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教学案例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8 09:19:00

导语:长征教学案例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长征教学案例管理论文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七十年代提出来的,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即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能力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结构,以语文课本为拓展点,努力开展这种自我调节式的扩散性阅读,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加丰盈,主动探求的能力不断提高,与此相伴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不断增强,元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案例]:同志的七律诗《长征》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红军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全诗虽只有8句,但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它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六十多年之久,尽管是六年级的学生,但对长征的情况不甚了解,他们读这首诗时难以感受想象那逝去的艰苦岁月,因此学习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课前参与反思。学习这首诗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些有关长征的问题,如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红军长征中遇到什么困难等,关于作者,自己想了解什么,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又想知道什么等。然后引导学生在问题提出后自己如何主动解决,实在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可请教他人。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主动阅读长征的有关资料,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动人情景,让学生观看《长征》纪录片,以及电影《万水千山》。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制成多媒体课件,突出“五岭”“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等。其次,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激活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和体验。例如《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再次,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小故事,广泛地阅读,从而获取丰富的表象、体验与语言。2.课中投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明确学习任务:对这首诗你想了解什么?通过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你能学会什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追问自己是怎么学会的?还有什么不会?打算怎么办?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在《长征》一诗中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提问: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又是怎么乐观地去克服它们的呢?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大量关于长征的资源,有选择地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工农红军遇到了哪些自然环境的挑战?②红军长征时进行过哪些重要的战役,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③你最佩服长征人物中的谁?为什么?汇报方式:①用通顺连贯的话复述一个长征故事或描述一场长征中的战役。②围绕长征的某一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长征留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长征精神是什么呢?请你浏览资料,概括说说长征精神指什么。。通过以上学习环节,让学生充分感悟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完成自己提出的学习目标。最后教师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对长征的高度评价。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请你结合《长征》诗,结合长征的有关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来颂扬长征,汇报你学习了《长征》后的收获。(可以是写写读后感,可以唱唱《长征》歌,可以讲讲长征中的故事,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课堂上的思考,也可以在与他人同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或有关资料。)3.课后及时反思。律诗《长征》用激情豪迈的语言歌颂了长征精神。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长征途中还写下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选择一首读一读,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关于长征你还想知道什么,进一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内容,并要求出一期板报,四人一小组合作出一期有关长征的手抄报。学生们有的摘抄,有的画图,有的编稿,有的组版,有的美化,一块很有特色的“长征”板报,一份份精彩纷呈的手抄报终于如期办好了,大家争相来看。同学们对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对《长征》这首诗理解得更加透彻,情感更加投入,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更加深刻。[解读]:过去我们教师总是抱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发言不精彩,总是批评学生不肯动脑筋。其实有些时候、有些学生不是不想学,不是不想说,实在是不会说,没话说,腹中空空如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精神空间狭窄,言语空间必定狭窄;精神空虚,言语必然空泛。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教学中的尴尬境界?阅读量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说写是一种信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反思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却并非如此,实有误人子弟之嫌:许多教师往往将语文课本视为教学内容的唯一,以教材目标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错误地认为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知识,便是学好了语文,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这样的教学后果是造成学生知识浅薄,阅读分析能力低下,没有主见缺乏创新。死守着课本不放,而忽略教材以外广阔天地的阅读教学,显然已不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开展拓展性的阅读。拓展性的阅读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拓展性的阅读中学生的反思既是自我超越的起点,又是学生思维理性的体现。其反思是对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上是理解和实践的对话。学生的这种自我反思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的阅读才能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像《长征》这首诗,只有56个字,生动地描绘了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他们没有体验,光从字面上是很难体会到这首诗所表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我们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地、自动地、自由地搜索各种音像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为学生领悟诗句的意思和情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心理背景,使诗句语言和精神内涵在学生心理上建构更大的统一体,促进学生对诗句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通过开放型的语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将语文综合活动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通过扩展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受到长征精神的熏染。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本案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开放课堂”,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为抓手,以课堂为凭借,在“读”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开放”上下功夫,开展拓展性的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