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分析

时间:2022-04-03 09:04:58

导语:统编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统编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分析

统编语文教材建构了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略读课文是“三位一体”编写思路中的重要一环。统编语文教材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大量地增加课外阅读,而略读课文就是精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之间的一座桥梁。不管是人教版教材,还是统编教材,略读课文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型。与人教版教材一样,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除习作单元外,几乎在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略读课文,每个学期六七篇,整个小学阶段安排了54篇,占全部课文的26.6%。

一、略读课文应把握的教学重点

1.特点:大胆取舍、以学为主。统编语文教材为什么要安排略读课文?精读和略读又有什么区别呢?从字面意义上讲,精读就是精细地读,以教师的“教”为主,两三个课时完成,也就是说一课时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略读则是粗略地读,不必立足字词句段篇,凭借听说读写书,作全面关注和“精耕细作”。只对一小部分内容有取舍地进行精读品悟即可[1],而且一个课时必须完成所有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学”为主。这样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是个挑战。略读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安排的课型,是为了让学生迁移学习精读课文当中的学习方法而安排的课型,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转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课型,因此略读课文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学会运用精读课文中已学会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如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就要求学生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还要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因此,粗略地读、以学为主,就成了略读课文最为主要的一个特点,也是区别于精读课文的一个重要标志。2.原则:教略学丰、抓大放小。为了凸显略读课文粗略地读和以学为主的特征,略读课文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原则须遵循:第一个原则是教须略,学应丰[2]。什么叫教略学丰[3]?就是要省去教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第二个原则是抓大放小。大的方面和核心的内容要紧紧扣住,紧抓不放;小的方面、旁枝末节的内容和环节能省的尽量省去[2]。第三个原则是在内容教学上要做减法,要尽量瘦身;在语言表达上,尽量做加法。整堂课不要围绕内容的理解绕来绕去,应留足时间和环节引领学生关注重点内容的表达、领悟写法。如作者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目?作者为什么这么要采用这种表达方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法?第四个原则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要从一篇文章的自主阅读引出一类文章的自主阅读,从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整本书的自主阅读,让统编语文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意图真正落实到位。也让学生从课本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课外世界,这才是略读课文真正要达到的教学目的。3.策略:默读、跳读、浏览。略读课文以粗略地读为主,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千万不要像精读课文一样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就大声地读、自由地读。略读课文更多的应该是默读。一堂课时间有限,到了高年级,应让学生自主地速读、跳读、浏览[2],这都是略读课文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字词教学也无需像精读课文那样精细,没必要字音、词义、字形样样都教,也没必要大费周折给字词教学一组一组地分门别类。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你在字词教学上的时间花得多了,其他重要内容、核心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少了。只要不影响阅读理解,很多字词教学的时间就可以省下来,除非有些生字的字音特别难读,重点语段里的词语必须理解,其他字词的教学都可以忽略。因为略读课文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有一定速度的阅读,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二、略读课文要充分利用

“导读提示”略读课文教学还有一个核心的要素。那就是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链接语”———导读提示。根据导读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试着去学会阅读。导读提示该如何运用呢?1.照用。如果有的导读提示里有三个任务,我们的教学刚好可以安排三个板块,一个任务一个板块。这样的导学提示,我们原原本本照着用就可以了。如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文的导读提示: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教学本文时,我们就可以安排三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教学。一是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找出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二是重点体会赏读,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在这个过程中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再引领学生重点赏读最大的危险和困难,体会梅兰芳身上所体现的拳拳爱国之心和铮铮民族之骨;三是拓展延伸,通过资料的查找和介绍,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等课文也完全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2.改用。有的阅读提示,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可能不是很好操作,我们也可以稍微改动一下,这就是第二种做法———改用。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的导读提示: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明和发现”。这里的导读提示如果结合《童年的发现》这一题目,可能导读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提取文本信息,形成推断。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可以把导读提示改成:一是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我”在童年时有什么发现;二是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这个发现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结果怎样?三是找出在童年的发现中,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四是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现或发明”。这样改用,教学的主线和思维会更清晰,阅读的板块层次也更分明了。3.增用。就是围绕导读提示里的大问题再增设几个小问题。如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这篇课文的导读提示只有一句话: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说说哪部分内容最意想不到,就必须增加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的环节。在学生整体感知后,再聚焦导读提示里提到的最意想不到的情节进行体会和复述。最意想不到的就是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店主,一个是孩子。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动作不一样,说的语言也不一样。在整体感知和细读品味之后,学生复述时对这一部分情节的把握和细节的完善,就不会是空中楼阁了。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框架

1.粗知大意。粗知大意就是大概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的导读提示:《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这里的导读提示指向的阅读策略就是粗知大意。又如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的导读提示中,就有对整体感知的要求:默读课文,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这是用核心问题串联法,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2.重点赏读。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还要聚焦重点进行精读、品读和赏读,真正做到略而不简,重在精教[4][5]。比如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重点赏读哪一部分呢?就是“最美好的境界”这一部分内容。鸟是一种多么怕人的小动物,可它竟然能够趴在主人的肩上睡着了,这是多么美好,多么温馨的画面。这一部分就应该重点赏读。赏读品悟后,还要去关注珍珠鸟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人物行为”和“鸟的表现”之间的关系。快速浏览找出相关语句后,我们就能发现作者表面看上去是对珍珠鸟不管不问、不闻不问,实质上是对珍珠鸟百般地、特别小心地呵护。抓住“人物行为和动物表现”这一双线行文结构,再紧紧扣住“动物动作”这个细节,抽丝剥茧地进行一一罗列,这样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中心的关系梳理,文章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就出来了。人和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意,也可以在这样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感悟中,让学生真切地得以体会,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得意、得言又得法。3.拓展运用。运用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从读到写的运用,如仿写《珍珠鸟》一课中双线并行的方法,写写“我”与动物之间的信赖和美好。一种是从读到读的运用,可以再找一篇相近的片段或者是相近的课文,让学生去运用刚学的方法,找一找这篇文本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和人生感悟。略读课文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从一篇指向一类,从一篇指向整本书的阅读。像学了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后,就可以指向整本书的阅读,学了《猴王出世》就推荐学生去读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这些都是从读到读的拓展运用。还有一种是从课文中感悟到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关注内容,也可以关注表达;既要关注学法,又要关注运用;还要大胆地取舍,旁枝末节该删的就删,该放手的时候就大胆放手。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学生不会的,必须在这个年段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就该浓墨重彩地去教,就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聚焦重点地去学。有学有教、教略学丰,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抓大放小、学会聚焦,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一课一得;从学到用、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学会运用新知、学会阅读、学会表达,略读课文的教学任重而道远。

作者:林爱娟 单位:浙江永康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