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活动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9 11:19:00

导语:文学社活动课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学社活动课管理论文

文学社自去年九月成立以来,以引领朝阳学子树立高尚的人格为己任,为朝阳人表现独具魅力的思想创造舞台,为朝阳人描绘美好蓝图开辟天地。以“读优秀作品,品多彩生活,写真情文章,养浩然之气”为办社宗旨,以《馨蕾》刊物为前沿阵地,一年多来,已有一百九十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在二十多家刊物推出社团作品专栏。文学社组织主持每学期的作文竞赛和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朗诵比赛、外出参观访问等大型活动,不定期举行文学讲座,充当校园文化的先锋与鼓者,为推动和巩固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姚夏晶、何静、孔丽萍、曾翌、陈烨明刘奕等二十多位写作尖子脱颖而出,在全国写作大赛中获奖三十多次。

我认为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社针对课堂写作教学疲软的现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丰富,内容多彩的课外活动课。我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入手,通过组织社员积极参与到写作实践,使他们开拓视野,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尤其是作品发表后更获得了成功的方法和自信心,写作的潜力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本人也多次荣获“征文比赛优秀指导老师”和“文学社优秀辅导员”称号。

课堂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无非就是出出题目、念念范文、作作点评,造成了很大的程式化和机械化,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渐渐丧失。每二周开设一次的活动课,就是为了重新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而开设的。对于怎样上好文学社的活动课,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课型开展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名作欣赏课:从朗读名篇名作入手,让学生直接从佳作中吸取写作经验,避免理论指导的枯燥无味。一般分年级和层次来选取材料,低年级以精短美文为主,如《母爱深深》、《背后的故事》;高年级以中外名著选段为主,如《围城》、《红楼梦》。再从模仿和创造两个等级布置课后作业,既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社员已在《益阳日报》“含英咀华”栏目发表名著赏析文章二十多篇。

2、作品争鸣课:把收集到的学生作品中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文章拿出来,供社员观摩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由作者谈他的创作设想,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自然双方都会有所启示和进步。或者在高水平社员中把当代文坛上引起争鸣的文学作品拿来,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组织分析和讨论,再写出评论文章。其中韩寒和郭敬明的作品是讨论最受欢迎的,春树的《北京娃娃》是争论最激烈的。

3、写作讲座课:由高水平社员根据兴趣和特长事先选定一个写作知识点,然后针对专题查阅资料、学习理论、整理讲义,再在专题讲座上汇报个人的独到见解和学习成果。这既有助于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社员的独立钻研精神,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先后有高中各年级分社的社长主持过讲座,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还出现过争相签名提问的现象。

4、问题研讨课:为写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或难题展开探讨,如审题、立意、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其来龙去脉,找到失误症结所在,并结合历届中高考不同等级的文章,先由学生打分,再与实际情形相对照,找出问题和差距,从而领悟出写作的道理和奥妙。学习后的心得在校报校刊上择优发表,并开辟疑难信箱,由老师或学生负责解答。

5、调查研究课:又叫社会实践课。带学生走出校园去感受生活,了解社会,搜集材料,调查情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写出文章,激化他们对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和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深切体验的表达将是那样丰厚、真切,又将是那样独到、深刻、感人。今年我们先后参观了周立波故居、长沙世界之窗、佛教胜地浮邱山、益阳植物园、四方山庄等人文或自然景区。

6、集体创作课:每逢遇到重大赛事,如圣陶杯作文比赛、新概念作文大赛、放胆作文比赛等,就先出示题目,再分组讨论和构思,然后即兴表达思路,允许争辩和补充。这样集思广益,使大家都有收获,动起笔来就胸有成竹啦!因此不仅激发了社员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益阳日报》每周的“正方反方”辩论栏目的论题,最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我们每月都有至少一组文章发表。

7、音乐欣赏课: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对古典民乐的欣赏,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要求社员学会领略音乐的优美意境,用文字表达出聆听时的美妙感受来。二是对优秀歌曲歌词的赏析,如《懂你》、《二泉吟》、《望乡》等,无不让人思绪连绵、感慨万千!另外还推荐一些已谱成曲谱的古典诗词传唱,如《虞美人》、《但愿人长久》、《相见时难》等。

