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13 06:05:00

导语:素质有效途径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素质有效途径分析论文

[内容]

近年来,我县组织部分学校有志于教学改革的语文教师开展了语文活动课的实验。实践证明,该实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效途径,值得在实验取得阶段性经验之后在各学校普遍开展。

一、活动课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只要对语文教学作一番考察就会知道,在许多学校里,语文教师上课一讲到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只好当观众;而开展语文课堂活动,则使教学气氛顿然“活”了起来。在形式结构上,它可是竞赛式的,往往采用“四人小组→大组→全班”的自下而上的竞赛形式,既紧张又热烈;它可是沙龙式的,全体同学围绕某一专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亲切而自然;它可是演讲式的,或某位同学主持做“小老师”,或同学们轮流上台发表见解;它可是模拟式的,创设各种生活场景,让同学们进入特定的角色,如“答记者问”“即席采访”;它可是表演式的,如课本剧表演;它可是制作式的,制作某些物品,如制作“小桔灯”,制作图书卡片;它还可是开放式的,带同学们到校园一角,观察思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带同学们到图书馆,回顾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发展历程……而在内容的选择上,活动课就更是丰富多彩了:自画像、做广告、打电话、讲故事、猜灯谜、找病句、收听音乐、联想与想象……活动课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而精心组织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这样的课,又有哪位学生会不喜欢呢?所以,每单元一次或每周一次的语文活动课,学生们都企盼着它快快到来。

二、活动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语文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次活动课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让学生个人(或几人)轮流做主持人;让学生在课前自找材料、自我准备并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发挥;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力争使活动课上得一次比一次更好。这样的课对主持人,对全体同学都是很好的考验和锻炼,学生正是在迎接考验、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并受到鼓舞的。也许有人会说,让学生自主,那么教师呢?我们说,教师的作用在引导、调控、激励。比如,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要上一堂“向错别字、不规范字宣战”的活动课,教师在定出课题、时间、主持人之后,还应交待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如让同学们广泛搜集,找出错别字、不规范字的种类、原因、危害等等。还可让同学们事后以班级的名义给错别字、不规范字现象较严重的单位(门店)写信。定调之后,就可授权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课余怎样收集第一手材料,活动课的形式、程序等均可让主持人去定夺。教师只是当好顾问、参谋,十分必要时才进行“干预”。当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核心作用,尤其是在上难度较大的活动课的时候,教师还是要当幕前主持人的。也许有人又会问,有的训练内容,老师讲了又讲,学生还是不会,让学生自主,能行吗?这里有个观念更新的问题。正是老师长期以来“讲了又讲”,包打天下,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就慢慢变得“不行”起来!其实,初中生比起小学生来自我约束力强多了,不必担心他们会出乱子;他们的见识也逐渐丰富起来,并初步形成了评价判断能力,他们喜欢模仿大人,喜欢自主,勇于表现,只要教师调控得当,他们的潜能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活动课注重实效,每次活动都给学生较长的准备时间;有的老师一开学就给学生布置全学期甚至全学年的活动课课题,并安排好主持人(也允许学生从中自选课题),让学生平时就去准备,做活动课的有心人;有的实验班教师一轮实验三年时间,便可布置学生在暑假期间做哪些准备,为下一学年的语文活动课打好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做了准备,同学们在对活动课的兴趣和热爱的驱动下,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收到应有的效果。人,有压力才有动力:魏书生老师要求班上学生每人在课间轮流教唱一首歌曲,所有学生为了表现自我,都认真地练好歌、教好歌。有一位学生实在“五音不全”,他就请了一位先生——录音机代他教唱。同学们都被他的创举折服了,为他热烈鼓掌!我想,这就是人的潜能吧——路是人走出来的,而更多的时候是被逼着走出来的;情急之下,往往灵感闪现,问题也就解决了!活动课贵在人人参与,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兴味盎然,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就在实践中不断形成。活动课经常采用竞赛形式,这符合学生们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我的特点,使人人都为自己、为小组去努力。人人参与,不甘示弱,这不正是每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三、活动课“活动”了整个语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素质。活动课起初是针对课后、单元后的活动性练习而设计的,因其良好的效果而深受学生的欢迎,深受教师们的重视。任何事物都不会孤立存在,它必然会对周围事物产生影响。尝到了活动课的甜头之后,教师们会有意无意将“活动性”移植到课文的教学中来,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单调的教学结构和沉闷的教学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狼》一课,因是文言文,让学生自解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教师包办了又不能使学生们得到锻炼。根据该文情节性强的特点,我们可设计故事表演,看哪一小组表演得最准确生动。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致定然很高,他们会像电影演员研读剧本一样,全身心进入古代寓言故事之中。在群体研讨中,文言词语上的障碍一个个解决了;而通过表演,学生们对狼与屠户的形象会留下深刻的认识,对这节表演也许会终生不忘。这样的效果,是“师授生受”的教学形式所永远无法企及的。课本中有些单元属于了解性的(如图书知识单元、戏剧单元),教师们往往不知如何处理:花力气去分析讲解,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不讲又不行。有位老师在处理第五册第四单元(主要介绍图书馆、书目、工具书知识的一个单元)教材时,竟一节课将该单元四课书讲完了,效果如何不言而喻。如果这位老师先让学生自学本单元课文,再带学生去图书馆参观,了解图书的分类、收藏、编目、借阅登记等,然后发动大家捐书,并上一节语文活动课,让大家动手布置“小小图书馆”(给图书分类、编目、登记、收藏,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生们通过实践,对有关知识的了解定然非常透彻,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课提供的实践中培养了终身受用不尽的能力!语文活动课正逐步成为越来越受人重视的课程。它虽然还很稚嫩,但其旺盛的生命力正日益显示出来。它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归根结底,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活动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在说、在动手、在动脑,各方面能力得以强化训练。活动课的内容大都与单元知识有所联系,这样,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能力迁移,学以致用、相映成趣;活动课上的许多知识又是课本中没有的,如猜谜语、交谈的艺术、流行歌曲大家评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们继承祖国优良文化传统,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努力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并在纷纭复杂的现实中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活动课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容体系,同时又允许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执教者的特长,对活动课教材作灵活处理;只要是对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质有帮助的,就可大胆为我所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师生都有用武之地,这也正是其充满生命力的原因。

钱梦龙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通过范文的教学和必要的语文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三种境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这是第一境;在此基础上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这是第二境;进而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第三境。”语文活动课熔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炉,确实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达到“三种境界”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