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舟之谜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3 04:19:00
导语:语文核舟之谜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
《核舟记》所述核舟是明代王叔远果核雕刻工艺品的代表作。他的又一力作“苏东坡夜游赤壁”也在前年即已在浙江宁波被发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研究员等专家对该桃核舟作了鉴定,确认它是明代精湛的手工艺品,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专家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终于解开了此核舟的四个谜团,从而对《核舟记》的描述及后人的注释争论都作了毋庸再辩的定论。(见《文汇报》1995年10月17日的报道,附照片。)
有感于报刊上仍有人在争论《核舟记》中的“二黍许”等语词的确解,为讲好这篇课文,这里特介绍专家们对它的鉴定结果:
一是此枚桃核舟的雕刻者确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人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专家们发现,此枚明代桃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方位与魏学氵伊《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船底)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此枚桃核舟首尾长2.9厘米,高2厘米,共刻有5个各具神态的人物。精妙的小窗有轴,可灵活开关,与《核舟记》中描述吻合。
二是此枚核舟属王叔远晚年力作。专家认为,桃核舟用身着禅衣的佛印正在侍弄一盆盛开的菊花来暗示苏东坡游黄冈赤壁时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种设计突破了王叔远早期作品中通过在画舫的小窗上刻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赤壁赋》中名句或“壬戌秋日”等文字来点题的格局,推断此作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三是专家们惊奇地发现此核舟宽长之比约为1∶1.45,与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1∶1.618最佳比例而称作的“黄金分割律”相近。“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在明代的艺术品中得到应用,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
四是桃核舟何以一枝独秀、价值连城?明代果核微雕品类繁富,有桃核、橄榄核、杏核、樱桃核、杨梅核等果核雕刻,为何唯有桃核雕刻最为宝贵而备受重视?这一直是一个谜。专家们经过对实物研究后发现,主要是由于桃核不同于其他果核的外表那么光滑,桃核有不规则形麻纹,无数小孔直通核心,雕刻核舟设计布局极为艰难,工艺要求极高,仅选料往往就要万中选一,因而桃核舟被一般雕刻师视作果核雕刻之禁区,在有明一代仅王叔远一人敢闯此禁区,而清代亦为数寥寥几位大师方涉足其间。其次,自古以来民间一直把桃木奉为压邪扶正、避凶趋吉之物品,如桃符、桃梗等。因而《古玩指南》一类书籍将桃核舟列为宫廷秘藏,达官显贵奉为宝中之奇,贵于金银。长期以来,海内外文物考古工作者一直未曾发现过明清两代美仑美奂的桃核实物或图片,大陆出版的《国宝大观》一书只能将一枚珍藏于台北故宫的清代雕刻的橄榄舟(长3.4厘米)奉为国宝。专家们认为宁波发现的明桃核舟是世上现存果核舟中雕刻年代最早、形体最小的核舟。这一国宝的失而复得,填补了我国现存明清桃核舟的空白。
- 上一篇:行政诉讼与建设法治国家论文
- 下一篇:司法对行政监督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