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2-09 10:36:22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由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激励很大程度影响着人的行为的发生、动机的强弱。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活动中合理应用激励教育,尤其是情感激励法的应用,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特点,浅谈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作为所有科目的基础,是学习母语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儿时打好基础,有便于更好的学习和利用这门学科,也有利于后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对于多数的小学生而言,由于接触的知识较少,生活经验不足,思考能力有限等,导致小学语文的学习存在有一定难度。因此容易造成小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失去从生活中体验语文之美的乐趣,达不到形成和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将激励教育合理应用于课堂,是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方法,能够缓解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励教育的广泛应用为小学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1激励教育的重要性及特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部分死板的方法已不适用用当代的教学。过于严格的教学和枯燥乏味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师生关系也容易出现不融洽的情况。激励模式恰恰是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主旨,以关注学生的活动为核心,体现了人性化教学,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直接作用。换句话说,激励教育能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和唤醒出来,使学生从“被成长”的状态中产生生命自觉,健康主动地去成长,最终达到学生成人和成才的目标,使学生有所作为、服务社会。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影响到人的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动机强度。实验表明,在人得不到激励的前提下,只有不到1/3的能力能在实践中发挥出来;当人得到了充分的激励,则80%-90%的能力得以发挥。所以,科学合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激励教育,使用合适的方法激励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提高文学修养、完善个人品格,是增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将激励引入小学教育范围内是非常有必要的。

2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树立激励教学概念:教师将激励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合理应用于课堂中。将原有批评教育为主的理念彻底摒弃。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目的应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对语文的热情。此外,激励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不仅有助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莫大帮助。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内因外因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激励教育要想应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树立起人人需要激励的观念,因此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更需要老师恰当合理地激励引导,满足学生需求,让激励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要树立激励教学理念,从更好地加强吉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2营造气氛:和谐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教师可以提高在课堂中提问的次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自己讲解机会,便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将知识展示给学生;渗透“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不再将知识局限于课本,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深刻的体验。因此,必须要学会营造气氛,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

2.3开展激励实践:首先,课堂激励教学只是激励教学方案的一部分,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实施课堂之外的激励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等活动,从而提升学生们独立学习和独自思考的能力。开展激励教学实践活动时,负责人对小组成员分配要合理化,使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相互帮忙,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样更使学生减轻了部分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其次,课堂内外应定期展开小组评比大赛,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适时提高语文教学氛围,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采用激励方式,并针对现状进行实践;最后,建立目标,定期完成任务,对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进行奖赏,对任务完成较差或任务未完成的小组予以惩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使学生对学习成果产生成就感、自豪感,从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学生们向榜样看齐,营造互相追赶,互相比拼的学习氛围。激励教学是新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方案,合理应用教学方案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而且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为轻松愉悦。山东省一小学通过激励教育实践,激发了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成功营造了一种积极、和谐、向上的语文学习气氛,使语文教学变得更为轻松,更为高效。相信激励教育在之后的小学教育中会被继续发掘,从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总结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将激励教育合理的应用于教学中是真正的教学艺术。激励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对学生日后向着乐观向上的心理发展有所助益。本文通过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激励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国彩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郜安民.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新校园旬刊》.2014.

[2]刘晓梅.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周刊》.2015.

[3]朱卫东.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研究.《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4]李金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4.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多元化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有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由于我国小学语文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已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甚至无效等。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特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将阅读理解为“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广义上讲,教学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狭义上讲,教学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完成预期目标的活动。阅读教学指阅读文本所带来的语文知识,从而进行讲授。我们可将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理解为:语文教师在课标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目前,对于有效教学,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程红等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综合以上观点,可总结出以下三个内涵:①它针对某一预期结果;②最终结果与预期结果正相关;③最终结果必须尽可能大。

二、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978年,吕叔湘先生指出:“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虽然问题很早就被发现了,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期教学目标不达标

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标准,即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标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即学生没有学到预期的内容。原因可能是教师未来得及教,设置的备课内容超出了小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时间范围。也可能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即使对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没学到预期内容。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以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为动力,这种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外部学习动机的稳定性较差。很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更加活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有学生的不配合,同时也有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因素。

