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愉快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08 06:09:00

导语:语文愉快教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愉快教学管理论文

一、愉快教学的渊源

“愉快教学”这个名称虽然近十年来才有,但愉快教学的思想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探索始终不断。

国外许多有见识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对此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如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儿童,以便在没有殴打,没有号泣,没有厌恶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同时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多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充分感到快乐。”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说:“关系最为重大的……要使求知成为愉快而非苦恼的事件。”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则主张:“教师要用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注:《外国教育》1983年第5期。)

我国对愉快教学的探索就更早了。远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论语·雍也篇》)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得好:“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注:转引自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刘会文著的《教师与幽默》第67页。)北宋的张载在《经学理窟》中也说:“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也多次表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的观点。这些论述说明了精神愉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无疑是很精辟的,但这些教育家对愉快教学的研究并没取得全面的成就,究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古代教育家们只从现象来谈认为有效果,但不能从理论上找到理论依据,一些教育家即使进行实验也是零碎的、片面的,没有坚持下来,不能使别的教育家信服,得不到推广;其二,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决定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是以科举为中心的,统治阶级用科举来选拔听话的“奴才”,对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压抑、压制,甚至摧残。这样的教育制度阻碍了愉快教学的实施。

众所周知,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全面发展,企图用“灌”、“压”的办法实现高难度和高速度的原则,使学生疲于奔命,引起一系列问题。正如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说:“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沉重的精神负担严重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束缚了青少年个性的发展,导致大批中小学生厌学、弃学,繁重的课业负担又直接影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落实,干扰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注:《人民教育》1990年7—8期。)

正是传统应试教育的积弊迫使今天的教育家们去全力探索愉快教学的新路子。而今天宽松的政治环境,正确的教育方针,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为教育家们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利的条件,因而他们的探索卓有成效,比起过去个别教育家的零碎的实验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和质的飞跃。八十年代末,上海一师附小,北京一师附小,沈阳铁路五小等七所小学全面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实验,到九十年代初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经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从此,这项实验迅速遍及全国城乡,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一大批全国著名中学语文教师也对愉快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身体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对愉快教学的意义会认识得越来越深刻。

二、中学语文为什么要实施愉快教学

这部分着重探讨实施愉快教学的理论依据,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愉快教学的实质

愉快教学,又叫愉悦教学,还有人称之为快乐教学。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爱生的情感,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愉快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死板的、固定模式的教学转变到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上来,根据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使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纯追求考分的压力下解脱出来,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让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最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中学语文实施愉快教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办教育,进行教学,必须要遵照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否则,必将事倍功半,甚至会失败,会受到惩罚。愉快教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获得,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通过他们内部的矛盾斗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对教师的讲解、教导具有主观选择性。愉快教学不是靠强制学生被动地、愁眉苦脸地学习,而是重视学生个性的完善发展,以建立一种自觉地追求实现自己目标的愉快的精神享受来吸引、启发学生主动地高高兴兴地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学得进去,学得更好。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教与学的活动必须尊重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当今中学生界于13—19岁之间,好新好奇好动(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他们思维活跃,富于个性,可塑性和自我意识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厌恶训导式的说教,喜欢探讨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他们对许多事物的认识常常是从兴趣出发的。愉快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其出发点和归宿正是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育人。

(三)中学语文实施愉快教学会取得良好的功效。

首先,愉快的精神状态能使中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顶峰。

前面说过,愉快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而脑肽是记忆与学习的关键性动力。教育心理学也表明:人在愉快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才能畅通无阻,感觉、观察变得敏锐,思维也变得迅速敏捷,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记忆效果好,这样就加速了知识的接收、加工和组合的过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而人在压抑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当代国外学习观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将人的学习与情绪的变化和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注意把情感因素引入学习之中,意识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其学习活动离不开愉快等积极情感的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如桑代克在他的“效果律”(亦称“愉快——痛苦”原则)中就指出:“当神经系统刺激与反应发生联结并伴随愉快时,联结就得到强化。”(注:白先同著《教育心理学教程》第56页。)西德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纽伦堡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研究情绪与成绩的函变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懑的积分要高20%左右。(注:刘会文著《教师与幽默》第129页。)

无数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学效果与学习愉悦情绪呈明显的正相关。在语文课中有了愉悦感,中学生听课就会兴味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加快,很难理解的课文也会豁然开朗,对写作活动也会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

当今中学生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常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要想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而不是“三味书屋”中的书呆子,语文教师太有必要给他们一剂“愉悦剂”了。

