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慕课建设现况研究

时间:2022-07-14 09:39:25

导语:应用文写作慕课建设现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用文写作慕课建设现况研究

摘要:通过对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思路与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证了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慕课建设以提高其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并对国内外慕课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梳理,重点分析了目前职业院校慕课建设的普遍问题与困境,提出了应用文写作慕课建设的迫切性要求。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慕课;职业教育

一、概念界定

第一,应用文写作。应用文一般可界定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为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一般常见的分类体系包括行政公文、规章文书、事务文书、会务文书、礼仪文书、科技文书、财经文书、司法文书等[1]。第二,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音译。从慕课的概念分析,其含义如下:“大规模”是指参与学习的人数量众多;“开放”是指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没有限制;“在线”是指学习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学习活动发生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是指开放教育的形式是课程,是整个教与学的活动[2]。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学校在慕课建设中偏向于建设一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此类课程也在本文的论述范围之内。

二、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与教学现状研究

(一)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思路的研究

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材为研究对象,近20年使用过的通用教材分别是苏州大学出版社的高职语文统编教材(共四册)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职语文统编教材(共八册)。以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教材为例,该教材的应用文写作板块采用例文精读的形式,将相关文体写作知识单独编排在第五册中,供学生自读,试图让学生在典范文章的阅读中掌握写法,这对高职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而且对应用文的分类不明晰,应用指向性不是很明确。经改版后的2006年版教材,采取知识短文的形式,在4个分册8个单元中介绍了书信、计划总结、消息通讯、调查报告、广告文、综述、合同、诉状等8种应用文,其优点是可呈现系统、全面、序列化的写作知识。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中的应用文写作并未单独列册,而是分列在第二、三、四册中,以文体形式逐一介绍。第二册介绍了常用应用文的写法,第三册介绍了访谈录、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创业策划书、求职应聘信等应用文写法,第四册介绍了简报、会议记录的写法。涉及12个应用文类,比苏州大学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苏大版教材)版有所增量,摒弃了例文精读的形式,采用知识短文的形式,分主题编写,每种文体中选取若干例文,供学习模仿。据阚丁丁对苏教版应用文写作模块的深入研究,其指出苏教版与苏大版教材相比质量有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不足,比如:应用文文体选择比较合理,事务类和专业类文书在体量上基本平衡,但在体例上仍然是“概念+特点+类型+格式+示例”的传统模式;提供的例文在内容上注意到前后情境的一致,但还不够典型和完整,部分例文不够典范,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此外,该教材配套练习严重不足,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会造成掣肘[3]。通过研究发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种类匮乏,缺少明显的职教特色,无论是苏大版还是苏教版教材,在应用文写作板块依然是传统的四大块模式,且文体的分类指向性不够明晰,在数量方面仅能达到应用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与全面系统的学习尚有不小的差距。教材的编制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解决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出现的“学生不爱学”“教师不爱教”现象,需要更新教材编写的理念,尝试进行校本化课程建设,采用更加适合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编写体例、组织模式。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研究

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在目前全省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标体系下,应用文写作教学一般由学校的语文课来承担。据陈黎对无锡市3所高职院校100名学生与50位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呈现出以下问题:第一,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单一,课堂照本宣科,讲授枯燥,缺乏趣味性;第二,教学时数受限,教师自行删减内容,教学缺乏系统性,师生缺乏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认识;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应用文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背景,缺乏对应用文教学的实际驾驭能力;第四,教学内容缺乏与生活现实和职业教育的关联性[4]。另据调查了解,许多五年制高职院校极少单独开设专业类应用文课程,即使有,也大多将此任务交由语文教师完成。在缺少专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聘请语文教师讲授专业应用文课程,其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教学效果都很难保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普遍存在教师在没有深入调研的情况下,选择通识类教材上的应用文书来教学,造成所教授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的现象。据此,程启友提出要深入企业实际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与专业联系密切的文种作为教学内容。如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预设工作岗位要求为能够完成市场调查报告、经济合同、投标书、工程量签证单等文种的写作[5]。此外,还要打造一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优秀写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研究结论

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教材内容陈旧、与职业关联度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少互动等弊端。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应着眼于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重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呈现;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搭建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写作情境;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等。

三、慕课建设现状研究

(一)国外慕课建设现状概述

慕课教学理念始于加拿大,是为了实现教育加速发展并促进人才长期培育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在人口与经济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下,美国的慕课教学模式广受关注,这也使得慕课教学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关注的焦点。目前,世界知名的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都集中在美国,多为高校、个人以及商业公司参与的在线课程。此后,以英、德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纷纷跟进,构建了各国有代表性的慕课平台[6]。自此慕课风潮席卷而来。根据国际知名第三方在线教育机构ClassCentral的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已有900多所大学推出了至少一门慕课课程,全球慕课课程数量为1.14万门,慕课平台学习者用户注册数量已达到1.01亿人[7]。