(三)教师的教学激情消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等。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学习中经常出现一些与教师的备课内容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因此,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小学语文教师更易变得疲惫,从而使其教学激情消退。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完善阅读教学各步骤

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构成了完整的阅读教学步骤。要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就要把握并完善阅读教学的每个步骤。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向作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主要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语文阅读能力。要明确表述教学目标,以期达到一个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学的主要载体即教学内容。因此有效教学就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习基本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就要围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个重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种类较多。儿童诗歌常通过朗读形式;说明文常通过多媒体形式。内容不同的相同文体:如记叙文,记人的通常采用讨论;记事的则常为小组合作。教师可以主要采取讲授形式,同时辅以其他形式的教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果教师只进行鼓励,不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相应地学生就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一个真正的认识,从而不能做出合理的调整。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接触最多,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国家和学校的培养计划,同时进行自我培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教学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国培计划”的实施。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及教学水平。通过“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教师可接触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并与他们进行学习交流,相互借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教师在学校工作,其专业素质的发展与学校有着重要的关系。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发挥出其最大潜能。因此,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校工作中的重点。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重。因此,呵护教师热爱教育的心是一项重要工作。第一,可组织教师参加团队活动,丰富教师生活,使教师对学校更有归属感。第二,学校领导要与教师多多交流,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工作问题。除了国家及学校方面的培养外,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培养。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从而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后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对其进行再认识,总结经验。

四、结语

作为基础教育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期望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丽伟 单位:保定市清苑区北店乡南辛店小学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章姗姗.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5.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语文教学科目是人文知识和科学技能知识统一的知识体系,具有丰富社会科学色彩,和人们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关注教学成绩,忽略了语文学科和生活紧密联系性。生活化教学方式倡导,增加了知识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运作方式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导致教师过于关注考试成绩,对语文知识点教学,完全依据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形成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形式,严重降低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

2利用生活化教学,进行语文教学引导工作

语文学习基础是汉字学习和词语积累,因此在小学学生进行汉字和词语教学时,教师以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来理解和记忆汉字。例如,教师讲授人这个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同班同学,观察人身体和人汉字相似之处。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人字和具体人身体相似之处,增加学生记忆,达到生活化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生活化学习兴趣

把语文知识点和生活紧密结合,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进行生活经验积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也要充分把语文教学知识和小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验进行紧密结合,把具体理论知识贯穿到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理解,利于小学生良好记忆。例如,教师在进行《草》这篇故事教学活动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讲小草这一植物,但是他们只是看到草的具体形态,不能对其深入理解和阐述。进而教师可以把小草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小草进程观察,引导学生进行阐述和表达,找到小草具体特点。其次,教师也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把小草利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依据不同环境把小草表现,进行阐述,引导其发现小草坚韧品格,进而展开古诗教学。把生活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增加了学生理解能力,利于学生在直观画面上,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4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文主要教学内容,也是词组和汉字的载体。课文不仅记录着重要知识点,也记录着社会生活发展现象,进而小学语文教师要把不同社会生活知识点,利用口语化教学,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让学生针对不同社会生活化教学课文,转化成说、演示、训练,增加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增加语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比尾巴》这一课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比尾巴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剧再现,让小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子、小猴子、小鸭子、公鸡、孔雀等等小动物。教师把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扮演角色,进行划分,引导学生说出不同小动物扮演人员,说出课文内容。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依据小动物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语言、表情、动作整合到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这一教学形式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紧密联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增加语文教学活动趣味性,利用角色扮演,来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于小学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终极目标。

5进行课外教学,把生活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也可以利用户外教学,提高生活化教学效果。把生活化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利于形成课堂教学、室外教学、校外教学整合发展形式,增加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性,改变了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文知识实际应用性,在社会实践和户外活动中,直观感受语文知识。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影子》这篇课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阳光充足时刻,带领小学生到户外进行影子课文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人员要在不影响学生其它学科学习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在户外环境中和大自然里,观察不同景物和建筑物影子变化现象。这一教学形式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记忆和掌握,也把小学生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利用生活化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注意建立合理化评判机制,让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行为进行评判,改善自身学习不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教师也要及时对不同学生进行评判,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接受能力,制定合理化教学计划,增加教学效果,避免学生教学过于形式化,增加生活化教学效果。

6结论

生活化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利于把生活素材和语文课本知识结合,建立语文教学课堂为基础,全面融入生活元素,把实际生活中事物和现象紧密结合,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增加小学生对生活观察,体验生活魅力,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养成善于发现和爱思考好习惯。

作者:彭敏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文阁乡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09:33-35.

