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探究

时间:2022-03-20 08:34:19

导语:基于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于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探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无法把信息技术和工作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将会被这个时代淘汰。教师不仅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进行学习及提高,还要承担学生的发展及成长。本文对语文课外拓展阅读教学与移动学习平台有效结合做出了探究,希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移动学习平台;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教育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革新,信息技术已深入到语文教学一线,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但是信息技术手段多数是在课堂中运用,而较少在课外运用。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两种基本途径,缺一不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和内容都提到课外阅读,从阅读习惯到课外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由于家庭环境、文本来源、课外时间安排和自主学习能力差异等因素,却无法保证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效果。课外阅读并不是随意的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兴趣点、情感点、知识点等,在这些点的基础上,寻找与提炼出相应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拓展阅读。语文拓展阅读分为课内拓展阅读和课外拓展阅读,课内拓展阅读是在课堂中开展,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量能较好把握。课外拓展阅读在课外开展,教师较难指导与评价。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

一、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背景及现状

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语文学习和积累才能养成,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且大量的阅读实践。经调查发现,语文课内拓展阅读开展的较好,多数教师在学习完教材文本后会开展拓展阅读,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中,教师开展拓展阅读《神奇的逃生术》,引导学生在学习了牛反刍的基础上,阅读学习变色龙通过变色逃生的技巧,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且学习了科学知识。但课外拓展阅读的开展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有效,教师在课堂结束之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学生是否开展阅读及阅读后的评价,教师都无法进行指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来,现在很多帮助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已推广使用,不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外也可进行复习、练习、提交作业、展开讨论等。与书本相比,孩子们更喜爱电子产品,那么把阅读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有效开展课外拓展阅读。

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的意义

(一)激起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兴趣。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2]。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是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之一,趣味性的内容和信息化的形式可以吸引学生。教师可根据所教授学段、单元的要点以及文本的内容,有选择地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拓展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进行反馈。不同的阅读方式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慢慢喜爱阅读,主动去阅读。(二)优化课外拓展阅读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2]。开展课外拓展阅读的效果如何?学生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在阅读后怎么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及分享?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学生可以在进行拓展阅读后,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及时反馈与交流,教师能较好地对课外拓展阅读进行较好的指导及评价。(三)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比较注重分析篇章的结构、传授语法知识或是灌输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造成学生语言积累不足。阅读教学重在于读,但是学生读什么,什么时候读,读后积累了什么,都是教师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教师能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拓展,选择优秀的文本引导学生阅读,定时拓展阅读任务,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四)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读,读不懂,会先将课文分析清楚,再让学生进行接受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体验较差,阅读能力提升缓慢。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阅读,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阅读后与班级学生进行交流,多种体验相互碰撞,在碰撞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拓展阅读文本,激活了固有的思维,在反复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与在课堂中开展拓展阅读有较大区别。在课堂中,师生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移动学习平台运用下的课外拓展阅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要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想把自身的想法表达清楚,自然会运用到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表达方式、技巧等,长此以往,学生在以文字为形式的交流反馈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策略

(一)明确课外拓展阅读的目的。在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目的,不能因拓展而拓展。一些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的过程中,选取材料较为随意,认为只要是一篇课外阅读的文本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拓展阅读不同于课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需分析教材的可拓展点,结合学生在课堂中困惑点、知识点、兴趣点、情感点等方面进行拓展。如在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分析学情,发现多数学生对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很感兴趣,且课后练习的选做题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所提到的表达动作的词语,仿照着课文说一说。题中的柳树传播种子的方法与课文中的蒲公英相似,凤仙花传播种子的方法与课文中的豌豆相似,但是学生不太理解果树传播种子方法是什么,如果将题目布置给学生,难度较大。教师可在引导学生做此题之前,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课外拓展阅读文本《肚子里的种子》。这篇文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且通俗易懂,通过阅读,学生了解果树传播种子的方法是通过小鸟进食后将果核排泄出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课外拓展阅读文本,解决学生的困惑点,增加阅读量,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二)合理分组,有效反馈。在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之前,将学生分成小组,这样学生在拓展阅读后进行反馈交流更加有效。在实际操作中,因班级人数较多,造成反馈交流太多,教师评价回复较难的情况。可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之前,将班级分成小组,拓展阅读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反馈,教师将内容进行汇总,再反馈给学生。分组后,教师能及时处理学生反馈及交流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三)任务驱动,有效阅读。实践证明,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时,一定要让学生先明确任务后阅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阅读。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教材,明确本单元是统编教材第一次安排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由于本单元的特殊性,后面的两篇课文将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这样学生课后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课后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拓展阅读文本《小蜗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课堂中所掌握的预测方法进行运用,读后进行问题互动反馈,深化对预测方法的理解。(四)教师“单向输出”转向共享资源。在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创造互动共享的学习环境,改变传统“单向输出”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开展课外拓展阅读过程中增加阅读的主动性。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并进行练写。在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时,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拓展阅读文本《牵牛花》,在反馈过程中,有学生通过平台反馈了一篇文本《蒲公英的伞》,学生在阅读了两篇拓展阅读的文本后,不仅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掌握得更加深入,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巴金先生指出,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3]。学生多阅读,有了语言的积累,就能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和想到的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在移动学习平台共享阅读资源,在本单元的小练笔及习作中,不少学生的习作内容变得言之有物、条理清晰。

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元考核评价,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大多为书面评价,采用写读后感、抄写词句或者小练笔等方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较难有速成的效果,教师在考核评价时要明确拓展阅读目的,不能急于求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评价及考核的方式多元化,才能更有效地使用移动平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与改造[4]。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阅读环境,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提升教与学的质量。笔者将会立足实际,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并以拓展阅读教学为中心,找准拓展阅读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松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巴金.巴金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530.

[4][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齐昕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