付出多少真诚与热忱。而发生在宿舍中的每一个故事便是一幕幕关于团结友爱的演绎”。中国自古作文便强调“起”当如“风头”般美丽。在开头不仅要交待时间背景事件,而且要烘托出全文的气氛。有时开头的交待成了套话和模式。下面是韩国学生的作文:“结婚当天,我和妹妹的心情有一个方面完全相同。从小我们俩同住一个房间,几乎每天吵架,甚至对对方说,盼望对方早死,能自己独自用房”。没有交待,只清晰地点明了具体情境以及和妹妹(舍友)的矛盾和各自的希望。简洁明了,又切中主旨。
二、全篇构思方式的不同。中国学生作文很受中学作文模式的影响,开头交待,中间含蓄曲折(一定要讲几件事或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结尾),且适时点题,首尾圆合。韩国学生的作文直接入题,叙述自然、客观,有时象是随意而谈,也并不考虑一定要写几件事,是否点题,意到笔到,当止则止,思想是寓于自然的叙述之中。中国学生是在认认真真地“作”文章,起承转合,完美无缺。韩国学生的作文则不象在“作”文章,倒象是随意而谈,更不讲究形式的完美。中韩学生作文的不同,来源于中国整体文化的追求和谐和圆融,形式的完美和大团圆的结局的思想,和韩国文化中重实用,抓重点和要点的思想。
三、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国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含蓄的,所谓“喜怒不形于色”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学生写宿舍里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时,表现的尤为委婉含蓄:看不惯别人的言行时,“提醒”对方注意;“极不情愿”为别人作事,但不好拒绝;偶而说了几句过火的话,马上就意识到太过份了,在心里自责,而想道歉又好面子;过生日时希望别人为自己张罗准备,又不明说出来。所谓“含而不露”,虚实互藏,婉而成象,不说透而让人去体悟。韩国学生情感表达方式则直露坦率,从不遮遮掩掩,所谓微而显,表而彰。如上所引:“我和妹妹都想独自用房,甚至盼望对方早死。”(坦露直截)“我结婚后和妹妹一样地想念以前的‘睡伴’,我感觉只是换了‘睡伴’,而且是自己那么愿意、那么喜欢的‘睡伴’”,她用了‘睡伴’这个词,不仅语言上坦率直露,而且大胆切入敏感话题,所谓“语疏而情密,天之全也”。这在中国学生甚至成人学生中也不可能有如此的表述。韩国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的开放和直截了当,正相异于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中韩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异同,是不同民族地理、社会历史条件及文化影响的结果。中韩文化有求同性。韩国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传统的深刻影响,在历史上就出现过大儒李huàng@①(号退溪、1501—1570)等人,对儒学贡献颇大,尤其对于朱熹性理之学有创造性发展。在社会生活方面,韩国也有很多地方渗透着儒家的影响,儒家礼教在现代韩国伦理道德观念中仍然在起作用,儒家的慎独,反求诸己、克己复礼、勿自欺等德目都被韩国人视为自己的传统美德。韩国把5月8日确定为“双亲节”,以提醒孝顺父母和尊敬老人,要人们牢记“孝”的意义。子女对父母履行孝的三重义务:传宗接代、供养服侍与死后四时祭祀,这与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基本相同,是儒家文化圈内国家共同的文化意识。这种共同的文化意识在韩国来中国学习的学生中也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样也反映在他们的写作之中。特别是那些来中国学习文科的韩国留学生,可以很快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对中国文化由窥其门墙而登堂入室,写出道地的中国诗文,几乎完全象中国人一样。
但也必须看到,在实现了现代化的今天,韩国人接受了不少的西方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
中韩学生作文中的差异性,说到底是文化模式的不同。中国文化的基本符号,既非单纯的语言系统,也非单纯的意象系统,而是两者互动的言象系统,这种符号系统将感性经验与超感性的理性相贯通,重视直觉体悟而又不失一定的思维规范,构成独具一格的思维方式。
韩国在公元前一、二世纪、公元六、八、九世纪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属于东方儒家文化圈,自十八、十九世纪以后又深受西方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的影响,二十世纪初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二战后的六、七十年代经济开始“腾飞”,深受美国为首的西方影响,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比中国早,可以说韩国文化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封闭型的封建文化转化为开放型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并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果说,中国文化仍然没有摆脱“尚象”、“非言”的思维模式,与早熟的家耕经济及相应的天人观念相联系,那么,由于韩国自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它的“非象”和侧重语言逻辑功能特色的下面,也不难窥见海洋式商业经济的底色,表明了频繁的财富交换,市场经济运行和数字计算,科学研究对韩国人思维趋于抽象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反映到中国与韩国大学生的写作中,中国学生的作文富于暗示而不致流于散漫,借重经验直观而不致陷入非理性,而在语言表达中难免带有双关、暗示、隐喻等诗性特征;而韩国学生的作文借助语言符号的帮助而完全舍弃表象,其类比推理基于理性逻辑而完全超越了表象的有限性,凭借概念和判断去把握对象的关系、联系结构与功能,所以,他们的文章“气盛言密”,逻辑性很强,明快、流畅也不乏幽默风趣之情味。