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注释质疑论文

时间:2022-08-12 03:55:00

导语:语文注释质疑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注释质疑论文

[内容]

第一处是“对此欲倒东南倾”。

查全国恢复高考后的历年高中语文版本,均注为:“对着(天姥山)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向东南面倒下去似的。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注释的“意译”部分,是无可非议的,但前半部分的“直译”部分,就令人费解了。

首先,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剖析。诗人写“五岳”,写“赤城”,写“天台”,无疑都是用来衬托天姥山的雄奇高峻的。天台山位于天姥山的东南面,说“对着(天姥山)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向东南面倒下去似的”,着实让人费解。其一,既说天台山是对着天姥山的,那怎么会一下子向它的左侧后(东南面)倒下去了呢?尽管注者加了“好像”、“似的”等词语,但这种朝着离天姥山越来越远,大有“弃我去者”之嫌的倒法,又如何来衬托天姥山呢?其二,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仅着一“倾”字,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姥山的雄奇高峻。如果天台山“好像要朝着东南面倒下去似的”,既是向后“倾”,又怎么来衬托天姥山,表达其叹服呢?诗人这里既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我们不妨用常见礼数来作个类比:甲要向乙表露钦佩、仰慕之意,就应面对乙打躬作揖,甚至稽首,绝无后仰倒下去行礼之说。

故笔者认为:天台山不是向东南面倒下去,而是向西北面倒下去,症结就在对“东南倾”的解释上。《梦游天姥吟留别》虽是一首七言古诗,可诗人在用韵上仍是十分讲究的:“……横……城……倾”,一气贯通,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正是为了押韵上的需要,诗人把“倾东南”倒装过来,成了“东南倾”。这在古今诗歌创作中是不乏其例的。而且,“倾”在这里只有劝钦佩、仰慕”之意,才富有拟人的浪漫手法。所以,“对此欲倒东南倾”的“直译”应该是:“对着(天姥山)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在东南面(朝着天姥山)下拜似的。”这就入情入理了。

第二处是“深林兮惊层巅”。

编者注为“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从注释内容不难看出,编者以为“”和“惊”的施动者是“深林”和“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的主语是“熊咆龙吟”,因为“深林”句的前一句就是“熊咆龙吟殷岩泉”,这似乎也顺理成章。然而,仔细推敲,梦游天姥山的人,诗作说得很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于是“我”穿上谢灵运当年穿过的木屐,登上了天姥山。在饱览了白天胜景之后,接着还是这个“我”,又身临夜间奇象:听到的是“殷岩泉”的“熊咆龙吟”看到的是“深林”,是“层巅”,是……“我”正是被这幽深的林莽,这似人非人似兽非兽层层叠叠的峰峦,吓得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所以,“深林兮惊层巅”和“惊”的主语是“我”而绝不是“熊咆龙吟”!综上所述,“深林兮惊层巅”应是“(我)(于)深林,惊(于)层巅”的省略,“于”表被动,全句是一个被动句,译为:“(我)被幽深的林莽(吓得)打战啊,(又)被层层叠叠的山峰(唬得)惊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