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听说训练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8 03:12:00

导语:语文听说训练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听说训练管理论文

听说训练的要求与内容

(一)听话、说话教学的要求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初中阶段听话与说话教学要求是这样提的:

听话能力

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听读深浅适度的文章,能复述基本内容,说出要点和中心。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会作听讲笔记。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

说话能力

说普通话。回答交谈,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做到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和把握上述教学要求呢?

语言交际中的听话与说话,涉及到语言心理学、言语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又包含辩论术、讲演术,以及谈话、说理的艺术等等。听说之学应当说是广泛而高深的。但是,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培养目标和语文课的特点出发,应明确把握听话、说话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大纲”所列的听话与说话训练的要求,是基础性的要求,是一个人听说能力最根本的要求。这些基础能力练得扎实,用得熟练,成了自己的本能和习惯,才能生发出高一层次的听说能力。例如要求“做到语音清晰”就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有不少人一生也没做到“语音清晰”。

“大纲”所列的听话与说话训练的要求是“少而精”的。所列各点,明确具体,易于操作。每点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例如“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其中就包含准确的语音感知,语言的瞬间记忆与语义的理解,对所听到的各种语言信息的比较、分析和判断,以及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大纲”所列听话与说话训练的要求,体现了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为人的态度修养与良好行为的养成。“大纲”在听话能力中,专列“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在说话能力中,专列“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都体现出在能力训练中贯穿着为人修养的教育。

“大纲”所列听话在与说话训练的要求,也体现出训练能力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例如说话要求“条理清楚”。做到“条理清楚”,除语言表达技巧训练,还必须有很好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且对所表述事物的内在矛盾与联系要有明晰的认识。条理清楚的口语表达过程,必然包含着明晰的逻辑思维。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听话与说话训练要求应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听说能力差别可能很大。有的可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颇富鼓动性,有的可能吃吃讷于言表。由于各种原因,在听说能力上个性差异十分明显。有的长于描述,有的长于论辩;有的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多彩多姿,有的冷峻简约,点到为止。因此,基础性的要求应普遍训练严格训练,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听话与说话训练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二)听话、说话训练的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教学内容”中规定:

听话训练

与人交谈,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

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抓住中心和要点

听读记叙性的文章,听清楚所写的人和事

听读说明性的文章,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听读议论性的文章,听出作者的观点和理由

听课、听报告,能作记录,不遗漏主要内容

参加讨论,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

说话训练

说普通话

当众说话,语音清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

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

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课堂答问,参加讨论,积极主动,说话比较简要,有针对性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有条理性,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

按一定的顺序,用恰当的方法,口头介绍事物的特征

扣住话题发表意见,观点清楚,有一定的说服力

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在听说训练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外交人员、节目主持人、广播员、公关人员、思想宣传工作者、商业营销人员……在听说能力上,都应进行适合于其专业需要的训练。其训练内容层次较高,也较为专门化。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中的听说训练,其内容应是基础性的。因为听说能力是公民素质中的一种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应据此确定训练内容。这种训练十分重要。学生投身社会生活后,不论作什么,都用得着。即使今后需要特殊的听说能力,也要以这种训练为基础。

1.听话训练内容举要

(1)听话的态度

听话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听觉分析器,接受有声语言吸取信息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的,而口语又具有一闪即逝的流动性的特点,所以听话的态度十分重要。“大纲”提出“与人交谈,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融德育于听话训练之中,很有指导意义。

“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是与人交往中应有的礼貌。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见一些人听别人说话左顾右盼、漫不经心;或心浮气躁不待人讲完,随便插嘴;或人们集中谈论某一话题,有人心不在焉随意插上另一话题,等等。这些表现都有意无意流露对说话人的不尊重和不礼貌,给人一种缺少教养的印象。这样一种听话态度,也很难理解别人的意思。

与人交谈,应当专注于谈话内容,以诚恳的态度,侧耳倾听。尤其是较重要的谈话,更应如此。集中注意力于对方的谈话,是诚挚的尊重。这种态度会唤起对方共鸣,从而实现良好交流。听别人讲话,应仪态大方,眼神、神态,都要与谈话者形成交流,使说话者感到你“听进去了”。要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不要用“啊?”或其他方式要求说者重复一遍。可以在对方说完一个相对完整意思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

“耐心”,是一种修养。特别是对自己不爱听的话,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话,批评自己甚至是挨骂的话,要冷静克制,让人说完,自己也应认认真真地听。哪怕是你要反驳的话,总是把说话者的意思弄明白搞准确才好。“耐心”听别人谈话,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修养。

作到“耐心、专注的听人谈话”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注意品质的过程,也是将注意应用于听话的过程。

听话中要善于集中注意力,善于保持注意的持续和稳定,克服注意的分散;听话过程中顺利实现注意的转移,话题的转移,包括在不同的说话人间的转移;听话中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以兼顾一个听话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边听边观察周围环境,边听边抓住重点,或边听边记录。听话中还要善于排除干扰,排除说与听之间的难免产生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干扰。

“了解地方的意思”,是指听别人说话应有一种客观的、求实的态度。听,坚持客观性,方能达到准确无误的了解。听别人谈话,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是自然的;听别人谈话引起自己感情的冲动和变化,也常常是难免的。主观性较强的人,听别人谈话的过程中,往往不知不觉就掺进了自己的东西,或是感受或是理解,或联想与想象,一边听,一边染上或浓或淡的个人色彩。于是我们常听见这样一类争执:甲说你是这样说的,乙说我不是这样说的,我是那样说的,你歪曲了我的意思。为一句话、一个词双方争执不休。所以,我们听人说话,应客观地、如实地将语言信息传达到大脑,在记忆中保持“原汁原味”。主观的评价与判断是第二层次的事。听话之中,客观性与准确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2)听话的能力

