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教学价值取向浅析
时间:2022-09-19 09:55:05
导语:统编教材语文教学价值取向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语文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需要我们教师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主动转变教学思想与理念,积极与教材编者进行对话,以发挥教材的最大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突显教材的育人功能,注重文化的传承,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价值取向;育人功能
2019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学将统一使用统编教材。这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而且还意味着教学思想、理念的转变。统编教材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层面的公共知识产品,承担着培育社会价值体系的功能。如果还是老一套、老思维,就会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跳出教材,站在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高度,对语文教学进行审视,准确把握教材所蕴藏的价值取向,才能驾驭好统编教材、使用好统编教材。
一、注重树人,体现育人功能
教材作为国家课程的载体,理应积极主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强调立德树人,至少需要涵盖以下几点。(一)在社会价值方面。统编教材所选编的内容,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是“同化”,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教材中的人物思想、价值取向在心底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是随机渗透的,需要通过言语实践逐步内化达成。(二)在文化价值方面。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其内核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通过自我内省将道德认知固化为道德信仰。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传承”,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内化,最终体现在日常言行中。(三)在精神价值方面。语文教学固然要强调价值认同、文化传承,但前提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精神独立的人。这里的精神独立,可以用陈寅恪先生的10个字进行概括,即“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尊重学生,就是生本思想。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要保持和学生的人格平等,要让他们的个体精神真正地站起来。
二、注重积累,渗透文化传承
(一)注重语言积累。聪明来自积累。相比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更注重聚沙成塔,需要进行大量的人文积累。统编教材特别注重这一点,在古诗文与经典篇目的数量上都大幅增加。小学的12册教材,一共选编古诗文129篇,平均每学期超过10篇,占比达到30%。除此以外,每个单元《学习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也需要学生进行积累。小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较强,适当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对他们传承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是很有好处的。但这里的“积累”,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背诵,背诵只是积累的最初阶段。(二)注重语感积累。除了语言的积累,还有语感的积累。语感是一种语言感觉。通过经典古诗文的学习,通过朗读、背诵,学生能从中感知古诗文的语法修辞,感悟古诗文的韵律美、音乐美与建筑美。也许学生一时理解不了,但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形成一种对语言的亲近感、敏锐感,从而厚积薄发。这只有在对经典古诗文的朗读、吟诵中才能逐步达到。(三)注重文化积累。文化属于一种认知图式。不同的经典古诗文,其认知图式是不同的。通过不断积累,在持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悄无声息地改变自己认知图式中,学生与民族文化产生了“共鸣”,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文、积累古诗文,最好的方法也是多读多背,强调的是自悟、自我感知。如果教师讲解过多,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就会剥夺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体验。在中低年级,我们主张让学生多进行背诵积累;到了高年级,则强调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建构、积极内化,助推学生完成积累,让古诗文成为他们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三、注重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多次强调,“新教材主治读书少”,呼吁教师“要做读书的种子”。因此,统编教材特别强调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将默读、跳读、速读等阅读方式列入教材内容;同时,将“精读”改成“讲读”,将“自读”改成“略读”,还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其目的是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过去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过多地强调人文因素,不仅以人文主题编排单元,而且其课内外的沟通也是以人文为主题。而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结构的模式,突显了语文要素作用。它不仅以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编排,而且积极践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以语文要素打通课内外,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比如,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单元,教材通过讲读与略读两类课文,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学习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但是,要让学生从理解掌握到熟练运用,需要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与不同语境中进行反复多次练习才能达成。因此,既要让学生在结构完整的语境中进行练习,也要在内容有所残缺的语境中进行练习。只有适应各种语境,才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技能。这与当前倡导的广泛阅读的理念是一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里的“整本书阅读”,是针对当下碎片化阅读而提出的。读整本的书,不仅能够让学生静心畅游在特定世界中,而且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历练。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成为“读书的种子”,和家长一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板块设计的根本目的。只有教师进入学生的阅读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所需,并带着纯粹的目的去指导,才能培养出学生真正的阅读兴趣。
四、注重语用,强化能力提升
统编教材注重语用,强调语文要素的落实。强调语用能力,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积累的一大突破,更好地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学会学习更为重要。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理解统编教材编者的意图,积极落实语文要素。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语用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是学习主体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与生成性。因此,离开语用实践、离开学生主体的活动,知识的转移便不复存在。这也决定了语用知识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复杂性,需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语文素养不比其他知识,具有一种无法言述的特点,需要学生自身体会才能意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语用实践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摆正位置,将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任务驱动,或者专题性学习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品析、探究、表达等言语实践。教师要通过指导评价,渗透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以帮助学生弄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继而进行内化,形成他们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无论怎样,教师都要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基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展开语文教学,这样才能把握教学的大趋势,才能让语文走得更远。
作者:黄祎林 单位:福建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 上一篇:张爱玲作品能否入选语文教材分析
-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设计初探
精品范文
1统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