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识字法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6 02:55:00

导语:语文识字法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识字法管理论文

所谓“大循环整体输入识字法”是根据低年级语文教材故事性强、篇幅短小、生动有趣的特点,将10首(篇)儿歌(童话)作为一个大循环组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促使学生自学而达到轻松识字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听读输入、定位识字、循环识字”三个步骤。

1.听读输入

日本心理学教授松原达哉先生经过30年的研究发现:儿童在8岁以前,记一件事情是用耳朵听(听觉记忆),这比用眼睛看(视觉记忆)要记得扎实。从9岁开始,视觉记忆比听觉记忆要好得多。故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听读输入”是符合记忆规律的。这一步骤包括“赏读、跟读、朗读”三个环节。

(1)赏读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时,即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听老师清晰、缓慢而有感情地朗读一个循环组的课文。每天听一到两遍,连听10天.

(2)跟读

学生对教材中的儿歌或童话故事都愿意听,当听到7至8天时,学生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这时要求学生轻声谈或在心里读。

(3)朗读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听读,学生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已能背诵儿歌或童话故事,实现了对儿歌或童话故事的整体输入。指导学生朗读时只须开个头,学生们就凭着字音记忆进行连贯地朗读了。他们对儿歌或童话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反复演。教师在学生读时不急于提出识字任务,要求手指点着,眼晴看着,动口读着,大脑想着,手、眼、口、脑并用,使听觉、视觉与动作协调起来,渐渐地,一些字就从完全陌生变得似曾相识。久而久之,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就变得很熟悉了,甚至可以说认识了。

2.定位识字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听读输入,学生对组成儿歌或童话的汉字已经有了模糊认识,达到似曾相识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能准确而快速地判断出生字所处位置,然后根据头脑中的字音记忆能准确而快速地推断出生字的正确读音。

3.循环识字

儿童读课文碰到熟字,就仿佛黑夜中见到光明,会产生无比的兴奋。我们把这些熟字叫做“兴奋点”。所学课文熟字越多,兴奋点则越多。为增加兴奋点,激发读书兴趣,增加识字量,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循环识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经过定位识字认识完一个循环组的生字之后,再回过头来,从头认识另一批课文中没出现的生字。在复习生字的同时,认识另一批生字,以此扩大识字量。例如“看图读拼音识字”部分第2课,要求认识“二、四、六、八、”五个生字,通过定位识字,学生认识了这五个生字后,教师以板书(或其它)的形式再现这首诗,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擦去学生已掌握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汉字,做就变成如下形式(以□代表已学汉字):

口去口□里,

烟村□□家。

亭台□□座,

□□□枝花。

从形式上看,这些字杂乱无章,毫无联系,但若让学生把擦去的汉字在心里读出来,便组成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学生早已把这首诗作为一个整体储存到头脑里了,脑子里好像装了一本小字典,当学习某个生字时,学生便会根据这个字在诗中的位置,依据字音联想并准确地推断出这个字的读音,达到“无师自通”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