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7 10:11:00

导语:语文教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学管理论文

写下这题目,我曾踌躇不决。这般凝重而敏感的话题,并非我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教师所能谈论的。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学生语文素养的实况,以及本人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追求,这三种因素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去想,去说。

审视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它历经了太多的沧桑。从“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到新《大纲》的颁布,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从第一篇讨伐语文教学的文章见诸报端到韩寒等一些文学“另类”的出现,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专家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无时不刻都在痛定思痛。人们期待着阵痛之后迎来新生,然而好事总难遂人愿。

作为在教学一线苦苦摸索了十一年之久的语文教师,我有着太多太多的思虑,太多太多的感慨。于是,斗胆也给语文教学把一下脉,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不求振聋发聩,只想与各位同仁探讨一番。

1、透视课题研究。

申报一个课题,策划者要反反复复研究时下的教改动态,然后再作一番高瞻远瞩,力求使研究课题前沿些,独到些。于是挖空心思,煞费苦心,最后找到些个自己也似懂非懂的时髦名词作为研究课题,以示高深。接着搜集各种资料剪剪贴贴凑成一鸿篇巨著,曰课题研究方案。至于方案如何落实于实践,教师们开展了多少研究工作,我无从知晓。但我清楚地了解到,不少课题到结题时,课题组成员仍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倒是事实。但是,翻阅那丰厚详实的材料,看看那洋洋洒洒的中期报告及煞有介事的结题报告,你又不得不觉得,教师们确实作了不少工作。然而这些材料是否货真价实,这些工作是否仅仅停留于笔头纸上,大家都心知肚明。

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些所谓的研究者居然“脚踩两三只船”——同时应付两个甚至三个课题。当然,这可能也是教师因穷于应付而作出的无奈选择。

2、放眼日常教学

一篇简简单单的白话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朗读,表演……前前后后捣鼓个三教时还余兴未了!去掉一个最认真的,去掉一个最马虎的,删去装模做样,消除矫揉造作,平均一下,全班同学收获几多?积累了多少语言,收获了多少精神,提高了多少能力,可能很难衡量。但可以断定,这一切的一切之于浩如烟海的语文,无疑是沧海一粟!

一堂习作指导课,教师用心良苦,或组织活动,或创设情境,但是学生下笔时痛苦依旧!教师在埋怨学生之余,不得不无奈地黔驴技穷地做一番修补工作,将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和盘托出。学生在充当学舌鹦鹉的过程中勉勉强强应付了事。如此这般,学生每次习作都寄希望于教师的“恩典”。这样的习作,没有思维的启动,没有情感的萌发,没有个体语言的输出!试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缘何提高?

3、审视学生素养

“悠悠六年里,腹中空如洗”,这绝非个别学生的真实写照。我们不得不清楚地看到,在这些苦学了六年语文的孩子中,说话语无伦次的有之,下笔词不达意的有之,连篇浅显的白话文也读不懂的亦有之!

六年宝贵的童年时光,六年学习的黄金时间,学生却所获无几,语文教师难辞其咎啊!

“语文越来越难教了!语文教师越来越难做了!”近年来,这样的感慨总是不绝于耳。

诚然,在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应试书”的年月里,教师只需一心一意研究题海战术,不必有太多的顾及。九十年代,当素质教育口号喊得轰轰烈烈时,广大教师不得不审时度势地一手抓应试,一手抓素质,丝毫不敢怠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老人家那至理名言,让普通语文教师实践起来谈何容易?但是,不管如何,众语文教师还是在忙忙碌碌、战战兢兢中挺过来了。然而,就在大家喊忙喊累时,新的世纪到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启动了。那全新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思想作彻底蜕变。忘却过去,改变自我,对那些颇有经验的教师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事。那生成的课堂,又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没有丰厚的文化储备,没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如何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何将学生引向深入?如何将课堂层层推进?大家清楚地看到了自身捉襟见肘的羞涩时,不觉思虑重重,担心不已。

于是乎,有人在苦笑之余,偷换某位沦为阶下囚的名女人的话姑且作这般解嘲:“做教师难,做语文教师更难,做好语文教师最难!”

斗胆问一句:各位尊敬的专家学者们,你们的这个学说那个流派,为什么只能各领风骚两三年?为什么这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冒昧问一句:各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们,我们是否对眼下的语文教学充满了困惑、苦恼甚至愤怒?然而又循规蹈矩依旧呢?

真诚问一句:各位学习着语文的孩子们,你们真爱学语文吗?你们可曾领略了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呢?你们的语言有了多少发展呢?