[2]周志利.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J].学周刊2015年21期.

[3]陈小玲.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2).

[4]黄小梅.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6(55).

[5]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抓起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抓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授课老师能够根据语文科目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年龄,制订出一套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极大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效果。可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小学生眼界十分开阔,传统“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现在的小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多样,思维十分活跃。如果由于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就会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影响教学效果。可以说,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达到新课标要求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之一。

2调动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在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极大地提高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心里敬仰某位老师,就喜欢他所教课程,学习成绩就好。这就启发我们,想法设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采取多表扬、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1提倡微笑式教学,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能力: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微笑式教学可以使语文老师极具有亲和力,让小学生倍感亲切,能迅速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防备心理,快速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隔阂。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设法把传授知识变成一件愉悦自己、感染学生的快乐事情。如果采取一味灌输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气氛必然比较沉闷。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语文老师能采取十分自然的微笑式教学,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小学生将会感到如沐浴春风一样,语文知识像涓涓细流进入学生心田,极大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老师要积极主动培养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关系,营造愉悦教学环境,并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2.2采用鼓励式教育模式,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有的小学生对语文课的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导致语文课学习成绩较差,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分数挂帅”的今天,较少被家长和老师夸奖,时间一长,这部分学生将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语文课学习失去兴趣。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要努力把鼓励式教育法引入到语文教学环节中,对小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当然了,赏识教育并不是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否则起不到应有作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表扬,如: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听课表现进行表扬,当学生的被赏识心理得到满足后,就会改变学习态度,产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鼓励式教育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良性教学环境,用赏识的办法来引导其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采取鼓励式教育模式时,当学生犯错时,不是进行惩罚而是进行“友情”提醒。当发现学生一点点进步时,要马上进行表扬,增强被“认可”意识。当然,鼓励式教育模式不是把批评教育模式全部抛开,批评与表扬是个完整的统一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把批评形式转一转,变成“你这样做就更好了”等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2.3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结合更加紧密: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学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提问,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适时让让学生唱唱“主角”,这样不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五年级语文课《再见了,亲人》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朝鲜与我国哪些省接壤”、“你看过抗美援朝哪些电影”、“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等。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允许学生提不同答案。老师要像电视节目主持人那样,把握讨论节奏,对不正确答案要及时进行引导,要激发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互动式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班级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本,互动式教学中要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同学,注意启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努力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发现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和学生的兴趣点,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第一手资料。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提出来的,并力图通过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断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文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是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进行不断研究和改进。语文老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思维方式,要针对不同语文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良好形象和言谈,增强亲和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老师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等方式,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力。课堂上要多采用互通式教学模式,启发思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效益。

作者:陈康 单位:济宁市微山县留庄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付兴超.以读促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2).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语文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可以让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影像图文的应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具。同时,德育教育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在施教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语文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媒介创设出富含丰富德育思想的具体情境,谨记“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创设德育教育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1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将其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加上直观的视频、画面,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既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身感受,提升个人情感。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结构或动画的形式展示汉字的演变历史,将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与德育标准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的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将文字隐含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让学生有兴趣在生活中学会主动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适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2运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情境:小学生,尤其是低年龄段学生,受现在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且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周围的新鲜事物,想象力也极为丰富。教师可以深入解读教材,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课堂中就能切身感受到课本文字传递的丰富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从课文中领略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述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对小学生而言,单靠课上时间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练习,掌握文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教材。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专业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复述,借助多媒体设备搜集资料,将个人见解整理出来,方便课堂上各抒己见,小学生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开展活动等。学生可共享资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懂得取长补短,以免出现骄傲自满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和家人交流,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类似的孝道文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将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自身情感结合,在教学和实践中渗透网络德育教育,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

2.4德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社会活动,但是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整个社会活动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防止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3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也打破了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陈述,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借助多媒体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不断地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田顺香 单位: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06):31-33.