8、研究学习课:由集体讨论每学期定出五个课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划定研究范围,指定研究任务,最后行文成册。如本学期的五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相关资料;益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察报告;当前青少年喜爱的音乐和书籍调查与分析;报刊杂志征订广告语的搜集整理;对举办“竹文化节”的探索与思考。既有分散,又有集中;既有独立,又有合作;既有吸收,更有创新。所培养的能力符合新世纪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总之,活动课的特点就是要“活”,活得适当,活得有效,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是目的,是根本,充分让学生或获得写作的经验,或懂得文章的基本要求,或取得丰富的材料,或激发最佳的思维状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发展,它所具有的目的性、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个体性,为实施大语文教学和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和追求下去,并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附成果代表作三篇:

1、蔡静《幸福永恒的真谛》——读〈圣经故事〉有感

2、夏风《聆听〈春江花月夜〉》——民乐欣赏

3、孙易成//李若辰《学生上学可以//不可以带手机》——集体话题辩论

幸福与永恒的真谛——读〈圣经故事〉有感

巴勒斯坦的加利利海是一片美丽而富有生机的海,也是一片睿智的海。它将约旦河给予自己的每一滴水容纳进来,又以同样的速度放出自己的一滴滴水,在这一加一减之间,它得到了永恒,美丽的永恒。

接受和付出是同等重要的,就像小鸟的双翼,无论哪只翅膀不协调都不可能飞得高远。

如果天空不懂得接受和付出,它就不会总是那么蔚蓝;如果大树不懂得接纳和付出,它就不会总是那么青翠;如果蜜蜂不懂得接纳和付出,它就不会总是那么快乐。

付出是一种快乐,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喜悦。当天空慷慨地洒下清凉的细雨时,当大树慷慨地吐出清新的氧气时,当蜜蜂酿成甜美的蜂蜜时,它们的内心一定是喜悦的,充满骄傲的。它们的生命因此更有光彩,更有活力。

每一个人都渴望快乐,渴望被呵护,被关爱,恨不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沉溺其中。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母的照顾,朋友的关怀,情人的爱护,甚至对他们颐指气使,尽显骄纵本性。直到有一天,情况悄悄地开始变化。于是,我们便开始抱怨父母的狠心,朋友的冷漠,情人的背叛,但口气仍是理直气壮的,岂知是自己心灵的双翼失去了平衡?

看看周围依然精彩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样交往中的法宝——对他人的付出。在父母疲倦时递上一杯清香扑鼻的茶,在朋友失意时伸出一只友善的援助之手,在情人寂寞时送出一句贴心的问候。也许,这些表面上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是从你的心灵的死海中流出的第一滴澄明的水,在滋润他人的同时也在解救着你自己。在这第一滴水之后,还有第二滴、第三滴……你会惊讶地发现,流出的越多,流进你的心田的爱和关怀也就越多。“死海”也就开始复活了,湖水变得澄清,鱼儿在这里畅游,湖边树木成荫,一片生机勃勃,又一个加利利海幸运地诞生了。

接受和付出是心灵的两翼,只有二者相互协调,心灵才能轻松、从容地展翅高飞;接受和付出也是生命的两个筹码,只有当二者相当时,天秤上称量出的才是幸福的重量,永恒的重量。

抓住幸福的翅膀,创造永恒的奇迹,难道你不愿意吗?

————发表于2004年9月〈〈语文学习报〉〉

《益阳日报》教育周刊“含英咀华”系列稿件之一:

聆听古典民乐《春江花月夜》

千百年来,人们以月仰视天文、感怀人世、推演春秋,不知从月的阴晴圆缺中编织了多少神话传说,挖掘了多少蕴涵其中的恬静之美、眷恋之情、乡情之思、流逝之悲。有太白低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东坡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而音乐,尤其在我国的古典民乐中,也有不少以月为题的佳作,如《二泉映月》、《月儿高》、《汉宫秋月》等等。我最喜爱的则首推《春江花月夜》。每当聆听此曲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格外的宁静,似乎一切的烦情琐事都已在音乐中缓缓沉淀,而慢慢浮托出的是一隅平平静静的心灵空间。它以高雅的情趣、隽永的意境、清丽的旋律俘获了我的心------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为我们勾勒出了色彩柔和、淡雅清丽的山水画卷,向我们展示了在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妍容美貌和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它舒展的旋律线如波浪般进行,使得音乐格外柔美与和谐,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色,在深远的意境中,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给人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感受,仿佛看见在那星斗满天和薄云掩映下,一轮皓月渐渐向西移去------

