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8-08 09:48:00

导语:语文阅读教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阅读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李准、李荐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欧·享利的《警察和赞美诗》和《孔雀东南飞》、《灌园叟晚逢仙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件小事》等文学作品,重点谈了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的比较阅读的一些可借鉴的方法。比较阅读。不但适用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体裁的文章。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比较阅读人物环境情节比较点

***

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知识和训练的“阅读训练”中明确提到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不仅适合当今高考语文应试的需要,也适应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课文加以比较,看清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可以说此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比较阅读。

我们在教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把文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与入选初中教材中的《高山下的花环》(节选)中的革命烈士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加以比较,这两个人物相同点都是革命烈士的母亲,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以对革命的看法和对儿子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理解也迥乎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不但占有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还把持着一切宣传教育的机器。他们不但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而且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封建思想体系,毒害着、禁锢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他们欺骗群众,麻痹群众,使之安于命运,服服贴贴地受他们的统治、宰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长期的压迫奴役,封建思想意识形态长期对人民进行的毒害,使被压迫阶级思想麻木,落后,逐渐接受了统治阶级的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由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她的愚弄和毒害当然也很厉害,所以她对儿子的革命行动毫不理解,对儿子革命行为的看法与茶馆中茶客的观点并无二致。她在给儿子上坟的时候,脸上“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以至对别人在清明节偷偷地献花环,悼念儿子,做出一种“他们冤枉了你”,“今天特意显点灵”的唯心主义解释。如果说华大妈给小栓上坟时心里只有痛苦悲哀的话,那么夏四奶奶除了痛苦和悲哀之外还比华大妈多了一重儿子死得不光彩的隐痛。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对劳动人民的毒害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没有大造革命舆论,没有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理解革命、支持革命以至于参加革命。可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到了多么惊人的程度。试想一场革命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而广大的人民群众袖手旁观,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那么这样的革命是断然不能取得成功的,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就是这样一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的革命,没有得到人民支持、理解的革命,所以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高山下的花环》里的梁大娘在给为国捐躯的儿子梁三喜上坟时恰逢雷军长也给他的独生子凯华上坟。当雷军长询问梁大娘的家庭情况时,梁大娘声泪惧下地说:“……老大,抗日战争时牺牲了,老二在中被‘棒子队’打死了!还有这个老三!”最后她不无感慨地说:“孩子这样死值得!”可见梁大娘对儿子梁三喜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行动是理解的、支持的,她认为儿子为保卫祖国牺牲是光荣的。因为梁大娘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受到的是革命的进步的思想熏陶,所以她认为儿子为保卫祖国而牺牲“值得”。通过这两位时代不同的革命烈士母亲的分析比较,反映出要想革命事业取得成功,必须大造革命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就要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如此兴旺发达,是因为马列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所以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繁荣景象。通过比较这两位革命烈士的母亲对参加革命的儿子牺牲的不同观点,使我们加深了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我们还可以把夏四奶奶与叶圣陶的小说《夜》中的“老妇人”这位革命者的母亲进行比较,这位烈士的母亲经历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善视大男”以继承女儿女婿的遗志。这说明“老妇人”基本上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她的转变,标志着无数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奋起,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唤醒了民众,得到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找到了解救中国人民苦难命运的真正良药。

我们还可以把《药》和《夜》中的两个革命者进行比较。两位革命者均未出场,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们的相同点都是舍身奋斗的革命者,他们都具有英勇无畏、贤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品格。但《药》中的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死只留给华家做药和茶客饮茶的谈资,对社会的进步并无多大影响。而《夜》中的映川夫妇则是无产阶级地下革命工作者,他们的高贵品质集中于“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十字小纸条上,为革命慷慨就义而无所恨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又表明寄希望于后代身上,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也因而唤醒了“老妇人”。我们可以说这两位革命烈士死的光荣,比泰山还重。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我们对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了解更为全面准确。

下面谈谈不同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比较阅读。

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的结尾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松柏梧桐,枝交叶接,鸳鸯相向,夜夜和鸣,象征刘、焦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这一情节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的结尾都有相似之处。窦娥临刑前对天发下“血溅臼练”、“六月飞雪”和“楚州亢旱”三桩誓愿都应验;秋先被恶霸张委张霸迫害,花神出来惩治这两个恶人,将张委倒栽粪窖,张霸头破伤重而死。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决不可能出现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这种情节的安排,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的社会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好求助于神灵的心理矛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惩恶扬善的心理要求。倘若不做这样的情节安排,而是按照当时社会时代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设计情节,那么情节的发展则必然趋向悲剧。这样的情节处理不但读者不满意,作者也不满意,因为它违背了读者和作者的愿望。鲁迅先生在小说《药》的结尾处“凭空”给夏瑜的坟上添了一个花环,这不能说作者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和愿望。

再如,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与欧·享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在情节安排上有很多相似点。《竞选州长》通过“我”在竞选州长中被诬蔑为“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一系列事件,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警察和赞美诗》采用主人公想成为囚犯,到岛上度过三个月挨过冬天,想到豪华饭店白吃,扮演小流氓,扰乱治安等一系列情节。这两篇小说的故事与故事之间都是并列的结构,这是这两篇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相似之处。而在结尾部分就更相似了,两位主人公的结局都是与主观愿望相反。《竞选州长》中的“我”由对竞选抱着极大的信心,由自我感觉良好,到最后无可奈何地声明,退出竞选。《警察和赞美诗》中的苏比由于受到赞美诗的感召,不愿再堕落,“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可是却被抓进了监狱。当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局从出人意料的角度也与上两篇有相似之处。通过这样比较阅读,学生不但对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设置安排有了较清晰的了解,而且对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都会有比较深入的体会。

下面再谈谈小说中环境的比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正是这一环境的变化才推动了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草厅简陋,林冲感到天冷难耐才要喝酒,正是去沽酒的途中才见到山神庙;也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庙里过夜,所以才在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林冲冲出庙门杀敌复仇,完成了林冲性格上的重大转折。倘若不是雪,而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那么上面出现的一个个情节就失去了基础。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中写“风”这一环境同样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只有一千多字,就有五处写到“风”。在一个“大北风刮得正猛”的冬天,“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上在路上走,正是“微风吹着”所以老女人的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兜着车把,因为“北风小了”,车夫“跑得更快”,而车把将一个女人带倒了。这一连串的故事,如果不是在一个风天是决然不会发生的。所以环境的描写虽然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外在因素,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外在因素,那么故事情节的发展就不合逻辑,人物性格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

我们再看一下《药》与《夜》两篇小说为人物出场设置的环境描写。《药》的开头一段:“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夜》的开头一段环境描写是这样的:“一条不很整洁的弄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加浓了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