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基础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5 09:21:00
导语:阅读感悟基础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用全新的表述阐释了“语文教学观”。它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感悟”,要尽可能少归纳,尽量诉诸学生感性,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让他们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悟。这种“语文教学观”,不但符合语文的基础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符合语文人文性的特点。那么“感悟”从何来呢/笔者认为,就阅读教学而言,最直接的来源是阅读材料,可以说,没有阅读材料,也就没有阅读活动,“感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但也绝不能说有了阅读过程就必然会有“感悟”,因为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产生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所以生活就应该是“感悟”的基础。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有两层含义,其一,语文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有语文,生活是理解语文内容的基础,生活是解读阅读材料的一把钥匙。一个人的生活积累如果厚实,阅历如果广泛,那么他对阅读材料所写的事件,表达的感情,述说的哲理就容易接受,就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反之,如果一个人缺乏生活经验,阅历不广、不深,那么他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的反应就是迟钝的,理解就是肤浅的,结果则是:“感”则“感”矣,未能“悟”也。如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即将跨入新世纪的高中生和在二三十年代生活过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同时来读,那么“感悟”的结果多数是大相径庭的。
读着这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的高中生大多则会认为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萦绕在他们脑际的是那样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最后油然发出一声慨叹:“好一幅‘荷香月色’图!”或许还有另一部分同学对朱老先生所绘之图有不尽如人意之感:月光应是清丽的,天空应是蔚蓝的,灯光应是耀眼的等等。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的重点始终落在一个“感”字上,通过对文字的感知,展开联想的翅膀,勾勒出了一幅如上所述的“荷香月色”图,至于那深邃的意境,含蓄的笔触,虽“悟”却未能大彻。而在生活于二三十年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看来,此文却是“字字凄苦”,那“笼着轻纱的梦”、“小睡”、“酣眠”、“渴睡人的眼”,那幅烟雾弥漫、缈茫、隐约而朦胧的“荷香月色”图,是“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与纠缠,是作者灵魂挣扎的凄苦的写照,仅用“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是涵盖不了的,这惟有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饱经那个年代风霜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才能与作者产生如此的共鸣。只有他们才能透过散文的字里行间真正“悟”出“不平静”的多层含义,也只有他们才能“感悟”出“荷香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图画的深邃的意境,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感悟”出那“淡淡的”、“恰是到了好处”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的“月色”,“别有风味”的“小睡”,“有些大意”的“远山”的一些词句所显示的有节制的含蓄的美及原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人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他们心相印,息相通,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所表达的感情,他们是心神领会的,以上的“感悟”对生活在今天的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感悟”起来都是比较困难的。
综上所述,生活是“感悟”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把学生引入社会,让他们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唯其如此,方能“感”而“大悟”。
- 上一篇:物流费用战略分析论文
- 下一篇:物流发展与公路货运企业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