(二)国内慕课建设现状分析

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强势介入始于2013年。据陈波介绍,2013年有edX和Coursera两大国际知名慕课公司分别与几所国内知名大学展开合作,自此拉开了国内慕课开发热潮的序幕,但这一时期的慕课开发有着明显的“精英化”特征。2014年开始,继国内著名高校之后,各地方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加入慕课开发大军,还有部分高校结成了联盟,至此国内慕课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由“精英化”向大规模建设与应用阶段转变[8]。据“中国之声”2019年4月14日报道,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线慕课的课程数量超过了12000门,学习人数超过2亿人次,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9]。本文选取了3个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进行了调查对比研究,通过网络调查与人工检索,针对慕课开发规模与应用范围等项目做了统计①。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学堂在线走的是“精英化”路线,着力打造高端优质课程;而超星慕课则走“平民化”路线,课程数量和类型多,能满足各教学层次的需求;中国大学MOOC则介于两者之间,着力打造大学精品课程。由此看出,我国的慕课开发建设已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特点。此外,慕课在我国中小学也蓬勃发展,2013年8月,国内20余所知名中小学共同发起成立了C20慕课联盟,开展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已取得了一些成果[13]。总之,我国的慕课建设在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上,正走上正轨并不断发展壮大。

(三)应用文写作慕课建设现状分析

因应用文写作课程多在职业院校开设,所以笔者先对职业院校的慕课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在国内慕课早期“精英化”的发展阶段,并未出现职业院校的身影。在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之后,职业院校开始陆续投身于慕课建设浪潮中,并逐步扩大影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加入区域性的地方高校慕课联盟,并纷纷入驻国内各大慕课平台。以超星慕课平台为例,截至2017年,在该平台上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已超过160门,有超过500所学校的600多万名学生注册学习,其中仅南京地区已有9所五年制高职校加入超星慕课平台[14]。随着参与慕课建设与应用的职业院校不断增多,职业教育慕课数量也快速增长,职业院校的慕课建设开始规模化地推进与开展。职业院校的慕课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陈波在研究后指出,目前职业院校慕课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慕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课程内容、课程表现方式、课程制作流程、课程功能平台等方面呈现出“同质化”趋势。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职业院校的教师一直是在普通高校慕课建设与应用的引导下推动慕课发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模仿,因而造成职业教育特征的缺失。第二,慕课课程建设的高成本投入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现行职业院校慕课课程的建设模式一般都是由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经费支持,一旦因课程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降低支持力度,那么教师继续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显著的影响。第三,慕课课程的应用有效性远未达到预期效果。无论是对本校的学习者,还是对校外的社会学习者,在选课人数、课程完成率、测验合格率等方面都相对较低,必须予以重视[15]。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笔者尝试在国内几大慕课平台上检索“应用文写作”课程,结果发现大多集中在英语应用文写作领域,而汉语应用文写作则相对匮乏。笔者在超星慕课平台上检索到6门汉语应用文写作课程(截至2017年3月),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教学应用等方面做了调查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大多数开课院校的课程体系未做系统切分,教学资源不完整,平台建设不完善,已投入教学应用的课程非常少,甚至出现了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的“空壳慕课”。在对有完整慕课视频的某学院的课程视频进行观摩后,发现其慕课视频制作相对粗糙,基本上是对教室课堂授课进行现场拍摄,再加以剪辑,配以PPT截图呈现,笔者认为并未达到慕课视频应有的制作标准。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在慕课突进的发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盲目跟风、甚至为迫于完成“任务”“指标”而粗制滥造。

(四)研究结论

以慕课引领的在线教育推动传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政府、高校的强力助推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慕课在国内已迅速完成了由“精英高校引领”向“地方高校普遍参与”的转变。国内的慕课开发也已经从早期的尝试、摸索进入大规模、成体系的建设阶段。但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应用效果,国内的慕课开发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就职业院校而言,慕课课程的同质化趋势、课程建设的高成本投入、应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困扰着职业院校规模化推进慕课的实践,所以鲜有知名的职教精品慕课面世。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目前未见优质的慕课。对于职业院校的慕课开发,今后可在理性定位慕课的发展规划、实施慕课课程质量提升策略、打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慕课课程等方面多加着力。

作者:侯博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