[2]杨维靖,陈媛媛.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83.

[3]冯天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5).

[4]邵如玉.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任务、过程的案例分析[J].教育信息技术,2014(10):73-76.

第六篇: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深入,阅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感、积累文字词汇,阅读文豪佳作还能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引要求下,阅读教学不再只拘泥于课本编排中生硬的阅读理解方向,而更应该突破传统“以师为主”阅读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将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下文将简述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以课本标定的理解方向讲授,或者一味的将自己理解的感受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做阅读理解。这样生硬的阅读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易使学生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新课改背景下,更科学的生本教学理念被广泛推广应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定位为阅读教学的主体。

1站在学生的角度做阅读,把握教学起点

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所以面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教师在开设讲课之前,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课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在此理念下授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本文章内一些重点词句、段落进行深入的解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比如在学习古诗《望洞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古诗描绘的景象进行描述,然后再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等比较难理解的诗句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思索运用修辞手法后诗句的美妙之处,教会学生欣赏遣词用句之美。在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意境之后,教师先示范性的朗读,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古诗。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个性化阅读

阅读的力量不容小觑,孩子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图书,可以感受书籍中的真善美,接收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知识。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一种潜移默化接收知识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教师不能想当然的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习惯强行灌输给学生。不应该以生硬的教案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不能以大众讨论的结果取代个人阅读体验。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欣赏水平,聆听他们的阅读感悟,民主的对待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选择。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的是阅读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生本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一个表达阅读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进阅读教学中,自发的做阅读教学的中心。同时互动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从而因材施教。

3引导学生多想、多写,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大量阅读有助于理解与巩固所谓字词,开阔视野,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是一举多得。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这也需要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指明方向。课堂短短40分钟,老师在课上讲授的词句、语法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起不到直接的功效,学生主动的思考与记忆才是他们真正吸收知识的方式。在施教过程中我们应当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模仿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可以从示范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精妙之处,用类似的写作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做到学以致用。

4走出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有效率的进行阅读学习,拥有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阅读教学,不仅是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还要求阅读课外读物。其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课本中的阅读量是有限的,但课外读物却多如满天星辰。教师应将目光从课内投向课外,将教材课文作为载体和例子,引出更多的文学佳作。教师不仅有责任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向做正确的引导,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推荐不同年段的学生不同阅读难度的课外书籍。在面向低年段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短篇的诗歌或寓言故事,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面向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科普读物或短篇小说,丰富知识层面。鼓励学生们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打开博古通今的大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5小结

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老师、学生、书籍三者中学生才是阅读教学的主人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尊重学生在阅读书籍后提出的不同读后感受,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

作者:蒲芙蓉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高坡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胥传秀;《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33).

[2]林雅真;《基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5):163-163.

[3]翁珊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6(3):117-117.

[4]王敏;《生本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小学生语文童话阅读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5).

第七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分析

1情境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情境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形象、具有情绪色彩为主体的具体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到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教材,引起学生们一定的态度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们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语文的教学提出的,语文教师们可以利用音乐、绘画、视频和其他图片等将课文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可以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等将教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境。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生动的现实画面引入到课堂课本的知识中,增加学生的认知,便于学生们感受与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各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领悟课文的意境,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掌握知识。

2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情境教学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适应: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的自身特点,好奇心强,但是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对具体的事物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书本知识,学生们无法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创建教学情境,结合社会和生活的常识与场景,创设形象化的场景,促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情境教学的开展,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适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与理解。

2.2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在课堂中,教师为主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为客体,长期被动的听课。情境教学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用生动的情境模式,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创造情境,使得小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愿意学习课文的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者游记的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看到桂林山水的彩色画面,增加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教学的理念对许多教师的影响仍然很深。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模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与重要性,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对语文课程的喜欢。在教学中的榜样作用与教学方式本身可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不断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3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小学生本身参与其中,通过参与学习、内化学习、吸收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小学生是否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境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新课程的第一步。小学语文课文中,大多都是对于实际生活的写照,大多都是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能够在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描绘画面,呈现形象;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共鸣等等。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翠鸟》这篇课文,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知道的鸟类名称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再实际教学过程中播放关于翠鸟的视频,让学生们看到翠鸟的样子听到翠鸟的声音,加深对翠鸟的实际印象,进而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

