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灵感来源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13 02:59:00
导语:作文灵感来源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
大多文章认为灵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神秘莫测、不可名状的,或说是祖上的遗传基因的作用,甚或说是神赐的、天赋的、不可企及的。古典作品上说得神妙莫及,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凝神静坐,忽而顿悟”。文论家说到灵感,大多只对经验的描述:它常常在长期的寻求探索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来时文思泉涌,顺畅如流,得心应手;消失时意志消散,文思冷涩,笔下艰难。总之,人们谈及灵感便在羡慕之余望而却步,使灵感终归在神秘的光环中令人可望而不可知。
其实,灵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道清说明的。灵感思维是人们对自在之物的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讲,人脑的全部思维活动为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又称潜意识)。形象思维用表象去思考。抽象思维用概念去思考,二者都是在经过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程序之后转入不直接接受意识支配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因此,其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是灵感来源的必不可少的意识阶段,它是无意识阶段的基础和前提,换句话说,灵感来源于长期观察和思考。当然,灵感是朦胧状态中以直觉接通媒体而不是用概念和逻辑、思维和表象,但它并不是直觉,即使是,也是一种特殊情形的直觉。明确了这一点,对于我们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或许有人认为灵感之出是瞬息的,难以预测且稍纵即逝,何谈训练呢?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尽管灵感是随机的、突如其来的,但它毕竟经过了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突变,不再拘泥于原来的框框,对事物形成了全新的认识,这种创造思维能力体现是可以通过思维能力的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得以形成的,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因此,认知了其来源,只要经过扎实而科学的训练,是完全可以成为每个学生的思想武器的。
一、广泛积累知识是灵感来源的“泉眼”。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进行长期的广泛的知识积累才有可能在实际运用中触发而产生瞬间的灵感。一方面,要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它不单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真人真事真场面,可以广泛接收电视、广播、报刊、图书中的知识信息,以至于他人的讲述、偶尔的发现,从直接到间接接受。同时,并非单从语言文学角度,而是从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广泛采集。另一方面,是重视思想、观点的积累。灵感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道理或一般规律,这种道理或规律是从生活实践中领悟出的,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因而要有的积累。其一是来自教材。议论文中常饱含辨证分析的力量,记叙文中常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生活的领悟。如《卖油翁》中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和自己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得出感悟“惟手熟尔”。其二是来自生活。在《记一次野炊》的作文课上,有学生写:山上煮牛肉面条时,锅上层,面条丝纹不动,但已闻到锅底面条烧焦的味儿;当吃着“焦面”时却才记起未下盐巴等调料。同时几人写到这情节,只一学生在末尾写道:什么事情,不经过自己实践是难有深刻理解的。这次野炊,让我懂得了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可见,生活无不给学生以广泛的滋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
此外,积累素材必须辅之以记诵,即用笔随时“记”下来,有些内容还要熟读成“诵”。如典型例子(人和事)、名言(诗、文)、警句、谚语、格言、生动的口语、佳句、精彩的描绘片断、有特色的顺口溜、含意隽永的解说词、名联等。诚然仔细体会和玩味,是吸收的过程,让材料料熟于心,在头脑里活起来,以备用时之需,作文时得心应手,随意驱遣。运用,是积累的目的,既是积累之果,又是积累深入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灵感来源的“渠道”。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多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用创造思维来思考问题,多元化、多维式去思维,要有创新精神,不囿常规、标新立异,能够让学生提出超常规的构想和不同凡俗的新思考。如“管宁割席”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的高贵品质来大加赞颂,但从另一角度上看,管宁对有缺点和错误的朋友应积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而不应该“一刀两断”。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作文中的突破和创新见解。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讲解中,本人从愚公移山的坚韧不拔,不折不挠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引发开去,就愚公移两座山的做法展开了全班的专题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说从经济上考虑是不值得的,有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搬山还不如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有学生还认为,愚公搬山是破坏环境的一种做法等观点。此外,本人从资料上得到启发,让学生就一小球掉进一窟窿,可从哪些方面考虑拣回这个球呢”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一根粉笔,从其自身的功用,使用者的主观意向,它可作为礼物、作为指挥员手中的指挥棒,还可用来作豆腐等,总之,平时要重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新意识。
当然,创造思维是一项艰苦而又缜密的脑力劳动,因此,培养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是非常必要的。创造之花需用创造者的血汗来浇灌,方能结出智慧之果。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很多名人事业成功,也都是靠艰苦努力和坚强意志而获得的,而一般人往往经不住波折和困难的考验,缺少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不懈精神;或者是浅尝辄止,形成不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意志坚强、有毅力的人才敢于追求价值较大而难于达到的目标。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怕吃苦,不愿动脑筋,想一挥而就地写出一篇好作文来是不可能的。另外,学生在作文中的创造意志与其认识、观察、情感、知识等都密切联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把握好与此相关的因素,因势利导,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自觉性、顽强性。这些也正是创造思维的意志特征。只有这样,写作灵感来源渠道才能畅通。
三、创设和谐的氛围是灵感来源的“浪花”。
处于人生嬗变期的青年学生,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竭力找理由,查实据,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对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让学生和教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堂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氛围。教师可进行积极而正确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争论的内容、写作状况、成败原因了然于胸,而不能一切归于努力。教师将结果告知学生时,要侧重于“积极”。作文不管写得多糟,相对而言总有一两篇或者某几个段落是比较成功的,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告之成功是努力的结果,不好的地方是用的劲不足。至于写作前指导,学生分等级规定写作,这会使差生有自卑感、羞辱感。课前指导教师不能太卖弄,一者学生认为你的轻视;或使他们视作文为畏途,觉得你的水平是他们难于超越的。作文批改中要注意评语的用词,切忌使用打击性语言。只有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学生写作时当作是一次轻松、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劳动,写作过程中才更有可能产生灵感的浪花。
兴趣是人们对某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和推进器。强烈的兴趣是靠学生在求异质疑中产生的。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的地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求异”心理,让他们敢于质疑求异,善于提出问题。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进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其意而为之。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往往能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和谐氛围的创设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创造心境的营就。就学生而言,必须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专注迅捷,一触及文题即进入“角色”,投入地想一次,耳目皆融,完全沉浸到主题里去。诚乎斯,对文题就能心领神会,每个字每个词都能唤起强烈的语感和丰富的联想,都能用心灵去触摸,进而情动于衷而联想翩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在这种不曾意识到的时候,顿悟会从天而降,落到笔端。就教师而言,在实施有效的射标和效标的调标下,要充分发挥感情动力的呼唤功能。方式是:(一)再现形象。(二)点示哲理。(三)美感诱发。(四)环境薰陶。
总之,涓涓细溪,可以汇成江海。明确中学生作文灵感的来源,更能使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训练,培养学生,促使其潜能得到最佳发挥。
- 上一篇:作文构思创新管理论文
- 下一篇:作文评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