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兴趣探讨论文
时间:2022-05-14 11:45:00
导语:语文学习兴趣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中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童谣,这一常被人们遗忘的校园亚文化,笔者以为应该加以提倡。通过传播童谣,可以使学生学到一些语文知识;通过编制童谣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童谣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不知从何时起,一种以调皮的语言、谈谐的曲调编成的校园童谣传入我校。课间、午后,学生们念念有词、自得其乐。近年来,笔者忽然对此现象关注起来,于是,开始将视线聚焦到这一点上,并以研究者的眼光进行观察与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现将笔者近段时间的收获进行阐述。
一、课间童谣,健康向上。
在校园课间时,稍加留意,就有三五成群的女孩子在跳着牛筋绳,她们口中念念有词:“十二、十二小铃铛,战斗英雄,、,他们牺牲为我们”。她们时常换一种跳法便换一种童谣:“江姐、江姐,好江姐,你为人民而牺牲,胡子叛徒甫志高,人民恨死狗强盗”。再如:“,十八岁,参加革命游击队,炸碉堡,牺牲了,全国人民流热泪”。这些老式的健康向上的童谣,体现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二、午间、假日,童谣趣味浓浓。
假日里有些上山砍柴的孩子一边走,一边唱:“砍柴孩子不用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光下山有星星,星星过了又天亮”。(这一童谣是以当地方言吟唱)当孩子们放学后背着书包往家走,口中也吟唱着:“读书孩子读书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上完学堂把家还,到了家门喊声娘”。这些童谣有的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劳动实践,有的表达孩子上学的乐趣,也反映了他们的母爱亲情。自然也为孩子们所喜欢吟唱。
三、考试完后的童谣今人深思。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又是作业又是考。”“在我心中,老师最凶,考试吃零,罚站批评……”这些童谣的出现反映了当今教育的一些问题,的确值得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现在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负担,但仍以考试成绩来衡学生。只要有考试存在,减轻学生负担仍难以实现。从对教师的考核制度看,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只要存在,老师们仍然要加重学生负担,因为:“学生不练习,哪能出成绩”。有些孩子脑子虽然聪明,但就是不肯学习,于是乎,就编制出了这样的童谣。
四、看完电视剧后编的童谣,调皮有趣。
如孩子们看完电视剧后自编自唱的歌谣:“唐僧骑马叮叮咚,后边跟着孙悟空,孙悟空打妖孽,背后跟着猪八戒,猪八戒根未净,半路降了沙悟净。师徒四人齐向西,八十一难天下知,西天取得真经还,朝拜天子受封赏”。看完《射雕英雄传》孩子们唱着:“今天天气真真好,郭靖来到桃花岛,看见黄容在……”(这一童谣有些词语不健康,老师应给予制止并加以引导。同时这些童谣反映了孩子对电视剧的喜爱,有利于孩子们对电视剧主要情节的理解,但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对电视剧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电视剧的题材反映儿童为主题的内容的电视剧太少。假如能多创作一些反映儿童题材的电视剧,让儿童编成童谣的形式传唱,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
五、听完歌曲改编童谣,风趣、诙谐。
如听了歌曲《常回家看看》便自编童谣:“找点空间,找点时间,独自在家,把电视看看……”这是学生发自肺腑的心灵企盼。由于学校学习紧张,家长望子成龙,禁止孩子看电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抽点时间放松一下,这也是一种调节“精神”变换“口味”的极好方法。
六、政治童谣,幽默。
3月20日,美英联军在无联合国受权和情况下,向伊拉克发动了侵略战争,在这段时间里高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关注此事件,他们也常收看电视新闻,孩子们看到美英侵略者残无人道地轰炸伊拉克,造成伊拉克无辜平民死亡,伊拉克许多孩子无家可归,许多无辜的孩子丧失性命,此情此景让孩子们感受极深,他们编下了如下童谣:“美国狼,英国猪,为夺石油把军驻。为听安南强劝阻,侵略伊国自作主。千枚导弹万架机,生灵涂炭民受苦。伊拉克,萨达姆,奋起抗击世人助。小布什,罪恶多,布莱尔,罪难恕。世界人民团结起,打败美英狼与猪”。这是爱好得平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呐喊。
七、童谣给我们的思考。校园童谣就像一面镜子,她映射出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现在的学生到底缺什么?由童谣我们看出学生精神正处于“饥渴”状态。我们知道,人的生长需要各种营养,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营养,而且需要精神方面的营养。现在的学生物质方面的营养显然不成问题,但精神方面的营养缺乏了。他们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看名著,也谈不上接触经典(除课本节选的),接受的只是“快餐文化”,难怪要营养不良了。童年离不开童谣,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都是伴随着充满民间气息的童谣、儿歌成长的,可如今造合儿童的童谣太少了。