一、教学研究尚待返朴归真

课题研究不应是装饰门面之花瓶!课题研究不该挂羊头卖狗肉!一旦与教学实践相剥离,那么,教学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实践也就无异于“盲人骑瞎马”。然而,造成这般不争的事实,能怪乎我们的教师吗?有谁甘愿做那些劳而无功之事呢?究竟是谁惹的祸?我们固然无权也无意去追根溯源。我们只知道,教学中的重重困惑不是所需要研究的课题,课题所要求研究的并非教学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应水乳交融的实践和研究,就是这般“桥归桥,路归路”。

其实,我们在实践中有着太多的疑虑,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等等,如果我们能将其中的任一问题研究个水落石出,那么,学生幸莫大焉,教师功德无量!

然而,一直以来,这些土不拉叽的问题登得了大雅之堂吗?能作为课题去研究吗?我想只要你一提出,准会有人告诉你: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去研究还差不多!这样,掉了自己身价不说,还有损学校形象,那么,还有哪个人会不知趣地提及这些老掉牙的话题呢?

我时常痛苦地想,语文教学之根本任务,乃是引导学生学好祖先传承之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之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研究的根应深植于此,它当然不同于科学界那尖端技术的研究。语文是民族的历史的,语文教学是朴素的实在的,语文教学的研究何苦追赶时尚,何苦随波逐流,更何苦遮遮掩掩地穿新鞋走老路!有些问题完全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当然我不是提倡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融入时代气息。这本身也是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想,若是鲁迅先生仍健在,当他目睹了当今语文教学研究之怪现状后,是否会再次呐喊一声:还语文教学研究之本真吧!

二、语文教学亟待删繁就简

一砍多余环节。我们不是经常高喊“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吗?高效的课堂应是干净利落的。教师不说一句多余话,学生不做一件多余事。学生能完成的,就放手让他们去读去说去写,教师不必絮絮叨叨更不必越俎代庖。

在此有必要提及时下课堂上屡见不鲜的有关活动,比如让学生演一演。这一时髦做法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似乎哪堂课不演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动起来,意味着某些理念没有落实到位。其实并不尽然!语文重在一个“化”字,它必须通过多层次的“读”得以实现,怎一个简单的“演”字可以了得?语文课应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悟。在学生充分感悟并有所内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当然无可厚非。问题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哪容得下这些环节?不少教师就让学生匆匆读过数遍后草草收场,急于让学生一演了之。于是宝贵的课堂时间就在学生玩玩闹闹嘻嘻哈哈间悄然溜走,待到下课铃声响才发现该读的书没读,该做的作业没做。师生不得不在课后挤出休息时间进行亡羊补牢。

有鉴于此,语文课还是少演或不演为妙。即便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也应适可而止。推荐学生读读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背背优美的语言文字,其收效是否毫不逊色于演一演呢?如若学生真热衷于演,教师完全可以引导他们在课间暇余去自编自排自演课本剧,在休闲中过把瘾,一举两得,岂不更好?

还有,那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习作指导课,我们是否也该狠下心来好好砍一砍?学生习作最大的障碍何在?稍作了解就不难发现,是语言的贫乏而非内容的枯竭!至少我所接触的农村学生如此。因此,教师煞费苦心地组织活动、创设情境并不能解其燃眉之急。多彩的活动,生动的情境,对胸无点墨的学生而言,终将化为美丽泡影。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这些无谓的劳作充斥课堂呢?

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习作功在平时!教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开展大阅读,勤勤恳恳进行小练笔,积蓄多了,笔头活了,习作指导时教师就无需多费口舌,只要引导学生审审题意,拓拓思路即可。

二改线性设计。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教师只有轻装上阵,方能驾轻就熟。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读至第几遍播放音乐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殊不知,如此这般,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来了个五花大绑!这样的设计,与其说是线性,不如说是钢性!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

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钢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教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诗意盎然。的确,有了删繁就简之三秋树,才会有领异标新之二月花!

在弹性设计中,块状结构不失为一种科学方案。也就是说,把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再视具体情况将教学过程分化为若干版块。在每个版块中,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教师的教学因此而拥有很大弹性,教师可根据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当然,“返朴归真”“删繁就简”并非灵丹妙药,我们不能指望它们具有药到病除之神效。但是,至少它们能消除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猫腻,带给我们以神清气爽之舒畅!

以上谈论,纯属一孔之见,一家之言。各位同仁,你在感叹“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在笑话我不知天高地厚乱弹琴?不管如何,我已将几年来郁积心头的话语一吐为快,很是惬意!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所有对语文教学寄予厚望的社会公民的无奈情感。作为在语文教学阵地中摸爬滚打的一线教师,除了哀叹,抱怨,我们应该还有权利更有义务去深思一番,去实践一番!课程改革的乐章已奏响,语文教学正在努力实现脱胎换骨,埋头苦苦耕耘的教师们,不妨跳出语文看语文,而后再跳出语文教语文。一年两年后,或许你会这样感慨:“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