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指导学生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4 11:19:00

导语:语文指导学生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指导学生管理论文

摘要语言粗糙是制约高中生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是中学生作文的大敌,教师应以借鉴书面语言为突破口,指导学生调整语言、修饰文句、精简文字等,使他们的书面表达逐渐达到比较纯粹、规范、细腻、简洁、文雅的境界。同时也不能忽视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语言粗糙借鉴书面语言

***

当前,中学语言界重视语言教学的呼声日高。许多同志认为,中学生的语言学习,应把语言能力放在首位。但“语言能力”究竟涵盖哪些内容呢?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把大量精力放在修改病句和错别字上,而对另一个虽然“面目不清”却几乎无处不在的“敌人”——语言粗糙的现象重视不够。事实上,高中生(尤其是重点中学高中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语病等已经退居次要矛盾,在逐渐被克服之中,而更多地存在的是语言的粗糙、粗俗、粗陋,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学生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自觉地同语言粗糙的现象作斗争,从而使中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地大面积提高。

一、要善于借鉴语言

中学生作文,尤其是议论文,所谈论的问题往往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一般来说,内容逐步复杂,思想逐渐深刻,这就产生了日常口语不够用而相应的书面语表达又不熟悉的矛盾。例如:

1.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一旦时战争来到,就会束手无策,甘待灭亡。

这句话中,“来到”宜换成“爆发”。“甘待灭亡”有生造之嫌,可使用成语“坐以待毙”。显然,“战争来到”并不属于通常所说的“语病”,“甘待灭亡”虽然勉强说得通,却不是熟练的书面语言。

2.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可内地却很慢,甚至在边远山区还有吃不饱的现象。

“沿海地区”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快慢是相比较而言的,因此,第一句宜说成“……发展较快”,第二句宜改为“……相对缓慢”,这才显得比较准确,比较有分寸。“还有吃不饱的现象”意思是不错,但不如采用现成的说法“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比较顺当,内容也更全面一点。另外“边远山区”前面如果加上“某些”限制会更好一些。经过修改,句中的双音词语增多了,书面色彩也更浓了。

上面的例子,不能说不包含事理认识方面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一个语言借鉴的问题。常听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话虽是谑语,但从积极方面看,是讲了写文章要善于借鉴的道理。由于缺乏语言的借鉴,学生常常会陷入“了然于心”却不能“了然于口”的窘境,如果信笔乱书,有时可能会闹到“不像人话”的地步。

借鉴语言当然主要是借鉴书面语言,严格地说,是借鉴“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但是这“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学生头脑里倒底装了多少?据统计,中学生在长达6年的中学阶段,现代文背诵的“指令性计划”仅涉及14篇课文,平均每5个月才背诵1篇现代文(片断)。高中除第1册规定背诵两篇课文的片断之外,其他5册均无现代文背诵的要求。这种现状不能不令人忧虑。在新版高中教材出台之前,语文教师应当从课内外按体裁比例为学生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范文,令其熟读成诵;并打破教材的限制,对课内外一切反映现代书面语言规律的有生命力的现象、模式、手段加以归纳整理,令其摸仿创造。让《中学生阅读》这样的精品杂志占领课堂,引进时文的活水,使中学生受到典范而精美的当代书面语言熏染和刺激,从而改造他们粗糙稚拙的语言。

二、要善于调整语言

书面语言是经过校正、提炼、加工过的语言,而口头表达则比较随便、琐屑、粗放。将口头表达转换成书面表达的时候,常常要经过推敲、琢磨,作出适当的调整,使之完善起来。

(一)日常生活中的方言口语要转换为书面语言

书面表达提倡使用规范的全民语汇,并不完全排斥方言俚语。正如章熊同志所说:“学生使用方言俚语一般不是语言提炼的结果,而是书面语不纯熟的表现”[1]。例如:

3.由于久旱不雨,地里的红薯只好和泥土做嘴。

在学生所处的方言区,“做嘴”是普通话“接吻”的意思。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这样的土话不宜写进作文。如果由于某种表达需要非用不可,则应加上适当的注释。至于未经提炼的日常口语被载入作文,造成语言粗俗不雅的例子就更多了。古罗马修辞家昆体良曾说:自然不等于天然,口语化不同于口语,经过恰当的校正而流畅自如的语言,比那种粗糙、支离破碎的语言更为可取[2]。

(二)在有条件将语句组织得较为整齐、匀称的地方应稍下功夫。

4.有些厂家一蹶不振,而另外的一些企业却日益发展起来。

“日益发展起来”如果改成“蒸蒸日上”,意思一样,却构成了四字格煞尾的句子,形式上整齐平稳了,而且两个成语对举,增强了对比的效果。

(三)在用字遣词上注意避复

5.家务事我有妹妹替我做,也就很少做,不过有时也会做点用来平息妹妹的怨言。

一句话说了三个“做”,显得雷同、单调。第一处可将“替我做”改为“代劳”,第二处的“做”可改为“动手”。中国古代有“恒务变文”[3]的修辞传统,现代作家也有大量用词造句讲求“避复”的范例。注意避复能使语言富于变化,显示出书面语言经过提炼加工的色彩,同时也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圆满。