笔者在上六年级活动课时曾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谜底是游):“《三国志》魏蜀吴各有据点;《水浒传》诸好汉同奔一方;《西游记》多神怪,似人非人;《红楼梦》大观园,才子佳人”。学生津津乐道,在同年级的其他班同学面前显示自已。再如,给学生讲古代的趣联:“丫头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分瓜切片,横八刀,竖七刀;冻再洒窗,东二点,西三点”。这些有趣的古代对联,学生更是喜欢至极,加上给学生讲出该对联的故事,学生更是津津乐道。
2、老师应该给学生什么?对于正处在“饥渴”状态的学生,除了给他们健康的童谣之外,我们还得给予什么?如果把健康的童谣当作有益身心的“零食”,那么经典的古诗词就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维生素”了。童年是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在这稍纵即逝的黄金时代,在学生幼小的心里应播下健康向上的种子,应给予必要的营养品,而对这,古诗词应成为首选。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被历史证明的具有悠久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精品,它语言精练、信息量大。通过背诵古诗词,可把蕴含其中的精华储存在学生的记忆库中,这些精华会随着学生生活阅历的丰富而逐渐转化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笔者曾看过一篇报导:有一所小学课后要求学生背古诗词,到小学毕业,学生都能背诵二百首以上,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新一轮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要求小学1~6年级,需背会优秀古诗文160篇,这对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繁荣校园文化可谓明智之举。
八、我们应该怎样做
面对校园童谣,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发挥童谣的娱乐认知功能。童谣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学生在课间跳牛筋绳的童谣就是一个例子,我们老师在学生活动时、游戏时加入一些童谣,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训练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发挥童谣的教育功能。童谣是学生喜闻乐唱的,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它能在浅显易懂的词中让学生感受最朴素与最深刻的教育。“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在别人家,而今我也顾不得,后花园里看梅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仔。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通过这些诗歌、民谣让学生了解到劳动人民的疾苦,以及苦中寻乐的思想。再如汀浒前几年流行的一首歌谣:“汀浒、汀浒实在苦,打个电话要跑一个上午,赶个墟回家沾一身泥土”。让学生懂得家乡过去的情景,(那时汀浒无电话,打电话要到镇上,街道是烂泥,赶墟要穿高筒水鞋)让学生体会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变化。
3、开展童谣征集活动。校园童谣虽然流行,但有些童谣流传年份已久,学生看完电视以及内心的感受自编或改编的童谣还是不少的,这其中有许多还是健康的,笔者经调查,发现他们所唱的童谣还是挺有趣的如:㈠小猫、小猫,跳一跳,小猫、小猫,转一转,小猫、小猫,摸摸地,小猫、小猫,拐一拐,小猫、小猫请出去。㈡“小蚂蚁,三岁三,解放军叔叔到我乡,叔叔,叔叔请坐下,家乡请你说句话,我长大了要当兵”。㈢“大姐姐,大姐姐,我是人家小姐姐,请坐,请坐,我不坐。喝茶,喝茶,我不渴。大姐姐,我走了,再——见!”
4、鼓励自编自创童谣。童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创自编童谣,让学生将枯燥的内容,融入童谣,让学生在童谣中认识知识,认识世界。学生在自创过程中可以增长许多知识,教师以鼓励学生把课本中一些枯燥的内容编成童谣的形式,进行传唱,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编或改编一首童谣,也是一种创新。许多诗人、文学家就是从创作童谣开始的。学生中自编或改编童谣既可以让学生传唱。又通过修改日臻完善,是一个语言再创造的过程,这也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激起他们的再创造欲。要是学生自编改编的童谣能在同学中传唱,他们会尝试到成功,他们心中会感到快乐。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举行童谣,诗歌背诵比赛。按《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160篇(段),而现今课文中只选入70篇(段),还90篇可由任课教师补充推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任课教师要补充一些诗词或童谣让学生背。这样班级可以开展“背诗大王”比赛,根据年级的不同而规定一定的篇数,能熟背这些篇数的冠以“背诵大王”称号。当然还可举行其它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多背诵优秀古今诗文,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面。
总之,针对校园亚文化——童谣,只要教师们给予正确引导,对于语文教学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有一定期的帮助。笔者以为不妨试试。但愿这朵校园亚文化奇葩——童谣,在校园开得更加灿烂多姿。
- 上一篇: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
- 下一篇:语文课改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