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论文

时间:2022-08-18 05:25:00

导语: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研究于1999年10月被立项为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以后,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探索,于2002年五月通过了省教科所专家的鉴定验收,已经正式结题。专家组认为,教学策略构思合理,施教效果明显,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教育科研课题虽然结题了,但我们的应用研究并没有停止,它已经与众多语文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切切实实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以其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清晰的教学思路,简便易行的教学模式,赢得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喜爱。它虽然是教师们常用的方法和顺手的套路,体现的是老师们的教学常规与习惯,却践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为达成新课改目标,提供了一条熟悉而有新意的语文教学途径。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阶六步”“X课型”。“四阶”是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究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或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与课文相宜氛围,整体感知课文——同步教学——分组讲讨论——异步训练——课外活动”。

“引读感知阶段”即“指导预习”,是指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或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如让A层学生运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让B层学生在A层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写什么,并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C层学生在AB层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等。请学生将疑难问题记下来,或写在“质疑卡”上,课前交给老师,或上课时质疑。

“启读生疑阶段”即“同步教学”:教师可用音乐、画面、故事或精彩的导语,或者要求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信息,或写几句,或写几段与课文有关的话,上课前汇报讲演。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与课文相宜氛围。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做情感和心理上的准备。在与新课相适应的情境和氛围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心理,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教师注意诱疑和激疑,使学生产生疑问。从学生的质疑中,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困难,准确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教师自己设计的问题一并提出来,让学生思考。

“研读演练阶段”包括“分组讨论”、“异步训练”和“课堂小结”。“分组讨论”是指教师在“同步教学”后,围绕教学重、难点设置问题,或选用学生高质量的质疑,作为讨论的题目,在学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排除疑难问题,或加深学生对一些问题全面理解。由于语文具有知识的延展性、系列的松散性和内容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加之每个学生的经历、经验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些问题看似出格,实则是独到见解,能体现个人的价值观。讨论时应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互争辩。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与众不同,让大家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使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讨论时,教师要逐组介入,相机诱导,力争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突破各自学习上难点(教学难点实际上是由学生决定的)。讨论交流结果应该是:有的问题形成了“共识”,有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有的问题的答案虽然没有矛盾,但却有各自的“见解”。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情况,归纳讨论的收获。“异步训练”是指教师围绕难点、重点,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考虑,设计三至四个层次读写听说方面的训练顶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独立思考完成,考查各层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做低层次训练题的学生也可以“跳一跳”,试做高层次的训练题。教师要到学生中去,每节课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几个学生进行读写听说方面的个别训练和辅导;和几个学生以课文中的问题作引子,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交流。“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情况进行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讨论、训练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也可以师生共同总结,还可由教师运用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刍点拨式总结。

“运用迁移阶段”是指学生的“课外活动”,即课外的练与习。一是指课外作业。包括课后的练习思考题,教师布置的有梯度的练习题和作文等,限量让学生选做(作文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题型要全面,要及时批改,做错的一定要面批,进行有对性的个别辅导,减少错误积累。二是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等。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组织教学理论的简约表达形式,具有简约性、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四阶六步”中的每“阶”每“步”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又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也是一种综合、可变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完整地运用“四阶六步”,而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要形成拆开、交叉、变序使用的能力。一节课全部使用某一“阶”某一“步”,或某几“阶”某几“步”也未尝不可,还可以把它拆开合并成为几种课型,也就是我们说的“X课型”。“X课型”是在熟练运用“四阶六步”的基础上,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如:教读课可采用四阶六步法、四阶五步法(分组讨论和异步训练只取其一)、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法、分组讨论-课堂小结法、同步教学-异步训练-课堂小结法、同步教学法;自读课可采用自读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课外练习法、自读引导-课外练习法;练习课:分组讨论法、异步训练法、课外练习法;复习课可采用同步教学法、异步训练-课堂小结法;作文课可采用“三程七步”教学法(见:中学作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安徽教育科研》2003年第一期)等等。由于受篇幅限制,在此不作一一介绍。

但不管怎么“变”,不管用什么“课型”,都要做到:吃透教材和学生,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定标时有层次,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把握“四阶六步”中每个“构件”的功能,并尽量使之体现在一节课内,或一篇课文的几教时内,乃至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教学中。

本模式还建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机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机制。它打破了“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形式更为多样,教学方法更为灵活,教学目标分解得更为具体,教学内容更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更为具有立体交叉性,为课堂开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机制。它讲究教师的教学“预设”,但更注重课堂的“生成”。它根治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先生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满堂灌”的陋习。因为“异步推进”的课堂是容不得“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自然成了“犯规”的行为。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给每一个学生来一个“一讲到底”。教师只能用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进行提示性的、释疑性的、补充性的“精讲”,学生则有了充裕的“学”的时间。学生可以生疑、质疑,教师必然离开自己的“预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教学的内控机制。在“四阶六步”中“四阶”是学年学习语文循序渐进的四个认知阶段,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异步推进;“六步”中的每“步”的面向全体、分类指导,旨在推动全班学生朝着各自的学习目标异步前进。同时“四阶”是“六步”的目标系统,“六步”是“四阶”的操作系统。如“指导预习”的目的与任务是“引读感知”;“同步教学”是“启读”;“组织讨论”、“异步训练”和“课堂小结”是“研读演练”;“课外活动”是“运用迁移”等。这样每“步”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就会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级而上,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与系统效应,可有效地防止负迁移。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把个别的、分组的、全班的教学形式和人们总结的分层、异步、点拨和大语文教学方法溶入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与过程之中,使之有序地展开,形成了依“序”而“活”,“活”中有“序”的特点。并且使这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进入新的系统之后,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这个教学模式教师一看就懂,一懂就会,为教师实施新课程,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它不仅改变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且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必须明确其基本内涵,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异步推进;每个学生认知活动的异步推进;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的异步推进;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异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