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思维训练设计研究
时间:2022-08-20 11:38:38
导语:应用文写作思维训练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思维能力成为决定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关键能力之一。由于写作动机不足、中小学语文思维遗留、缺乏经验等原因,高职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成文思维缺失、行文思维混乱、分析思维较弱的问题,导致写作成品质量不佳,严重影响了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提倡以行动促进学习的教学理念,适合喜爱“做中学”的高职学生。教师可利用行动导向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写作思维三级过程,即原发思维、继发思维和完形思维,克服课时少、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等困难,精心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思维训练活动,帮助高职学生提升写作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写作思维
应用文写作历来是社会职场中较为看重的一项工作技能,会写应用文成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工作核心技能之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多年来,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该课程的“三教”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基本摆脱了原来照搬或压缩本科内容、不重视写作实践、满堂灌等落后教学手段导致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很多高职学生仍然会出现“知识一听就懂,实际无从下手”的窘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写作技能的教学上,高职学生虽然学会应用文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写作没有思路,无法根据主旨选取、组织材料,导致写作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指导高职学生建构写作思维上。
一、思维能力的作用
写作是一种复合能力,影响写作水平的能力有多种。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说:“善于写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好,头脑清楚;二是基本功练得好。”[1]很多学者曾研究过写作中包含的能力,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把“思维”和“思想”列入写作蕴含的复合能力。也有很多研究者将“思维”视为影响写作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是影响他们应用文写作水平的关键能力之一。
二、思维问题及产生原因
第一,成文思维缺失。成文思维的缺失主要表现为面对题目无从下笔。例如,公文通知的写作,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例文剖析,高职学生虽然认为自己已经能够掌握通知的写法,但在根据材料进行实际写作时,常常会不清楚通知的意义和依据,难以抓住要在通知中强调、突出的内容。又如,计划的写作,高职学生即使知道写作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步骤,也往往对要如何明确地表达内容毫无概念。第二,行文思维混乱。有的高职学生习作在格式上虽然完全符合要求,但内容基本属于七拼八凑,经常出现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等情况;有的习作则要素选取不当,严重影响读者理解或办事。第三,分析思维较弱。在写作调查报告等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应用文时,高职学生显现出了分析思维较弱的一面,主要表现为面对材料思路狭隘、以偏概全、表象思维严重,导致文章出现套话、空话多,观点片面,整体流于表面。以上思维问题造成了高职学生应用文作业质量低下的结果。其产生原因可主要归为以下四点。第一,写作动机不足。与语文课比较起来,应用文写作课相对单调,高职学生一般兴趣不高,加之他们大都还未意识到应用文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写作动机不足。第二,语文课思维遗留。中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主要为文学作品赏析与作文训练,需要的是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自我个性化表达。然而,应用文写作课程却具有逻辑思维、模板写作、读者意识等特点,两者之间区别很大。高职学生十几年的语文课思维根深蒂固,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其应用文写作的学习。第三,缺乏相关经验。高职学生对应用文题目中所述的工作情境往往感到十分陌生,写作时错漏百出。这是因为他们尚未就职,在学校内外参与的工作也有限,所以缺乏完成一份高质量应用文需具备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第四,互联网的影响。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碎片化信息,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在网络上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写作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尽管碎片化阅读与写作具有灵活、丰富、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孤立片面、逻辑不连贯、感性多于理性等问题。此外,人们越来越多以颜文字、表情包、短视频等方式表达想法,这种图像传播方式使得文字使用频率降低不少。高职学生受到这两种传播方式的负面影响,对文字敏感度下降,写作思维能力也被弱化。
三、以行动导向教学,提升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思维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当时德国职教界认为,学生无法在传统教学中形成职业所需要的某些关键能力。因此,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提倡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行动导向教学现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学理念,近年来也得到了我国广大职教工作者的接受与认同,已被广泛运用于全国各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设计理念,而非某种具体教学方法。凡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均属于行动导向教学。[2]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高职学生很难通过传统课堂掌握复杂、非线性的写作思维方式,加上高职学生本就喜爱实践胜过理论,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无疑成为提升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思维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思维训练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中包含头脑风暴、案例研讨、角色扮演、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只要是将学生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教学方法都可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可将这些教学法和“写作思维三过程”结合起来设计思维训练。“写作思维三过程”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西尔瓦诺·阿瑞提,他在佛洛依德的理论基础上将创造过程分为原发过程、继发过程和第三级过程。[3]此论述同样适用于写作:“写作思维的触发、扩展与定形三级过程与阿瑞提的三级创造过程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把写作思维三级过程看作是原发思维过程、继发思维过程和完形思维过程。”[4]1.