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价值取向教学论文

时间:2022-08-15 08:33:00

导语:阅读价值取向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阅读价值取向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的变革是深刻且有价值的。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以重智转为德智并重,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性状。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应是单纯的思想涵养引领问题,也不是教师简单的传教达理,更不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原始叠加,而应该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的完美构建。综观当前大量的阅读教学信息,其价值取向引导显得生硬没有活力,或声情并茂却游离了语文课程的本质,这样的价值取向有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阅读教学的长足发展实为不利。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大声疾呼: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加强价值取向的引导。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源于文本,超越文本,文本才能物尽其用,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引导才不致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导之航。阅读文本除了涵盖各项语文基础知识,还蕴藏着广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价值取向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轨迹。语文教师不仅要传业、解惑,更要授道。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形成引导点,做大做好引导点,让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得到人文熏陶,享受人文关怀,获得个性发展。

一、直视直观点

有些文本的价值取向引导点直白地浮现于文本上,一目了然,不需探究,能直接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教师要予以重视,对于这些价值取向直观点要进行筛选排序以利于展开组织教学。

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文中写道: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立下行医的志愿。笔者认为这句话较直观地显示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教育学生今后从业抉择要以人为本。教学活动以这个引导点进行组织:读后,用“因为……所以……”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再说一说;展示课前采访老师、父母等长辈选择职业的原因;交流自己的伟大志愿是什么;再读句子体会李时珍立志行医的原由;联系上下文,从而感悟李时珍的伟大之处在于有一颗愿为人们服务而敢于献身的美好心灵。

再如《新型玻璃》,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不乏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取向引导的好范例。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确了几种新型玻璃具备不同的功能,并形成板书:

夹丝网防盗玻璃──防盗

变色玻璃──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调节室内温度

吃音玻璃──消除噪音

在总结全文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思考这些新型玻璃有何共同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都是幻想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实现;有的说都运用了举例子的介绍方法。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再想想这些新型玻璃的用途有何共同之处时,学生能马上发现都是为便利人们的生活而设计的。教师提议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的翅膀,为人们发明几种新型玻璃吧!顿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各种奇特的新型玻璃在学生的创意中一一诞生了:

节水玻璃──制止水资源的浪费

语音智能玻璃──消除孤单寂寞

限速限距减震玻璃──制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盲人玻璃──防止盲人发生意外

……

学生的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得到了增强,悄然萌动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点燃。

二、捕捉闪光点

有些价值取向引导点相对隐含,不易察觉,一旦被开发利用将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如《小镇的早晨》第一小节: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句中的“惊醒”和“唤醒”运用巧妙得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亮点。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想想“惊醒”和“唤醒”这两个词能否换一换位置?你一言我一语,一番激烈的辩论后得出它们的位置不能换,因为和城市、小镇早晨的特点紧密相关。相比之下,城市的早晨比较激情,小镇的早晨比较温柔;城市的早晨体现了动感美,小镇的早晨体现了娴静美。再次引领学生美读句子,读出两者的不同之美,领会美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姿。

又如《雨中》第四小节有一句话: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不难发现这句话中隐藏着一个进行价值取向引导的良机。学生联系上下文对宁静和热闹两个词已经有了比较到位的认识,但教师若能顺水推舟,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是啊,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们都来帮助捡苹果,你们说此时此刻小姑娘的内心还能平静吗?这颗不平静的心在为什么感动呢?你们平时有过这种温馨、激动的体验吗?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各种动情的感人肺腑的语言脱口而出,足以说明学生心灵的窗户已被开启,萌动的心灵开始躁动,令人激情倍至。

三、宣扬对话点

有的文本看似平淡,可进行价值引导的地方几乎没有,其实经过教师的挖掘开发,往往会惊喜地发现在平淡中浓缩了大量的价值取向信息,隐含了许多具有研讨价值的对话点,经过解剖、重组、宣扬,其丰富不竭的内涵将得到肆意彰显。

