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指点方法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5 03:05:00
导语:语文教学指点方法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这就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学习方法、思维能力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有了正确的方法,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读、写、听、说中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通百通。
一、抓认知理解,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继续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仍是关键的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写一写,记一记,即首先通读原文,在通读的过程中,找出并分类摘录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及精采的句、段,并要求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方法,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可逐步形成较强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抓重点、难点,圈点批画,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这里的“做记号”就是让学生把该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找出来,然后进行圈批,以点带面,加深理解。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即先通读原文,在通读的过程中找出重点、难点进行圈画,也就是做记号,然后再从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想一想。以《纪念刘和珍君》第二部分为例,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弄懂,但只要抓住中心词“猛士”“庸人”“世界”,进一步围绕“猛士”怎么样,“庸人”干什么,当时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等问题,圈画住猛士:··“敢于··直面··”“敢于正视····……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庸人··:偷生;世界··:似人非人。把这些词圈画好以后,再提问:作者对猛士、庸人、世界的看法怎样?根据以上这些重点词,学生很快就会批注出作者是在颂猛士,批庸人,诅咒黑暗现实。圈批重点、难点、疑点的作用,是为了攻破难关,解决问题,也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或直接或间接向老师提出质疑,逐步培养他们的钻研能力。
三、同中求异,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现行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课文,类型相似,体裁相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如《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这两篇课文,都是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采用象征的手法,用白杨树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用松树象征共产主义风格。都写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不同点:写法上,《白杨礼赞》以描写见长,形象逼真,意蕴含蓄,隽永绵长,显示出大文豪的风范;《松树的风格》熔记叙、抒情、议论、说明为一炉,直抒胸臆,明朗坦诚,体现了政治家的气度。比较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原文。
另外,在同一篇课文中,也可进行分析比较。如《长江三峡》中作者对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描写各不相同,阅读学习时可从各自的特点、引述的内容以及主要写作特点诸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分析比较,逐步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以《梁生宝买稻种》和《分马》这两课为例,教学中先重点讲授前者是怎样选择和安排材料的,什么地方详写,为什么详写;什么地方略写,为什么略写。让学生掌握这个“一”,然后以本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去“反三”———分析后者是怎样运用材料、安排详略来表现主题的。学生由于有了前者的“一”,就能顺着思路得出后者的“三”,并由此懂得:写一个人、一件事不能面面俱到,而应依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选择和安排材料,这样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再比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竟”这个表示意外的副词运用:“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这句话中的三个“竟”字,都是用表意外的方式抒发作者对不同的人或事的感情,或褒或贬,或赞颂,或揭露,赞颂什么,揭露什么,则视文章的内容而定。正因为有了这一基础,所以,当讲到《文学和出汗》中“但竟没有想到它们的消灭,乃因为不写永久不变的人性。……现在的教授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这段文字时,略加点拨,不少学生就能正确指出,前面的“竟”字是为了突出论据的虚伪,后边的“居然”是为了突出推理的荒谬。这和《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几个“竟”字相比较,大同小异。这样通过类推,得出正确的解释,既能拓宽学生思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类推和迁移能力。
- 上一篇:作文最佳途径教学管理论文
- 下一篇:阅读教学指导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