三、要善于修饰文句

这里所说的修饰文句,不光指恰当使用修饰语和适当运用词藻,也包括对文字进行整体的加工、润色。例如:

6.所以我要说,不要去做什么“无名英雄”,是属于自己的就应该得到。

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中的句子。原材料是关于两只母鸡的一则寓言:下蛋的鸡爱静,不下蛋的鸡爱唱,主人不明真相,结果蛋鸡几乎挨饿。作者据此写下例6的句子,用意是比较明白的:为蛋鸡鸣不平。但是学生将复杂的意思说得过于简约,并且有些片面。修改这样的句子可能要动较大的“手术”。下面是一种修改方案:

今天,我们别再一味地宣扬“无名英雄”;只要是英雄,人们就应捧上鲜花和奖杯,而英雄本人也应坦然地登上领奖台。改革开放,不仅为英雄人物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也为他们架设了通往成功和幸福的桥梁。

这样修改后,对“无名英雄”的看法比较辩证,对于贡献突出的英雄模范应当享受一定的荣誉和报酬的新观念表达得比较从容婉转。可以看出,原作者不善于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因而显得过于简陋和粗糙,表达得很不完善。茅盾先生曾批评某些青年作者的作品“朴素到了简陋和寒伧的地步”。复旦大学中文系陈鸣树教授说:中学生作文应当“力求华赡”,等到成熟以后再求清纯简约,否则会流于枯槁。[4]这是很有见地的。

四、要善于精简文字

“华赡”与简练并不矛盾。精练也不等于简陋与寒伧。人们常说:简练是才能的姊妹。语言的精练,不仅是遣词造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粗糙的语言常表现出含有较多的冗词赘句。且看一例:

7.偶尔在今年的科技台历上翻到了一篇名为《说谎有害健康》的科技小短文,文章大意为:即使是不怀恶意的谎言也有害说谎者的健康。文章虽短,却有理有据,非但言之有理,而且持之有故。

这段文字中划线部分都应删去。有几种情况:一是不言而喻的,如“名为”、“说谎者”;二是与上下文重复,如“小”、“文章”、“非但……,而且……”;三是读者不关心,可说可不说的,如“今年”与“科技”等。

中学生作文中语言粗糙的现象当然还很多,值得继续调查研究。语言粗糙的根源是语言素养不足,这需要长期培养,决非朝夕之功。

大家知道,曾作过从三个方面学习语言的宝贵指示。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向中外作家借鉴书面语言显得尤其重要。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当然是生动活泼的,但总的来说,书面语言,无论是语言材料,还是修辞技巧,都比口语要丰富、发达得多。中学生一般又不具备作家那样的提炼口语的能力,因此借鉴书面语言对于中学生是非常迫切非常重要的。在谈到文学创作必须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学遗产时指出:“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5]这个论断完全适用于中学生。

除了广泛借鉴中外文学作品和一切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以外,还要学习作家那样精心地铸炼语言,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总结对中学生作文进行“积极修改”的经验,使他们的书面语言逐渐改变粗糙的面貌,努力达到比较纯粹、规范、细腻、简洁、文雅的境界。唐tāo@①在《作家要铸炼语言》一文中指出,丰富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通过贫乏而苍白的语言来表现的。他还说:“一个作家如果在语言运用上没有苦闷,从来不曾对语言进行过斗争,我敢断言:他不会是一个好作家。”这话说得多好!特别是他所用的“斗争”这个词儿。中学生也要对语言进行斗争,我说的是对语言粗糙的现象进行斗争!

我们强调对语言粗糙的现象作斗争,并不是否认中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性。语言表达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认识粗疏、思想幼稚的中学生,当然写不出表达自如、严密周到的文章来。不少中学生囿于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诸多问题认识的模糊,对文章论题缺乏清晰的思路,对文中使用的某些概念的一知半解,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表达。因此,写作教学中有繁重的思维训练的任务,也有各方面知识(包括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的补课。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十分重视克服中学生语言粗糙的毛病,帮助他们努力使书面表达作到准确严密乃至生动活泼,那也会有助于他们的思想认识日趋周密和细致。

注释

[1]章熊主编.高考作文语言水平的测定及语言能力的自我测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

[2]昆体良.演说求原理.转引自:演讲与口才.1992(7):15

[3]杨树达.中国修辞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8

[4]陈鸣树.教作文和教做人.语文学习.1994(5)

[5]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