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中学语文作文编排特点及策略

时间:2022-12-18 11:31:19

导语:部编本中学语文作文编排特点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部编本中学语文作文编排特点及策略

摘要:部编本教材在写作部分的编排上呈现出独有的特色,遵循课标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力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因此在编排上注重写作能力培养的层级性、写作实施的可操作性和读写的结合,教师基于教材理解,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写作编排;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这一门课程的性质作了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1]这一阐述了说明语文课程的重要之处则是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文课程中除了阅读之外,写作则是学生练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又一重要方面。2016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写作部分的编排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其对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独特作用。

一.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写作编排的特点

1.注重写作能力培养的层级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写作部分的编排上也呈现出鲜明的层级性特点。如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写作部分的编排,这册书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写作专题都单独编排,每个写作专题中都包含导写短文和写作实践这两方面。写作专题之间看似分离,总体上却是自成体系,有层层积累的意味。第一单元导写短文部分以亲切朴实的话语,如闲话家常般循循善诱,以期达到引导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克服畏难心理。紧接着的二、三单元将记叙文的两大关键写作点记事和写人,分别讲述了其各自的写作要领,明确指出记事要想清楚,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而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经过这两单元的写作学习,学生对记叙文的基本文体特征能大致有所了解。随后第四单元的思路要清晰则是阐述了作文的过程,最后五、六单元的写作训练点分别为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些则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培养训练。从这六个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编写安排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是从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先是引起学生写作兴趣,然后让学生了解到文体的基本特征,之后明确文章要思路清晰,谋篇布局,文章才能写得条理清晰,而不仅仅是文字的杂乱堆砌,最后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打好写作基础,使写出的文章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形式,更是有充实的内容,这样让学生层层递进的掌握写作技能,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注重写作实施的可操作性。以往的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的编排是单独列为一个部分,像人教版教材中的表达交流为写作模块独立于阅读且置于其后,教师又很少按照教材编写的模块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教材中的写作部分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写作训练作用,另外表达交流模块的设计大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说明,但是关于如何写作并不明确,不能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写作训练的实际操作。针对这一点,部编本教材作了改善,“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2]因此,每个单元都将写作训练点编排在阅读课文之后,方便于教师作文教学参考翻阅,并且依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序编写每个写作训练点,导写短文部分以简洁的表达让学生领悟写作训练点的要点,且予以详细的思路引导,如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如何突出中心”这一训练点,在导写短文部分先简单介绍了“中心”是什么,及其在文章当中的重要性,然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结合之前所学《猫》、《动物笑谈》、《狼》这几篇课文,让学生回顾各篇文章的中心并写出来,亲身思考和体会能更加明晰“中心”的要义。为了方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具体操作,编写者又例举了三种突出中心的方法并加以举例说明,如借助《雨的四季》这篇文章让学生领悟如何“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使学生在练习写作时有具体可以效仿的方法,便于写好文章。3.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3]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也认为“大量的阅读启发心智,活跃思维,积累素材,培养对文字的感觉,掌握各种文体与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提升了写作能力。”[4]部编本教材在编写时结合这种观念,有意将阅读系统和写作系统相结合,以便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部编本教材坚持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和时代性的选文标准,因此课文经典性很强,其写作的语言表达和技巧值得学生借鉴,为此每个单元后面设置的写作训练点都和前面的阅读课文涉及到的语文知识有所关联。如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一训练点,单元中所编选的阅读课文大都是富有想象力的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如《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等课文。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对写作训练当中的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体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运用所起到的效果,而后在经过写作训练点中的思路指导,学生大体上就能对这一写作知识很好的内化吸收。

二.写作教学策略

1.引起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是中小学现存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部编本教材编写者做出了努力,“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5]编写者在写作训练点的导语中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用轻松的语调,饱含质朴纯真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易亲近之感,克服之前面对作文所产生的负重感,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如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学会记事”,记事是学生写作能力中较为基本的,但是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写一篇记事文章,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又或者是杂乱无章,因此导语部分将记事作文的基本要求作简单介绍,并以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理清课文《散步》的记事思路,使学生对于记事的基本要求有清晰地认识,又通过《秋天的怀念》让学生体会记事是如何表情达意的。在写作实践中,首先通过“添枝加叶”即扩写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如何丰富叙事中的情感,并在提示当中说明从哪几方面入手。接着以半命题和命题的作文来让学生练习,并予以提示,让学生知道着手点,减轻了写作难度,从而使学生勇于表达,并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2.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方面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6]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无事可写,而且为了应对考试作文大都写的空洞无内涵,究其原因主要是脱离实际,没有很好地将生活融入写作。叶圣陶先生主张写作要写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东西,因为只有熟悉的东西才了解的更清楚,感受更真切,更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熟悉的东西存在于生活当中,需要学生对生活细致的品味和思考,教师的写作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感悟生活经历,领略生活趣味,有了切身体会在写作时才能丰富充实文章内容。另外,由于考试压力,学生作文训练常以考试作文类型为导向,反复引用老套事例,对于社会上新发生的一些时事不加以关注和应用,从而写出来的文章也大都相似,难以有所创新。因此,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味生活的滋味,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策略。3.不过分追求“文笔”。温儒敏教授曾提出过写作教学要尽量避免两不:“不把‘文笔’当作第一要义,不教或少教‘宿构作文’。”[7]前者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和评改时,常把“文笔”放在第一位,向学生强调写作文要有文采,要多引经据典,由此学生心中的好作文就是辞藻华丽,多用典故,这就造成学生在写作时累积修辞,动辄使用名言警句,堆砌辞藻,形成了严重的文艺腔,写出的文章缺乏思想内涵,单有华丽外表。课标中对写作的要求也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8]可以看出课标对于学生写作能文从字顺,清楚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即可。部编本教材遵循课标要求,其每个单元的写作部分都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亲身体验及其感受,使学生能真切的表达内心感受,而不是用华丽空洞的语言套用素材。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尽量摆脱文笔对写作的束缚,进行深度有理性的思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有条理的表达出来,使文章有深度,而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浮华。

三.结语

部编本教材以课标为原则进行编写,它的推广和使用进一步推动了语文课改的发展,其写作部分的编排力图突破传统模式,将以往独立的写作板块改为穿插在每个阅读单元中,不仅使其成为有系列性的写作教学框架,而且将阅读课文内容和写作教学涉及知识点相结合,以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侧重的进行训练,注重基本方法的引导,方便教师教学实施,简明扼要的引导便于学生理解和写作运用。教师的写作教学要在基于对课标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改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求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3]朱永新.叶圣陶教育名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范莹 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