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训练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2 12:05:00
导语:语文训练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际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根本是素质的竞争。把提高人才的素质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就成为教育部门的必然使命,学校责无旁贷地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就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中学语文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顺从时代的潮流,适应这一历史的转轨,自觉地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它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正如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的那样“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作为教学目的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素质,从广义来说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从大纲这两段鲜明的论述中,我们足可见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内容与提高学生素质有密切关系,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特殊意义。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自觉地结合学科的特点教学,把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紧密地柔合在一起,为素质教育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结合语文学科“文道合一”的特点教学,努力提高学生
政治思想素质
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而选进中学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文道合一”的有机结合体。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本学科课文教学必须把学科知识教学和政治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进行,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课文教学,离开了“文”的传授来讲“道”就不成为语文教学;同样,离开“道”的教育来谈“文”就成为机械枯燥的文字符号系统灌输,也是不可想象的。只有把两者有机地柔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才能把握语文学科性质特点的真谛,才能教会学生领悟出生动活泼的祖国语言的精华,才能使学生既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又能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这既是语文学科重要教学规律之一,又是通过语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结合“文道合一”的特点,对议论文进行教学时,就要教育学生在掌握议论文文体的有关知识和语言特点的同时,培养学生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在《讲讲实事求是》的教学时,我们必须在教育学生掌握课文中心突出,说理充分,论证严密及引证法、例证法等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教育学生认识“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我们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的教学时,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精练准确、通俗易懂、结构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逻辑性强外,还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并学会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等。
结合“文道合一”的特点,对“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文学欣赏和文学写作知识的同时,受到文学美的熏陶,在这些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憎恨厌恶“假、丑、恶”的灵魂和行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在《荷塘月色》淡雅富于朦胧美的瑰丽文字教学中,隐约含蓄,但流露出大革命失败时期正直的知识分子厌恶黑暗现实,追求美好、自由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正直纯洁的品格和对美好追求的欲望。《绿》明快、清新充满激情的行文,又能给予学生生机勃勃,富于生命活力的感受,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课文中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教学,无不如此。
二、结合语文学科知识广博的特点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科学
文化素质
知识性强,又是语文学科主要特点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它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因而知识性很强;再是这门学科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甚为广泛;三是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将来继续学习有很大的作用。
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是文化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而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他在中学阶段学习语文的情况。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严格认真按大纲要求,使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应该掌握的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古今中外无不包溶。虽然这些知识在语文教材中都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授好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适当地介绍课文涉及的有关知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既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学生掌握好本科知识的一个环节,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课文中大量说明文的教学,除教会学生掌握有关说明文的读、写知识之外,还教会学生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景泰蓝的制作》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景泰蓝,我国这一民族传统的精美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荔枝生态结构和有关荔枝生产的知识等等。大量的优秀历史作品文选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无疑有极大的收益。《崤之战》、《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的教学,当然加深学生对我国先秦历史的了解;《赤壁之战》的教学,当然又能加深学生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认识。
众多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又能帮助学生涉猎各国社会人情世态,窥见某方面的社会本质。《守财奴》的教学,可让学生窥见波旁王朝时期法国外省社会生活的一班;《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又使学生认识到十九世纪末俄国反动保守势力的虚弱本质和可厌可憎的嘴脸。可见,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学科知识教学,准确恰当地传授课文涉及的其他学科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知识广博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素质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目前以至将来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极大的帮助,它是打开各门学科知识大门的锁匙。从这点来说,学好语文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根据语文学科对学生心理影响重要的特点进行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心理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二是注意、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倾向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三是个性心理特点的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密彻的关系。不少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对这方面作了不少深刻的论述。当前语文教学界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总体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和语文修养的素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语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的培养。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趋势,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因为这是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领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广阔天地。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自觉地在这方面下功夫,使语文教学更自觉地根据语文学科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重要的特点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综上所述,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自觉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明确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第一单元承担了“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训练任务,训练的重点是“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要借助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色,把“话”变“画儿”,也可以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想象,把“画儿”变成“话”表达出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读写的实践中去,使读写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二.精心设计训练过程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讲读课文《桂林山水》、《火烧云》、《古诗四首》,一篇阅读课文《“天鹅嫂”》以及《听说读写训练1》。下面就三篇讲读课文,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参考。
1.《桂林山水》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首篇。这篇抒情散文运用总——分——总的构篇方法,描写了桂林山水奇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读为主线,可安排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范读课文,图文对照,进入情境。
教师可配音范读或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文、边想象,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进入意境,初步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查查字典,初步知道课文四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思路: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水独具特色(静、清、绿)→桂林的山别具一格(奇、秀、险)→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3)重点讲读,指导自学,融情于境。
第二、三自然段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全文的重点。两段的写法基本相同,即首先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强调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接着用排比、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教学时可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设问:①默读全段,边读边想象漓江的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②既然写漓江水,为什么课文还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③请你边读边想象,体会漓江水的美。通过读、议、品词句,反复吟诵,让学生领会文章是如何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漓江水的特点。文中的排比句要着力指导学生读好第一个分句,以便让学生触类旁通,读好第二、三句,读出赞美之情。
第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总结全文,熟读成诵。
2.《火烧云》
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教学时、可根据课文描写细致、想象丰富、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品味词句来感受和欣赏火烧云的美,以此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方法。
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深入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作者所描写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例如:
教学第一段(1~2自然段),紧扣“变”、“烧”两个词,让学生思考①什么变了,变成什么样子,为什么变了,读文想象当时景色的奇异,体会火烧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生活情趣。②你是怎样理解“烧”的?读句,联系上下文。
教学第二段(3~7自然段),这段文学浅显易懂,抓住“火烧云的变化极多”这句话以读代讲,用读促理解。可以安排三次有层次的读:①自由读全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②默读思考: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读后分组讨论,全班评议。在议论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读句、理解、想象等结合起来。③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天空中火烧云瞬息万变的情景,有重点地指导背诵。在这段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最后回归整体。只有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才有一幅完整的、美丽的、活动的画面,而不是单摆浮搁的景物。
3.《古诗四首》
本课包括《少年行》、《马》、《游园不值》、《横溪堂春晓》四首诗,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情。教学古诗,应按照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下两层功夫——“第一,在于透彻地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的要求及“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的主张。可做如下设计:
(1)解题。诗的标题一般揭示出诗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时要先简介作者,然后引导学生弄清标题含义。
(2)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古诗大都“一字一词,字词一体”。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借助书上的注释,了解部分字义词义;借助字典,结合诗句弄懂既无注释又不懂的字词,再初步弄懂句子的意思,了解诗的大意。
(3)启发想象,引入意境,领悟情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里活动起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尽力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少年行》一诗重点抓住“虏骑千重只似无”,让学生想象异族骑兵层层包围、气势汹汹的情景,以及少年不当回事,沉着应战、英勇杀敌的形象,从而产生对少年的敬佩之情。
《马》一诗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的画面: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辽阔的原野……通过学生的描述就会感到这样的环境可以奋足奔腾。再理解后两句,学生就能较好地体会作者想为国家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
《游园不值》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观赏”满园鲜花竞相开放,一枝红杏笑容可鞠地把脸探过墙来的优美意境,感受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欣喜之情。
《横溪堂春晓》一诗,在学后两句时,让学生看插图,想象:雨雾弥漫中,一望无际的秧田里绿油油的秧苗茁壮生长,白鹭飞过无处落脚的优美画面,来体会“染尽”的含义及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古诗教学一定要在朗读上下功夫,直至熟读会背。
- 上一篇:语文学生素质管理论文
- 下一篇:教材教法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