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5-02 10:13:00
导语: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现状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教材插图运用不充分的问题,教师运用教材插图的意识不强,运用方法单一。要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教师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提高运用插图的意识,图文结合开展教学;研究插图教法,巧妙运用插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鼓励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资源,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内容、细节等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师结合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正因为插图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都配有大量插图。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鲁教版教材”)为例,五个年级的十册教材中共有插图1225幅。这些插图分别配置于课文、课后练习、识字系统、单元助读系统、拓展系统、语文园地等位置,而课文插图数量居多,共有630幅,占到整个插图的51.43%,功能也更为显著。它们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或置于课文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对学生起到激发兴趣、辅助理解、总结提升的作用;或以独立图、发散图、序列图、多层图等不同呈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一幅或多幅图画对课文内容产生思考记忆;或通过色彩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多彩的世界和历史的深沉;或借助人物类、动植物类、生活类、场景类、风景名胜类、气象类等内容,引发学生对课文人物性格的深刻感受、对动植物的喜爱与关心、对生活的热爱、对具体场景的感同身受、对风景名胜的赞赏与向往、对自然气象的敬畏与观察。可以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力助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资源,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师生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实际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忽视插图运用、对学生指导不力的现象,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教材插图使用存在的问题
淄博市博山区Z小学使用鲁教版教材,对其全校师生进行教材插图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收回教师有效问卷20份,学生有效问卷245份。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对教材插图的运用存在以下问题。
(一)运用插图的意识不强
插图作为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但在不少教师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有效利用。在对淄博市博山区Z小学师生的调查中,回答“您认为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吗”时,选择“重要”或“比较重要”的教师占到总体的80%,有20%的教师选择“一般”。回答“您认为插图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吗”时,选择“有”的教师占到总体的75%,回答“可能有”的教师占总体的5%,回答“视情况而定”的教师占总体的20%。回答“你的语文老师会主动提示你观察插图吗”时,选择“从不提示”的学生接近总体的27%。访谈中有的教师坦言:“平时上课插图不怎么用,因为鲁教版教材内容难度较大,课堂上只讲授知识,时间已经很紧张,想要拿出时间观察插图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可见,有的教师对插图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将其视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教材插图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价值。
(二)运用插图的方法单一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用好插图的关键,而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插图的方法相对单一,影响插图功效的发挥。问卷中,回答“您是否将插图作为备课内容”,20%的教师选择“偶尔会”,30%的教师选择“从来没有”。回答“您是否会在导入环节结合插图”,50%的教师选择“偶尔会”。回答“阅读教学中是否会引导学生将图文相结合”,20%的教师选择“偶尔会”,35%的教师选择“从来不会”。回答“您是否会将插图运用于课文复习”,55%的教师选择“偶尔会”,25%的教师选择“从不”。可见,教师没有意识到教材中不同位置的插图的教育价值,很难灵活地将插图运用于备课、上课、复习各环节之中。
(三)学生缺乏对教材插图的关注
回答“是否会引导学生在课上画插图”,50%的教师选择“偶尔会”,40%的教师选择“从来没有”。回答“是否会在课上为课文配插图”,68.83%的学生“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注意有着重要影响,学生缺乏对教材插图的关注,不注意利用插图来辅助学习,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引导不足。
二、插图运用的建议
(一)提高运用插图的意识,图文结合开展教学
小学生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认知方式,对形象生动的插图更感兴趣。教师通过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带着兴趣学习语文,可以避免上课走神的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理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讲授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例如,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与小树》一课有两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爷爷”怎样给“小树”穿上“衣服”,以及“小树”如何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如图1所示)。如果教学不结合插图,一年级小学生很难想象文本的意思,更不用说背诵课文了。教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会带来很大帮助。此外,借助教材插图,学生能逐渐养成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能够为其感受真善美和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图1小学语文教师应认真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对插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解读、畅所欲言,让他们从中汲取知识。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又能锻炼他们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
