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材文言文研究
时间:2022-01-15 08:48:27
导语:中职语文教材文言文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语文学习任务不但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承担着青少年的文化养成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这一使命,很大程度上需要以语文教材为媒介、通过阅读教学等活动实现[1]。文言文是我们建立起与古人对话,发展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习文言文,不仅是现今青少年的责任与义务,而且是语文教材编写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对苏教版中职语文系列教材五册中文言文选文进行分析研究,能为教材建设与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二、选文概况
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共五册,其中必读课文85篇,自读课文48篇。在必读课文中文言文共24篇,自读课文中文言文14篇,分别占课文总数的18.02%和10.53%。篇目如下:(2012年第一版江苏中职语文教材课本中文言文作品总汇,其中的《沁园春•长沙》、《林黛玉进贾府》两篇文章当作文言文处理)
三、选文分析
(一)编排方式。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主要以文体组织单元,语文教材共有五册,每册由五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选文,有飞扬的诗情、千古流芳一诗心、心灵的歌吟、文采若云月、文言的津渡、大珠小珠落玉盘、文言的魅力等。不同主题的话题看似不同,但在五册语文书中不同程度地重复出现,如关于诗歌的安排,在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都有呈现,充分体现了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编写者对文言文选文中古诗词的重视,为有效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奠定了基础。但对文言散文的编排只有在第二册、第三册、第五册中有所体现。(二)数量分布。苏教版中职语文五册教材共有文章133篇,其中文言文38篇,占总数的28.57%,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要求。每册文言文篇目数量不等,但基本稳定在5篇以上,基本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兴趣的作用。但是在第一册和第四册中缺少对文言散文的学习;第五册只有文言散文的学习,没有古诗文的学习,从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看,各种选文文学样式数量上应该按由少到多的顺序阶梯排列。(三)年代分布。从选文的年代分布看,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中各个年代文学作品都有涉及。以先秦、魏晋两汉、唐宋、五代元明清、现代五个时期划分,先秦选文5篇、魏晋两汉选文4篇、唐宋选文22篇、五代元明清选文6篇、现代选文1篇,分别占总数的13.2%、10.5%、57.9%、15.8%、2.6%。其中唐诗和宋词占主体,先秦与元明清作品相对较少,但大体上每个时期都有所体现,较好地展现了文学发展的延续性,为学生学习各个时期的文学提供了素材。(四)文体。从选文体裁看,苏教版中职语文选文中诗词20篇、散文16篇、戏曲1篇、小说1篇,分别占52.6%、42.1%、2.6%、2.6%。显然,诗词、散文这两种文体占主体,戏剧、小说这两种文体较少。诗词与散文的思想性更易把握,更与时代的要求相贴切,所以其比例较高。这遵循了“高中阶段,以古代文、史、哲经典为主,尤以先秦诸子文和史传文以及唐宋名家诗文为主,其间编入更为系统的古代文化常识”[2]。但在每册语文书中分配不均,这给学生对不同文体连续性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五)题材。从题材分类看,选文中表达个人情感18篇,国家政治8篇,理想抱负6篇,学习教育2篇,爱情故事2篇,戏曲故事1篇,寓言故事1篇,分别占47.4%、21.1%、15.8%、5.3%、5.3%、2.6%。由此可见,苏教版中职语文文言文选文以个人情感、国家政治和理想抱负为主,充分体现了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精神,有效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文言文选文中以学习教育为题材的有两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以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有两篇,在欣赏经典古诗文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六)传统文化要素。语文教科书编写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科书编写要富于文化内涵[3]。从传统文化要素看,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音乐、饮酒、习俗、节日、隐士、爱国等传统文化。如《论语》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定程度地描写了音乐;李白的《将进酒》、柳永的《雨霖铃》都对中国古代饮酒文化有所体现;李清照的《青玉案•元夕》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热闹的景象;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反映了古时文人隐士文化;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较好地反映了宁死不屈、忠贞爱国的精神。
四、结论与建议
(一)选文不同文体编排问题。从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选文总体看,兼顾了各种文体,为学生学习古代不同体裁文言文提供了素材。但是五册语文教材不同文体分配显得不均,如第一册中只有古诗词7篇,文言散文缺位;第三册中只有文言散文5篇,古诗词缺位;第五册只有文言散文5篇。这样编排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的同时,却为学生学习积累同一文体,特别是古诗词的积累造成一个学期的“空档”。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笔者认为每个学期都应该适当考虑不同文体的编排。(二)选文体裁和题材安排问题。在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中散文与古诗词占了主导地位,戏曲、小说所占比较少。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情节生动完整的戏曲、小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本套教材中,从实际选文来看必读课文中只有(《林黛玉进贾府》)一篇。如果适当增加这方面体裁作品,就会对学生学习和了解古代各种文学体裁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本套教材题材主要反映人文领域内容较多,涉及范围相对较窄,古代天文、地理、医药、书法、算术等内容几乎不涉及。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应该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编订者应该适当增加相应的题材作品。(三)选文传统文化渗透方式问题。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最基本的渗透方式有两种:一是渗透在语文教材的各类文本内容和陈述性知识,二是渗透在程序性的知识和语文学习活动中[4]。相对而言,后者是重点,而目前苏教版语文教材这方面安排相对较少。关于文言文语文学习活动只有第一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古诗重读”、第四册第二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流行风•古典味”、第五册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中华古代文化常识竞赛”。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程序性知识如果能够适当编排,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五、结语
选文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材选文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苏教版文言文选文的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编制建议,既为一线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一定的参考,又促进语文教材体系的完善,增强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和完善性,希望为语文教材建设与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并对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桂华.20年来语文教材文化研究的路径及突破空间[J].全球教育展望,2015(01):92-99.
[2]温立三.对语文教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5(03):8-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厚江.语文教材呈现传统文化的原则[J].语文建设,2015(08):7-8.
作者:厉开选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材人物形象分析
-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材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