一百多年来,《春江花月夜》以其清秀细腻的风格、婉约含蓄的意蕴、古色古香的气息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聆听它的人。不仅仅是春江月夜的绰约风姿令人无法忘怀,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音乐那份空灵与超然的美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乐、诗、画同构于一体的艺术神韵。希望每一位热爱音乐的朋友都会因聆听而喜欢它!

————同时发表于2004年10月〈〈语文学习报〉〉

《益阳日报》教育周刊“正方反方”稿件之一:

正方:

学生上学可以带手机

我知道,对于目前校园中“手机一簇”现象,已引起很多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和重视,不过大都是视手机为,并打入“禁品”行列,不少家长和学生也就只好把它变为“地下武器装备”。我个人认为,只要控制得当,学生上学可以带手机,理由如下:

一、手机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早上可以利用它的闹铃功能提醒你起床,每天可以存入个人的资料和信息备查,学习疲倦之余可以玩玩简单的游戏轻松一下大脑,还可以用手机联络免除劳碌奔波之苦,比如你忘了带什么东西或办什么要紧事,拨个电话就可以搞定------如此等等,何乐而不带?

二、手机可以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作息情况。比如;放学时因故不能按时到家,家长肯定会焦急不安,如果有手机,就可以事先给家长通气,报个平安。一些自觉性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也得配个手机作为“紧箍咒”,让家长必要时“查岗定位”,以免却找寻之劳。另外,学生如果在途中遇上意外事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手机报警、求援等。

三、手机可以增进与老师、家长、同学、亲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麻烦、矛盾和挫折,就可以通过短信交往,无须有难为情的担心与尴尬;节假日给多时不见的亲朋师友送上真诚的祝福,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以增进感情和友谊。

另外,你还可以利用手机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超级小英雄的报名和答题,学生电视节目的有奖征答等。你还可以定制奥运新闻、气象预报等有用信息为自己服务。当然,你要学会合理安排,不要把手机当宝贝一样捧着,更不要与人家攀比贵贱,而要当作一件普通文具一样平常对待,否则就是得不偿失了。

总之,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手机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它,尽可能为我所用。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监督,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自觉性,那么,你尽可以圆你的手机梦!

反方:

学生上学不可以带手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和使用频率不断上升,不少家长还给自己的孩子也配上了手机。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同学娴熟地用手机收发短信或是玩游戏,还有的在一起谈论或者炫耀最新款式的手机。那么,手机到底该不该走进我们的校园,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呢?我的看法是:学生不可以带手机上学。

首先,自从手机走进校园以后,课堂上不守纪律、破坏秩序的现象明显增多。他们在课堂上偷偷收发短信,玩游戏,甚至把一些不良的短信和画面互相传看,还有的把它当作考试作弊的重要工具,种种负面作用,不一而足。这些都严重损害学生身心的健康,给老师的教育也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中学时代正是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天性好奇,追求时尚,,能够很快接受新鲜的事物,对手机这个现代通讯工具的向往和追求也在情理之中。倘若一机在手,就难免会分散精力,把注意力更多地用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事物上,为学习和学校之外的世界所吸引,偏离正道。

另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手机的更新换代自然也快。学生容易把手机作为身份的象征而互相攀比,自然就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理:你买国产的我买进口的,你买黑白的我买彩屏带摄像头的,你发短信来我回一条更精彩的------这样比来比去不仅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更可怕的是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正可谓“玩物丧志”。那些没有手机的难免心里痒痒,自制力差的同学手也会痒起来,一时冲动来个“顺手牵羊”,最后闹个“身败名裂”,值吗?!

值得庆幸的是,有很多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从根本上杜绝了以上问题的发生,我是拍手叫好!那些曾经忧心忡忡的家长也可以明正言顺地拒绝孩子的要求了。希望这样的学校再多些,再多些!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和纯净的成长环境,好好地珍惜学习知识的青春年华,理智告诉我们:让手机从身边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