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性备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8 04:14:00
导语:语文知识性备课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备课是教师授课前所做的必要准备,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以选文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材,只是语文教师训练学生语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凭借,或者说是“例子”(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又有专家学者提出教材是“引子”的说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应把一篇课文的完整分析像从一个容器装入另一个容器那样地交给学生,而应根据培养能力的目标要求,对教材进行一番加工创造,使之真正成为切实有效的训练材料。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往传统的语文备课更多地侧重于知识性备课,语文教师的活页教案同样更多的是空洞的、零碎的、知识性的内容。举个例子,在学习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一位语文教师的教案光苏轼的生平、诗的背景竟写了整整两页。诗歌教学注意“知人论世”,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一首诗歌的学习,重点应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鉴赏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
笔者认为,要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必须在备课这一环节进行思想上的转变,应由原来的知识性备课向策略性备课转变。
所谓策略性备课指对某一选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突破,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主动地探究、去思考。这一点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它与传统的知识性备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策略性备课不是对传统知识性备课的全面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提升。
如何更好地进行策略性备课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认真熟悉教材。语文教师在备课中熟悉课文既不是一般读者在鉴赏作品,也不是文艺评论家在做作品评价,更不是语言学家在做语法分析,它的目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势地进行教学设计。它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心得,特别注意要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思想、情感烂熟于心,变成自己的东西。就象演员一样,不能仅满足于对剧本台词的表面理解和记忆,而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和剧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召力。
其次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准确把握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时,语文教师应当对文中的词句、段落进行“重锤猛敲”细细咀嚼。因为这是文章的精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果语文教师能钻研得更深一些,再细一点,那么通过教学,学生会在语言文学的运用上获得更多的启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目的。
最后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注重提炼,追求深入浅出。郑板桥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白日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备课也如同作画,要讲求提炼,要抓重点留一般,留骨干剪豪枝,有取有舍,少而精才能容量大。备课也是一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过程。备课时对课文固然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但最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追求更科学的目标突破方法和更简明的教学步骤,这样才有利于教师课堂的自由发挥,产生更好的效果。
总之,备课是教师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和再加工的过程,它是理智与情感交融后的结晶,是一种转化,一种升华,一种超越。我们身为语文教师,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努力实现由知识性备课向策略性备课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市场战略性调整论文
- 下一篇:作文创新能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