如《鸬鹚》一课,读完后总感觉文中有一种隐约的东西在强烈地跳动,教完后若有所悟却仍然迷糊不清。当再次执教此课时,顿有所悟,原来是文本中的鸬鹚在说话,渔人在诉说,鸬鹚与渔人正在亲密地对话呢!这不正是苦苦求盼的情感凝聚点吗?这不正是拨云见日的价值取向引导点吗?这不正是急需宣扬的对话点吗?课堂上选取鸬鹚和渔人捕鱼前后两次对话作为训练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自己当成鸬鹚或渔人,想象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什么话呢?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可生生交流,也可师生交流。通过这样的对话训练,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和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请再看笔者执教《画家和牧童》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让学生找到文中人们夸赞戴嵩的句子,学着夸一夸。

(生1)一位商人看了,是这样称赞的:“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该生边读边伸出大拇指作表扬状,声音中充满敬佩之情,读后学生鼓掌。)

(师)夸得好,像个商人的样儿,怪不得同学给你掌声呢!

(生2)干脆走到黑板前在画前仔细地观赏一番,然后一手指着画,一手掳着“胡须”)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学生看了,不由地边笑边鼓掌,一致认为他像个教书先生。)

(师)这两位同学表现得都非常出色。你猜,围观的人中还有哪些人,他们会怎样夸赞戴嵩呢?请你先独自想一想,然后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3)这时人群中一位官绅称赞道:“妙,妙,真是太妙了,我从没有见过这么美妙的《斗牛图》!”

(生4)一位诗人大声赞扬道:“美哉,绝哉!真乃神来之笔矣!”

(学生听了,不由地又鼓起掌,夸他像个诗人。老师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生5)一位公子哥称赞道:“到底是大画家,只一会儿功夫就画出了这么酷的作品,爽!”

(生6)一位画家说:“兄台的确是技高一筹,令小弟佩服、佩服啊!”

……

(师)就是在这么一片赞扬声中,有一个小牧童却大喊:“画错啦,画错啦!”如果你是戴嵩,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7)我会感到很没面子,小小的一个牧童竟敢说三道四。

(生8)我会感到很难堪,我怎么会画错呢?

(师)可事实上,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一个演戴嵩,一个演牧童,细细体会细细感受。

(师)读到这儿,学到这儿,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话呢?

(生9)我想对戴嵩说:“您真是一个让人钦佩的大画家,不仅画画得好,而且又是那么谦虚。”

(生10)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建议!”

(生11)我想对牧童说:“你平时真善于观察,还能向画家提建议,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12)我想对戴嵩说;“你能为自己的失误感到惭愧,又能非常真诚地向牧童道谢,让我很感动,你真了不起!”

课上到这里,我不禁要为这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鼓掌叫好!阅读是一种非常讲究个性化解读的个体行为。教师只要选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对话点并稍加引领,学生就能心领神会,按各自的理解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张扬个性。这既显得水到渠成,又注重了整体把握,提高了阅读能力,还进一步引导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催化生发点

课程是开放的,资源是活泼的,课堂是师生同构共建的。阅读教学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些。阅读文本是一种基础的实用的不断生发的课程资源,能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构建一种新型的非线性的生发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依托文本,超越文本,触类旁通,协调发展。这种生发点集语言、思维等多项训练为一体。

如《五彩池》最后一句话:面对这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我不禁深深赞叹:“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一句肺腑之言倒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藏龙山的无限眷恋,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教师要以此为价值取向引导点,锤炼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高尚情操。让学生谈谈你会怎么赞叹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待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又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赞叹和作者的赞叹有什么不同,学生敏锐地发现作者运用了特殊的句式:啊!一个极其简单的句式却表达了一腔极其丰富的感情。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回忆游览名山大川的所见所闻,然后运用这个句式倾情交流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又如《田忌赛马》中第一场比赛后孙膑、田忌和齐威王的对话部分,可紧紧扣住对话的提示语组织教学活动。请学生仔细读文,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有提示语,有的地方没有提示语。经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学生明确了提示语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的作用,但并非要千篇一律地使用提示语,应讲究实效。接着让学生试着写写第二场赛马后三人之间的对话,恰当使用提示语。对文本进行如此处理,既关注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带领学生尽情在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遨游了一番,更是引领学生创造性得表达了个体独特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