(二)研究插图教法,巧妙运用插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提出教育要为学生服务。如何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延伸、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是当代教育者主要的研究方向。课堂学习应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就需要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氛围热烈精彩。教师可以依据插图的表现形式,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1.备课环节充盈教学资源备课是上课的准备环节。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中的图片、照片、表格、油画、漫画,以便在上课的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到插图的形象生动和多姿多彩,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钻研,对插图产生自己的见解,领会插图设计者将插图置于文前、文中、文后的意图,并灵活地利用这一资源。2.上课环节激发课堂活力特级教师连中国在他的《语文课》一书中说:“语文老师充分利用和挖掘插图这一教育资源开展多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想象等诸多能力,使课堂活力四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常常走神。连老师提出充分利用、挖掘插图,正是激发语文课堂活力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要借助插图导入课文,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内容的欲望,然后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索。例如,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九寨沟》一课,文前设有九寨沟的美景照片,教师可以用此导入:“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插图,图中景色如此优美,那这是哪里呢?”学生的思路会随着教师的问题延展,认真观察文前插图并积极思考,主动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这样,语文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有效凸显。其次,教师要借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抽象的语言见之于具象的图画,加深其对教材的理解。教材文本的理解,单凭讲授效果不一定理想,教师要整合各种学习资源,这其中就包括插图。例如,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在“汉语拼音”部分设置了一整幅代表拼音字母的图画,能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拼音字母。其中,字母“ɑ”用“小孩”张大嘴的口型来代表,字母“o”用“大公鸡”的叫声来代表,字母“e”用“鹅”的体形来代表,形象生动(如图2所示)。此外,插图还分别用汽车行驶在平路、上坡、弯道、下坡来代表声调的四种变化。有趣的插图能将较难的知识具体化,让刚离开幼儿园的小学生产生直观、深刻的印象,以形成画与字的共同记忆。即使知识记忆出现遗忘,也会借助回忆图画而重新获得。图2最后,教师应借助插图进行教学的承前启后,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意犹未尽,既能够实现本堂课的完美收尾,又能为下一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例如,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色的脚印》一文讲述了主人公与狐狸一家的感人故事:当“正太郎”听说“小狐狸”没有被“狐狸夫妇”救走,而是被送到别的农场时,他竭尽所能将“小狐狸”救下。最终“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放走“小狐狸”,“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直延伸到密林深处”。学生只有读完整个故事,才能理解“金色的光芒”预示着“小狐狸”一家终于能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也能理解动物与人所共有的感人的亲情。教师在这节课的末尾让学生观察插图,能够使学生充分地体会“金色的脚印”的含义,继而树立人与动物相互信任和帮助、和谐共处的观念。3.复习环节加深知识记忆知识记忆总是伴随着遗忘,尤其诗词理解和背诵的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借助插图,可以对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能有效辅助诗词背诵。例如,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五言绝句《一去二三里》,诗中提到“烟村”“亭台”“花朵”等意象,在诗的下方配有优美的国画插图,意境与古诗相衬,能帮助学生穿越到古代醉人的风光中,充分理解古诗的意思。背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插图,会对古诗的背诵有极大助力。总之,教师在每个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能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和欢乐,让学生真正享受精彩纷呈的语文课。
(三)鼓励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人们常说艺术家的思想自由自在、充满活力,所以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提高审美水平、艺术素养。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3]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结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语文课堂中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着力培养其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借助插图,能对课文内容产生想象,进而由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再造想象最终产生创造想象,既能够增长知识,也能够提高自身鉴赏美的能力,一举两得。例如,鲁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画家乡》讲述了小主人公们对各自家乡的描绘,并在文末反问读者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画画自己的家乡。教师此时应该借助课文插图的熏陶,让学生抓住自己家乡的特点,动手画家乡,并口头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这是对课文主题的总结,也能使学生进行天真烂漫的想象和创作。摆脱文字的束缚和限制,在插图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充分展现儿童思维世界的丰富多彩,审美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总之,教材插图以其独特的形式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资源,教师应重视插图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洋洋 钱加清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连中国.语文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86.
[3]彭华生.语文美育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04.
- 上一篇: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比较
- 下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