听话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只要没有听觉残疾,人在生理上都有听力,但听话能力不仅仅是听力。听话能力包含着复杂的智力活动,而且与人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为人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把听话能力只看作是一种生理机能,看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能力,因而忽视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对的。听话能力更需着力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在初中阶段尤其应注意给学生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①语音辨识的能力

语音是以说话者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为载体的,含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流。对听话者来说,就是用听觉器官接受语音载体,以吸收、分析和理解说话者所发出的信息。听话者首先接触的是语音,人的听觉分析器对语音的辨识是听话的第一道关口。辨识能力是听话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

语音辨识能力,是指对特定语音序列和构成语音各要素的辩别和感知能力,如对音素(元音和辅音)、音位和音节组合规则的感知和辨别,对语音音波(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感知和辩别。这种对语音的感知和辩别应当是准确和敏锐的。我们训练学生的听话的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训练他们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敏锐性。

识别语音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要受主客观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辨别语音要受上下文关系的影响。每一语音都处在系列之中,都是相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的。词语要放在句子中,放在与其他词的搭配和联系中来辨识。语音中的抑扬顿挫对语音辨识有很大影响。句法、句义也对语音辨识产生影响。其他如语速、方言等,也会对语音辨识产生不同的影响。听话在人的主观因素,对语音辨识也有很大影响,如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熟练地领悟语词间的联系搭配,能否准确辨别方音影响等。

语音辨识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其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训练学生辨识语音的能力,就是要利用这些因素中的积极方面,限制克服其消极方面。

②听话的记忆能力

听话的记忆能力,是听话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听到的话若不能记住,“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听别人说话能迅速作有意识记,把外部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转化成一种心理形式输入大脑并储存起来;听话者一边通过语音吸收其负载的信息,一边记住,不断地听,不断地记住,使记忆的材料形成网络和系统,这样,听话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正是要训练学生具有这样一种听话的记忆力。

听话中记忆与理解是不可分的。外部信息只有纳入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网络,才是可以理解和记忆的。记忆中的已有知识,是理解新听到的话的基础;理解又是记忆的前提。听话中的记忆,不仅仅停留在记住词语的听觉编码,更重要的是以语言的听觉编码为桥梁,达到深层次的意义编码。据心理学家研究,在大脑中,语言的表层形式和它所表征的意义,是分别储存的。由语言的表层形式建起“意义”,这个“意义”被记住,而语言的表层形式渐被“淡忘”。需要表达这个“意义”的时候,会用储备的语言材料生成相应的语句,来表达这个“意义”。新生成的语句不一定与原来的语句形式相同。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听话记忆是和理解密不可分的。当然,如果是以记住语句为目的,如背诵,贴近原文的复述,记住讲演辞等,那就又当别论了。

听话要记住“意义”,不等于说词语不重要。利用词语进行记忆,是人类独有的本领。词语标志事物本身,又是一种信号,有极强的概括力。听话时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记忆是一条捷径。听话时着重记住说话人的观点和提法,着重记住对重点场景的描述,对重要事物估量的分寸等等,都能强化听话的记忆。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语言本身的记忆是重要的。人们从听话中积累词汇,掌握多种句式,培养和增强语感,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筑在丰富的语言材料的感受基础之上的。因此要重视学生在听话之中学习说话。

③听话的理解能力

听话的理解力是听话能力的核心。听话,就是为了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听话的过程,是听者接受了说话者发出的语音,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对其语言信息进行解释,揭示说话者发出的语音的含义的过程。由语音感知提供的输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对说话者说的话的理解。这个理解,既包括对话的含义的理解,又包括对其说话的意图、情感色彩的揣度。这个理解,不是消极的“翻译”,而是加进了听话者的推论、联想。所以说,听话者是处在积极的思索、领悟和揣度的状况中。

培养学生听话理解力,就是使他们具有通过说话人的外部语言,追溯其内部语言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对词义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也包括对段与篇的理解。听的时候必须前后照顾,互相呼应,抓住其外在条理和内在联系。若是一篇讲话,必须把各个部分,“各个零件”进行整体组合,进而理解其主旨。

以上,都要求在听话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联想力和想象力。

对话语的理解,还应包含一种深层次的组合,就是在听话时,要联系背景材料,要了解说话者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思索说话者的本义和言外之意,要领悟和探寻其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在听话训练中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深刻性。

④听话中的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种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感觉语言的正误、文野、雅俗、工拙、庄谐,以及语言风格中的种种特色。听话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渠道;而人具有良好的语感,又必然会大大提高他的听话能力和水准。

以上四点,是关于听话能力训练内容必须首先加以考虑的。

2.说话训练内容举要

(1)说话的态度

说话是主体以有声语言实现人际间的思想交流,以使人了解为目的,因此说话的态度十分重要。“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对“说的训练”列了8条,其中也包含着“说话的态度”的训练要求。

说话训练包括对话与独白两大类。中学生的说话训练,重点在独白,即训练他们能够较为连贯地、系统地当众讲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当众说话与私下交谈都有态度问题,都需要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