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作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2-08-08 04:56:00
导语:电教媒体作文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年级是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最佳期。因此,抓好作文起步教学非常重要。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阶段。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如说话训练“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来指导说话,教学时播放配有轻音乐的表现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内容的录像,并在放录像前先提出观察说话的要求。悦耳的音乐,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体后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放录像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则采用放慢镜头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道:“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象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巧用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指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说话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我归纳了一下口诀:全面看图,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小白兔运南瓜》,上课时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如果不联系观察,不看第一、三两幅图,怎能看懂第二幅中小白兔受到启发才想出办法的内容呢?这样有条理地去观察全图主要内容就看懂了。再按顺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作准备。
再如看图说话《公园的花不能摘》是一个单幅图,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观察能力,我制作了复合投影片。教学时,首先用投影仪打出完整的画面,从整体入手使学生看懂图;然后分部看,去掉上边的人物画面,观察画面的背景,使学生弄清图上的通过景物反映的时间、地点、主题背景;再覆盖上人物画面,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观察有序了,说话也就有条理了。
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事物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而个性是区别其它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小学生观察事物大多是笼统的见林不见木,不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于是我利用电教媒体的可控性,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他们对于一种明显事物所掩盖下的另种不明显事物的观察还缺少深刻性。如在他们观察小白兔样子时,我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再进一步提示“小狗嘴巴是''''U''''字形的,小兔的嘴巴又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定格观察小白兔的嘴,经过讨论,学生回答:“小白兔长着一张''''Y''''字形的嘴,吃食时还一动一动的。”通过类似这样的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观察思路豁然开朗,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说话能力。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极其有利。
1.借助投影,展开想象
“想”是学生看懂图,看好图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投影的画面是形象的,要让学生对画面内容有正确理解,就要指导他们边看边想,唯有通过不断地全面细致的观察思考,才能逐渐使他们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上来,从静止的画面中看出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如指导学生观察《公园的花不能摘》一图,启发学生当看到盛开的菊花和树木、小亭时,想象到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公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观察,想象画面反映的主题(即作者意图)。如根据妈妈的动作神态想象妈妈是怎样说的;听了妈妈的话,孩子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及怎样做的,这些都要通过看图来指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来完成。解决了这个问题,就领会了作者如何通过图画内容来展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了。
我注意发挥投影片的多种功能,让学生认真看老师演示投影片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补充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尔后再要求先口述再写下来,如讲《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运用五幅投影片。分别是:①小猴子掰玉米。②小猴子扔掉玉米摘桃子。③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④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兔子。⑤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两手空空地回家了。当讲到第五幅图时,我提出问题:大家想想,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又会怎样呢?又用投影打出一个大问号。这时同学们的想象活跃起来了,再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编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同学们的想象不但丰富,而且非常有趣。我便趁热打铁地让学生把续编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通过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想象训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2.借助音乐,进行合理想象
低年级学生好说爱动,表现欲极强,一有机会就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能。有一次我让学生们听配乐童话。我一会伸双手当耳朵学小白兔蹦蹦跳跳,一会捏鼻子扮大灰狼。听完录音后,我拿出头饰让学生表演,有趣的故事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创作热情。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维妙维肖地表演开了,通过表演加深了对故事语言的理解。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说得轻松愉快,写起来笔调也比以前顺畅,内容也较充实。
另外,用录音机录下有代表性的各种声音,如风雨声、鸟鸣声、马嘶牛吼声、汽车声、打谷场上的欢笑声、城镇早市的喧闹声……通过某些特定场合的录音,进行想象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3.巧用录像,培养发散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具体形象来体现的。用录像再现写作素材,可使学生很好地感知、观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将从画面中观察到的图象与其内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这个联系点,使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深刻、全面又合理,尔后将这样的情感与认识诉诸文字,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序、有情、有理。
如在一年级教学中,要求学生用“爱”字造句。由于小学生知识肤浅,若照本宣科,学生能说出诸如:我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句子。如果适时播放国旗飘扬、黄河奔流及一些动植物的录像,进行点拨,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倾刻间便能说出“我爱逗人的小猴子”、“我爱鲜艳的五星红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有谁不深深地爱她呢”等精采的句子。借助电教媒体以形象思维促成抽象思维,完成从“物”到“意”的思维转化,从而通过铺设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较为成功地拓展了思维空间。
三、运用电教媒体指导说写,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小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而现代媒体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从学生刚入学,我就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简单图,说完整句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子是由谁(或什么)和怎么样(或是什么)两部分组成。然后再启发学生仔细看图,说具体复杂的句子。句子教学我多用复合投影片,如“小女孩读书”一句话,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打出一个小女孩在读书的简单画面,首先问:“小女孩在做什么?”答曰:“小女孩在读书。”接着问:“小女孩在什么地方读书?”答曰:“小女孩在家中读书。”再给图上加上一盏台灯,问:“小女孩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读书?”最后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女孩的动作神态,问:“小女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时学生就能够说出:“小女孩晚上在家里认真读书”这样较具体复杂的句子。经常这样练习,学生说一句完整话的能力就逐渐得到提高。
在此基础上,借助电教媒体,训练学生将一段意思完整的内容用语言连贯地表达出来。如看投影时让学生把复杂的画面分解成几部分,先一部分一部分地描述,然后连起来口述。如《送伞》图是一个较复杂的单幅图。为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于观察,我设计了四幅图:第一幅图内容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说明要下雨了;第二幅图加上了校园以及老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内容;第三幅图再加上两个小孩给老师送雨伞的内容;最后一幅图添上传达室老爷爷在风雨欲来时主动关好教室门窗的内容。教学时指导学生逐图观察说话,然后再连起来说一段话,通过这样有顺序的观察,学生大都能说出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如上看图回答问题课时,依据《在公共汽车上》一图,我设计了这样的文字投影片来引导学生口述: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白胡子老爷爷拄着()上车了,小红看到后主动起身让座,很有礼貌地说:“()”老爷爷微笑着说:“()”小刚上车后抢了一个座位,他看见旁边的()也不让座,大声地对后边的小亮说:“()”。旁边的老奶奶向他投去()的目光,好象说:“(<span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
- 上一篇:语文教学管理论文
- 下一篇:语文课目标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