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现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3 04:06:00
导语:朗读教学现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
现状之一:重讲轻读重问轻读多年来,由于受传统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太注重讲和问,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老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由于问题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毫不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端正思想制订常规改革考法
1.要转变思想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好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而且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发展一个人的智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为了使学生读通、读懂、会读。离开指导学生读书这个目标,讲得再动听,也毫无用处。要通过多种形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朗读教学。
2.制订朗读训练常规朗读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强化训练,朗读能力是在朗读的实践中逐步训练提高的,而不是靠老师讲会。因此,我们规定:(1)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每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2)要把学生学完课文后能否做到流利、熟练或有感情地朗读,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
3.逐步改革语文考试的内容要把朗读作为期中、期末考查评估学生语文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阅读成绩必须包括朗读成绩。为了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应根据《大纲》对各年级提出的朗读要求,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
现状之二:目的不明要求不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不少老师已开始重视朗读训练,但由于对朗读教学的目的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只好采取随意性的“滥读”。在不少公开教学中,不少老师仅仅把朗读当成装饰品点缀一下,或为了老师的提问而读,仿佛不读一下,提问就不能体现启发性;或是预定的教学内容已讲完,可还没有下课,为了凑时间而毫无目的地读……同时,由于不少老师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要求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对策: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朗读训练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朗读训练每篇课文,都有它一定的教学目标,朗读训练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如第一教时的朗读一般是为了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教时的朗读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一些内在情感,第三教时的朗读主要是帮助学生品赏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并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文字,使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2.认真学习《大纲》,制订朗读训练计划要充分发挥语文教研组的作用,在每学期开学初,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并根据《大纲》对不同年段提出的朗读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订详细的朗读训练计划。比如,同样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对各年级的要求就不同,前面加的限制词也不同。一年级是“学习”,二、三年级是“继续学习”,四、五、六年级是“能”。再比如在朗读的技巧方面,一年级的要求是“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二年级的要求“注意长句中和段落间的停顿”;三年级的要求是“边读边思考,读出不同的语气”;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五年级的要求是“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六年级的要求是“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现状之三:指导无方效率不高目前朗读教学指导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抽象化、简单化或以录音代指寻。比如:一位老师教陆游的《示儿》,理解诗句后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诗人强烈的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趁势指导,读这句诗时,要读出陆游的悲壮的爱国感情。学生齐读以后,教师不满意,再启发说还要读得深沉一些。学生依旧原样。假如这时老师能示范一下,或告诉学生如何深沉,再创设一下情境,学生定能读出真切的情感对策:备好朗读明确要求教给方法
1.结合学生,针对教材,备好朗读从大量的备课笔记检查中发现,很多老师在备课中都不备朗读指导的环节,而仅仅流于形式地带一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或“指导读出这句话的美”等等。具体如何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呢?教师心中无数,必然导致了朗读指导的盲目性和低效率。
先要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制订好朗读教学的目标。其次,要吃透课文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安排好朗读教学的手段、形式,确定好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要素。第三,要细细推敲课文的感情基调,对重点句段的不同语气、速度、轻重音、语调等指标要心中有数。第四,亲自“下水”练习感情朗读,要把所有的朗读要求能融于自己的声情并茂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之中。
2.抓住指导的最佳时机,即兴范读
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研究表明:大量的信息需要凭借面部和肢体动作这类体态语言来传递。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
教师可把握以下教学时机进行范读:(1)揭题后,范读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
(3)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4)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
3.让学生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所谓“正确地读”,就是要发音正确、声音响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按句逗停顿。所谓“流利地读”,就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不读破句,熟练地、流畅地读。所谓“有感情地朗读”,就是在前两项要求的基础上,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明确了朗读的基本要求以后,再通过教师步步深入的指导和训练,朗读水平必然会不断提高。
4.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1)教会学生确定重音。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要读重音。另外,为了增强表达的效果,一些表示强烈的兴奋或悲伤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2)教会学生掌握速度。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愤、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课文朗读中,要有快有慢,富于变化。
(3)教会学生把握语调。语调是语音、语速、语气的综合反映,是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训练,在实际的朗读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的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达悲壮的、凄凉的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
- 上一篇: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论文
- 下一篇:行政执法根本利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