原发思维训练原发思维又称为触发思维,指写作主体对写作对象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是引发写作动机的欲望。对原发思维的训练处于第一步,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写作对象形成写作初感,激活其写作动机。与写作初感、写作动机密切相关的是写作题目。因此,原发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写作题目”。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主动定题和被动定题两种定题方式。[5]主动定题既可以由学生完全自主确定,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要求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和思考,从自身经验中找到写作点。被动定题,即由教师布置写作题。显然,主动定题更容易使学生形成内在写作欲望和写作初感。不过,一旦被要求自定题目,习惯听命教师的学生就很可能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原发思维。能用在原发思维训练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多,以常用的头脑风暴法为例,其操作一般是准备(组成小组,确认任务)—头脑风暴(小组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评价(甄选意见,进行可行性分析)。该教学法重点是在头脑风暴环节鼓励学生自由提出想法。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想法,教师都不需要一一做出评论,目的是活跃讨论氛围并刺激学生的情感兴奋度,从而争取尽量多的想法数量。头脑风暴法结束之后,写作题目最终得以确定,而学生在此过程中投入了情感和思考,对题目有了写作初感和动机,开始跃跃欲试下一步,教师也借此达到了训练学生原发思维的目的。2.继发思维训练在原发思维中确定的只是一个写作题目,至于其中究竟要表达什么主旨,具体写些什么内容,对高职学生而言仍是比较混沌的。继发思维,即在原发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将作者模糊破碎的原发思维结果明确化、具体化、连续化,上文所述的高职学生写作问题很多都在继发思维过程中发生。继发思维训练要求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最大广度收集材料,最大深度挖掘其中的信息,之后探讨辨别其适用性,进行比较取舍和细节化。该训练一般选取团体协作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项目分析等。学生在团体内通过交换意见、上网搜集、辩论等策略互通有无、激活思维,必要时也可向教师咨询。通过不断交流与重构的交互作用,学生个体经验和思考的不足得到了弥补,提高了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思维可从片面转化为全面,从混乱走向清晰,为下一步写作奠定坚实基础。3.完形思维训练写作的完形思维指在继发思维的深入思考之后,以一定的形式、结构组织内容,完成文章的思维过程。经过继发思维训练后,学生虽已较好地掌握了写作主旨和所需的材料信息,但这些内容在他们脑中是散乱无序的。要组织出一篇系统、有序的文章,一是需要依靠外在结构,二是需要将内容以一定的逻辑整合到结构中。因此,完形思维训练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结构、整合内容。应用文的结构知识并不算难,这是高职学生课堂上“一听就会”的内容。教师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即在课前给予高职学生学习资源、设计问题和练习,使高职学生先自行获取这些相对容易的知识并能独立检验学习成果。整合内容的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分析、归纳、演绎等诸多思维能力,应在课堂重点训练。此时,一般选取小组案例研讨法,其过程可分三步走,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安排小组研讨教师选择的典型文本,即范文或病文。各小组自行研讨文本优劣的同时,教师从旁启发学生找到其中的行文逻辑或谬误,从而使学生领会到处理材料的正确思路,或避开典型错误。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将典型文本的分析经验和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任务中,使学生在研讨中分清材料信息的总分、主次、因果等关系,建立自己的正确行文思路;学生根据写作结构,将不同内容安排到相应的层次和段落中,初步成文。第三步,教师应要求学生组内讨论并评价初稿,修改其不当之处后形成终稿。
四、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行动导向教学为提升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思维能力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然而,教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以下困难。第一,课时较少,大班教学。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通常为2课时/周,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高职学生虽然交流热烈、思维活跃,但是教师却往往来不及归纳总结和点评。若再遇上大班教学,教师更没有时间组织行动导向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应用文写作充足课时,并尽量以自然班的形式排课。此外,教师还要在课上精准把握时间,及时完成各教学环节。第二,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有些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思考。然而,很多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线上教育平台或许能缓解这一问题。目前,很多线上教育平台都有自动检查学生是否认真看完材料、在线测验、后台数据统计等功能,可有效督促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组研讨力不从心。教师在采用团体协作类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可能遇到个别小组难以合作的情况。该问题的关键是小组成员配置是否合理。教师应在划分小组时就顾及组内成员是否融洽、是否同质等情况,保证小组内部多元化,有能力完成合作学习和研讨。第四,教学效果难以维持。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一堂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课成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质量,也难以把思维训练效果继续维持。学生往往在下节课就忘了上节课的内容,更谈不上运用到课堂之外了。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投入第二课堂中,在日常课程之外多举办一些阅读写作活动或企业实训,使高职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广大的外部世界中得到持续、重复的刺激,从而将短期学习效果转化为成熟自觉的思维习惯。
五、结论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写作技能,而且要重视训练高职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在不同的写作思维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促使高职学生高度参与到应用文写作学习过程中,并提升其写作思维能力。尽管教师在应用文写作课堂上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资源、掌握高职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必能充分发挥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公.怎样过语文关[J].求学,2018(19):50.
[2]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51-55.
[3]西尔瓦诺·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4.
[4]段建军,李伟.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0.
[5]李伟.论写作触发思维过程[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79-81.
作者:姜黎黎 单位: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资前景分析
- 下一篇:国外体育管理学期刊刊文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