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达策略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12 09:48:00

导语:语文表达策略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表达策略管理论文

拥有自由的天空,何以不能展翅高飞?思量过后便释然: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岂有自由王国的驰聘与翱翔!

诚然,“文无定法”,但毕竟“文章有法”。古人主张,作文要“先规矩而后巧”。这“规矩”就是为文的基本方法,作文的规律性知识和要遵循的常格,如,观察取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等。“巧”是推陈出新,是突破定法和常格、走向无法和出格的创意表达。“规矩”是“巧”的基础和途径,“巧”是“规矩”的目的和归宿。不成规矩,何成方圆?这是一条被从古至今的实践所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习作之道,是作文的重要规律。若仅仅为了改革而一味“独辟蹊径”,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就可能步入“暗胡同里瞎摸”的歧途。

由此看来,“自由表达”只是作文教学的策略之一,同时也应是我们所要追寻的目标。片面强调取消限制、冲破常格、抛弃规矩,直奔“自由”而去,有悖于作文教学规律。这就是学生习作时拥有“自由”却不能纵横驰骋而是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只是把“自由表达”作为策略而不是同时把它作为目标时,便出现种种偏向,突出的有:

其一,视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的大敌,否定或者放弃一切统一指导

比如,近期就有人对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课颇有微词,认为学生的习作鲜有个性。就公开发表的课例来看,于老师的作文指导往往是,或者抓住生活提供的机会,或者开展各种活动,或者创设生活情境,就同一内容让学生动口说,动笔写,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这种在提供同一写作素材基础上的统一指导,指明了构思的方向,激活了语库,启示了写法,使学生少走了许多弯路,提高了效率。教师的指点,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缩短了生与生之间的差距,学生的习作大都有模有样,学生易于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起写作兴趣和内驱力。

毋庸讳言,在这样的统一指导下,由于内容相同,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的集思广益和取长补短,学生习作往往因此存在类同有余、个性不足的遗憾,但我们相信,一次次成功的写作经历和经验的内化与外向迁移,同样能让学生“自能作文”,最终实现“自由表达”“个性表达”的目的。这种建立在较高水平“规矩”基础上的个性,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再则,在班级授课且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即使教师愿意,时间和精力也都不允许教师进行普遍的个别指导。放弃统一指导,就只能“自由表达”。其结果,在不少老师的课里,学生的习作不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而是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或者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些粗糙低劣、五花八门的文字的确不乏“个性”,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提长学生的语文素养,于事何补!

我们强调不放弃统一指导,不是主张用成人写作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是要设置框框,求全责备,使学生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而是主张用统一指导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文思泉涌,下笔成章,用统一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方法,学会“常格”,为“出格”做好准备。一句话,用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奠基。

当然,在统一指导过程中,要蹲下身子看学生,对童真、童趣要倍加珍惜,对那些在成人看来离奇稚嫩甚至荒谬可笑却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细心呵护,对学生的创造与智慧要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同时,也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还应把统一指导与自由习作结合起来,广开迁移渠道,促进“规矩”向“巧”的转化。

其二,视模仿为自由与创造的束缚,不屑或者反对适当的模仿

既然“自由表达”同时也是教学目标,我们就不应当拒绝适当的模仿,因为模仿正是创造与自由的起点。

有人向一位写字教学成绩斐然的老师取经,答曰:第一,描红;第二,天天描红;第三,天天认真描红。

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极言创造的重要性。他的儿子齐良末先生却说起他父亲晚年的一件事:一天晚上,他与父亲同睡,深夜起来,不见父亲,四下寻找,却发现,自己的父亲——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享誉中外的书画大师,正趴在画室里的桌子上,像启蒙阶段习字的儿童那样,全神贯注地描红!张志公先生说:“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抛弃“规矩”,越过起点和基础,急功近利地追求“个性”,放手“创造”,与揠苗助长何异!书画如此,作文亦然。

模仿是获得作文规矩的捷径。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无论观察取材、立意谋篇,还是表现手法、语言特色,都是典范的“规矩”,可以先局部后全面,先简单后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无疑是让学生迅速直接地掌握写作技法与写作规律的最便捷有效的途径。

模仿是激活作文思路的引擎。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我们坐想当然的那样,一宣布作文,学生就文思涌动,下笔千言,而是提笔冥想,不知所往。其中既有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也有不知道怎样写的茫然。课文就是范本,是“怎样写”的直观图解。用经典的范文,引导学生品味、取法、仿效,无疑能迅速打开、激活写作思路。

当然,模仿要着眼于创造。模仿主要是借助“原型”的语言形式、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本身,就包含一定程度的创造。就方法与形式而言,允许模仿并非主张拘泥“原型”,生搬硬套,也要鼓励变化,鼓励对多种“原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模仿要与作为策略的“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结合起来,以期让学生尽快进入作文的自由王国,能够意到笔随,纵横恣肆,尽享自由驰骋想象与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