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培养思维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15 05:58:00

导语:语文培养思维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培养思维分析论文

人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就不能进行思维。所以,思维训练和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潜藏的各种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借助思维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

一、求异思维,加深理解。

学生的思维随着概念的不断充实、深化而发展,概念准确则思维更具条理性,思维的条理性又有助于概念的正确应用。在教学中,找出相近概念间的不同,往往是准确理解概念的有效手段。比如,《景阳冈》一课中,针对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作者用三个“闪”字表现武松的勇敢、机智。初读此段后,学生都能答出“闪”就是躲的意思,于是提出一个很有思考性的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这里用“闪”不用“躲”?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认真读、仔细想。之后,有的说“闪”相对“躲”动作快些、灵活些;有的说“闪”比“躲”更能突出武松胆大、敏捷;有的说……。通过这样的求异性思考,他们对“闪”和“躲”这两个相近的概念有了更深的把握,并能准确地使用这两个词,激发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觉地运用求异的思维方式去加深理解。

二、求同思维,归纳总结。

人类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答案。科学研究,就是在大量的事例中找出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并用得出的结论对相关的事例进行分析,从而又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对结论进行检验,前者是归纳,后者是演绎。例如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先与学生一起回顾《锯的发明》一文,提醒学生鲁班发明锯是受到一种叶缘带齿的草划破手指这一事的启发而发明的,存在着:带齿的草锯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蝙蝠和雷达》,并讨论,使学生知道雷达是受蝙蝠在夜间飞行能避开障碍物这一事的启发而发明的,存在着:蝙蝠夜飞雷达的关系;通过两课的学习,学生得出结论: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自然现象,并能说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既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顺向思维,清理思路。

任一文章的中心思想,都要通过一主线将有关材料串在一起来表达。因此,分析出文章的主线,沿着主线进行顺向思维,不但能明白文章中各部分的目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思路更清晰,还能体会作者的意图、表达方式和文章的表达目的。如在教《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讨论出文章主线是“飞夺”后,让学生顺着这一主线进行分段体会。体会第一段时,通过提问,学生沿着主线的意思了解到该段目的是总领全文,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同时,对大渡河恶劣环境的描写,是为下文写“必夺”、“难夺”进行的铺垫。体会第二段时,顺着前段的思维,以讨论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就得出这段是文章的重点。其中,大笔墨的桥、水、敌方面的描写,与前段环境的描写一样,目的也是为“飞夺”进行渲染,再次体现“飞夺”的难,衬托出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第三段时,通过再次引导,学生明白这段是对开头的呼应,是“飞夺”高潮的回落,也是对“夺”后红军去向的铺陈。这样,沿着主线顺向思维,学生就对作者的立意、思路、布局意图清晰了然,还有助于其以后按这种顺向的思维方式去组织自已的文章。

四、逆向思维,由果溯因。

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摆脱习惯、权威的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反大众思维而思维,往往会产生新颖、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变“不能”为“能”。如《田忌赛马》一课,在与学生一起阅读分析后,进行了如下讨论: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为什么总是输?因为在同等档次上,田忌的马相对弱些,且田忌无法摆脱优对优、中对中、弱对弱的传统习惯性思维,所以会输。用孙膑的方法为什么能赢呢?因为孙膑能以“赢”为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采用弱对优、优对中、中对弱的方法,结果使“不能赢”变为“赢”。这样的讨论,一方面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更能感受到孙膑的聪明;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明白“聪明”往往来源于独特的思维。接着,我提出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两人比骑马,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比出谁的马跑得慢?在一阵思考后,居然有一些学生按照这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得出答案换马快跑。

五、离心思维,培养想象。

离心思维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如教《雪猴》一课时,先挂一幅事先画好的大挂图,让学生根据挂图展开想象。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雪猴的外貌怎样有趣,有的说雪猴与人的关系怎样友好,有的说它们正在思考问题,有的说它们正在树中乘凉,有的说……在表扬他们的想象后,才开始结合他们的想象进行讲读,这样既培养了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对课文理解更深。为了给学生一块驰骋想象的空间,还鼓励他们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分析,以离心思维的方式去描写自己所见所想。

六、向心思维,百川归海。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许多事,最终的结果是为了目的的实现。同样,在一篇文章中,作者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往往要针对该问题进行多方面的阐述。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我针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是通过三方面的阐述:1、选择借箭时间;2、确定物质装备、借箭距离和停留时间;3、选择协作伙伴(鲁肃)并与其船中对饮,来论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明白,作者正是通过这三方面的描写来说明诸葛亮通天文、气象,精数术、计算,悉鲁肃、周瑜、曹操的心理,才使得借箭成功。水到渠成地证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用向心思维方式去论说问题往往更具说服力。

当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就不能因教而教,而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去思、去想,允许和鼓励学生有自已的看法;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自己有灵活的思维,在教学中真正树立思维意识,做到教学与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教学培养思维,以思维促进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