他们作文多率性而为,见得到就写得出,对现实政治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而自我为中心,这又受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的影响,具有一种立足“此岸”的超越意识,他们作文中的意象或与之相关的想象,完全是作为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因而作文既有蕴结于中的真实的生活感受,又有成熟的思理。中韩学生同班上课,同题作文,互相影响,互相趋向一致,不仅是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互补,它对两国学生都有益处。他们可以逐步修正原来已经形成的对世界的认识、观念和思维模式、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改变观察角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步建立起新的更为科学的认识观念和思维方法。
中国科举考试的八股程式至今影响还在,由老八股而党八股再变为高考升学的新八股,从高考作文命题到中学语文教师苦心孤诣地教学生如何适应这种命题的思维模式,二十年如一贯之。因此,极富生气的写作也就被引进了思路狭窄、体系封闭的死胡同。写作上有时在字眼上兜圈子,有时在形式上费尽脑汁,从小学、中学始就有一个“封闭性”的框架,逐渐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窄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性格,缺乏积极的创新思维,也缺乏理性和综合性的思索。韩国学生作文的不拘形式,站在理性思维的高度,开放地、综合地把握写作材料的表现方式,正可以给我们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促使大中学生作文走出封闭、保守、形式框架写作的路子,建立新的思维框架。
韩国学生在中国这个目的语国家学习中国文化,毋庸置疑,更容易融入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希望趋同。但教学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使他们变得越“地道”越好,而要使他们接受第二种文化或第三种文化,通过写作的沟通,了解同样的事件可以用不同的认知框架来描述来构思,从而引起两种文化的互动。
这种双向互动,可以认为是中韩两国文化、思维模式的互补和融合。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渊源久远,同受儒家文化的薰陶、从情感和文化角度来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沟通起来比较容易,这是文化双向互动的基础。但是,毕竟各个民族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思维模式,韩国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开阔、叙述的直截、值得中国学生学习和借鉴;中国学生作文构思的圆融和形式的完整,从容委曲而意有独至的思维方式,也值得韩国学生学习。在作文讲评时,中国学生对韩国学生的作文尤其感到新鲜和兴趣。显而易见,这种新鲜和兴趣来自韩国学生作文中提供的新鲜的生活材料和不同于已的思维方式。韩国学生则力求使自己的文章象“作文”,希望和中国学生一样。中韩>学生都有兼收并蓄、扬长避短的问题。
中国大学生在刚上大学的一段时间里,明显地带着在中学里养成的作文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很难放开,似乎总有一个框架在束缚着他们。要打破统一的作文模式,不拘一格,必须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文思开放,则生动活泼,文外无穷,虽一潭一壑,皆与长江大河相若,是自然流出,不见气尽力竭;学生的思维封闭,作文往往“情寡词繁”,千篇一律,喜欢模拟,缺少精神气血,没有自己的面目个性。通过实地感受韩国学生的那种随意、自然、开放的表达方式,就自然接受了一种观点、一种思维方式,并会有意识地克服固有的封闭的思维定势。
韩国学生中也有在中国读完高中进入中文系学习的,他们的作文模式和中国学生几近相同,只是文章中表现的生活现象和观点看法略有不同,尽管如此,我并不以为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在现代社会,随着语言、文化、思维模式的日益世界化,我们不能要求一种文化完全归属于另一种文化,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两种文化完全趋同,我更希望现在或将来,在中国中文系的课堂上有多元文化互动的模式出现,使文化范围、思考类型进一步扩大、延展。尤其是中国的作文教学,封闭性的框架亟待突破,更需要多元文化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使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拓展开,使其生活范围和观察视角扩大,引进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为建立新的科学的思维体系创造条件。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沙字左半部右加晃组成
- 上一篇:语文单元教学管理论文
- 下一篇:口语表达能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