其次,愉快教学可以激发中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卓有成效。

兴趣总是与人的愉快感情相伴出现,互相作用的。能引起愉快的情境往往使人感兴趣,而能引起兴趣的情境往往也能使人愉快。愉快教学可以凭借其特有的魅力在使中学生感到愉快的同时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作为智能活动的动力系统能使大脑神经过程敏锐、灵活,长久维持大脑的优越状态,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

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执着一念,专心致志,变被动吸收为主动进取,由完成任务到迷恋醉心,满腔热情地进行钻研,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甚至还可以弥补智能的不足。例如,拉扎勒斯(A·L·Layarus)在语文课教学情境中,将高中学生分为智能组与兴趣组,智能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20,但对于语文的阅读与写作不感兴趣,而兴趣组学生平均智商只有107,但很喜欢阅读与写作。这两组学生皆必修“阅读与写作”这一课程,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两组受同样的测验,待一学期结束时,两组总成绩相比较,兴趣组远优于智能组。(注:钟为永著《写作教学心理》第183页。)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中学生是满怀兴趣去学语文,还是怀着厌恶的心情去学语文,其质量和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学科实施愉快教学,是很必要的。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不必要,而是因为有阻力。为此,笔者更要大声疾呼:中学语文应该实施愉快教学!

三、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实施愉快教学

阐明了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性,接下来谈谈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让他们人人都为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的、激励奋发向上的小环境,使置身其中学习的同学们都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愉快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允不倚,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学生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的,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人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这一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得到及时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

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故意设置障碍,造成疑虑,教师佯装不知,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争论,以及用故事、表演、挑刺、幽默等趣味性措施,可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

(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听众的心,使之驻足凝神,屏气入境。教师也应象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过快,否则感觉不到乐趣,也不能过慢,否则断断续续,学生感觉不到完美,又要抑扬顿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生理和运动的节奏,使教学节奏与之相适应。13—19岁的中学生,其大脑的兴奋中心呈曲线变化,波浪式推进,随着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巴甫洛夫认为在50分钟以内,大脑兴奋中心总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利用兴奋中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善于在疲劳波谷期设计精彩的提问,或举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加快节奏,形成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兴奋起来,度过疲劳低谷,从弥补生理心理的缺陷。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机关枪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荷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还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情色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有时慷慨陈词,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娓娓道来,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富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在教学的重点处应讲得多一点,详一点,速度稍慢一点,方法更灵活些,形成教学的高潮。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有位老师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通过录音再造形象,在学生面前再现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学生的内心为之振奋,思想产生了共鸣;另一老师上《苏州园林》一文时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园林建筑画面,使学生产生近乎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这位老师把枯燥的说明文教“活”了。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此外,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愉快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活动延伸,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使学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学习语文。

四、愉快教学应该走出的误区

误区之一:有的老师认为愉快教学就是轻松教学,一味地降低要求,减轻负担,甚至不留作业。笔者认为,轻松并不等于愉快,不受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得到一种享受,那才是愉快。愉快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减少学生作业,而是把学生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并不主张没有负担,只是不主张给学生过重负担,还要能在愉快中接受和完成任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那么即使没有作业,学生光坐在教室里,心理负担可能已经超重。如果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做得多也觉得愉快,即使老师不布置作业,他也会主动地、刻苦地钻研。

误区之二:有的老师认为愉快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已,于是为了“逗笑”而插科打诨,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误入庸俗的“哗众取宠”。有个老师上《梁生宝买稻种》就在自己身上披条破麻袋,用梁生宝的口吻给学生介绍“自己”买稻种的经历;上《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把自己装扮成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模样,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愉快教学不是简单的逗笑,不是点缀,也不是赶时髦的摆设,或脱离教学内容的外部形式,而是引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与教学内容血肉相连,有机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如教学的整部机器的传送带,推动教学进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误区之三:有的老师认为愉快教学的课堂上只能喜,不能悲,因此上鲁迅的小说《药》时从始至终春风满面,笑容可掬,当有人问及上这么严肃深沉的课文为何总笑时,还振振有辞地回答:“我这是愉快教学呀!”愉快教学讲究情感的投入,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当喜则喜,该悲则悲。其实,笑是愉悦,哭有时也是愉悦。比如,当你从影视厅走出来,眼角还挂着为主人公的不幸或英雄壮举所淌出的眼泪时,你那一刻一定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得到了一种力的鼓舞和真理的启迪,愉快教学追求的正是这种效果。

总而言之,愉快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奉献的品格,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提问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愉快教学的理想境界。

(1)倪谷音主编《愉快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2)白先同著《教育心理学教程》,广西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3)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

(4)《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北京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杂志;

(5)《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章永生著《教育心理与教学法》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7)黄麟生、倪文锦主编《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广西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8)刘会文著《教师与幽默》,广西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