3.2深入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小学语文的课文中,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特别是新课改革下的语文课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有鲜明性和层次性,这一点为情境教学的施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包含情感的课文更容易触发学生们的情感。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也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的情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形象的同时,也会因为美感产生愉悦,进而会持续地对这种情境投入注意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作者的思想境界引入到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们思考与想象,使学生的真实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让学生们随着创设的情境产生或热爱的,或憎恨的,或愉悦的,或悲伤的态度体验与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描绘祖国山河的课文《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带领学生们去旅游的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体会到祖国山水的秀美和壮丽,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或者学习历史英雄的课文《刘胡兰》、《我的战友》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结合音乐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将课文中描述的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让学生们带有情感的大声朗读,激发学生悲壮崇敬的情感,深深为英雄的壮举而激动不已。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习语文知识。

3.3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现行的语文课本选材涉猎范围广泛,包含历史史实、天文地理、童年趣事、历史英雄等,入选的文章情文并茂、生动形象,向小学生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现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们可以在课堂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是想法与感受,有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创建的情境也应该是开放的,学生们可以在老师创建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各种问题,并且相互交流与合作,努力思考,利用课下的时间与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相互解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创设教学环境带领学生们共同参与学习,在下一次课上需要根据前一次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创情境,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也得到锻炼。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或者制作各种动物脚印的模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共同参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上设置下雪的场景,填入课文中小动物的动画,生动的展现小动物脚印在雪地上的画面。通过这个场景,发现课文中提到的小狗、小鸡、小马、小鸭,但是却没有青蛙、蛇之类的动物。课后学生们会对此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到有些动物会冬眠。经常这样教学,学生们的探索思维会得到锻炼。

4结语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的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模式都在转变,也促使教师们将情境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能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现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其次,将学生引入情境,感受情境,在情境中产生感情的共鸣,深刻的理解课文,最后,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

作者:王华娜 单位:奉化区莼湖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1(150):105-106.

[2]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5,5(18):290.

[3]董国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6).

[4]沈凤娟.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06).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摘要:当前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当然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育改革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的地位,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潜力,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为主体;策略

1限制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发挥主导地位的因素

如今教育确实在不断在改革,一直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阻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几千年的尊敬老师,以老师为学习的主体思想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虽然现在教育不断改革,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老师在学习中一直都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尤其对于刚刚上学不久的小学生,他们是非常尊重老师的,认为老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实际讲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仍然是老师在不断的讲,而学生也仍然是在下面一直听,跟本没有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

1.2当然教学改革后,老师们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只是停留在思想上,在进行实际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现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因此,最终导致的还是大部分时间老师讲解,学生也就只能一直被动地接受。

2由以上分析可知,要想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

2.1老师应该明确在语文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体。一方面,老师应该明白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即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是课本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对于重点内容强调一下,剩余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老师只是在一旁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交流,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并且老师应该放低自己的身份,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老师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平等的讨论,倡导每一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对老师的一些想法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和语文教学相关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想,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老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发现并接受新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并且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不能单纯只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等。

2.2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老师们首先应该看到学生的这一差异性,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唐诗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编成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重点就是讲解唐诗中的词语解释,在课堂上他们主要能达到理解这些词语解释,并且会读整首诗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课下以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第二小组主要是给他们深刻讲解整篇诗句和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对他们的要求是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整首诗大意,并在课堂上就会背诵整首诗。第三组也就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对于他们应该让他们既会背诵诗句,还可以理解并背诵诗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这样老师对于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2.3课上举行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比如:古诗词,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受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影响,理解这些古诗词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正是由于这样,学生才更会有抵触心理。这时老师可以在在课堂上组织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例如,老师在进行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这首诗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课上举办诗歌朗诵的活动,提倡学生们积极参加,并派一些学生做评委,给出点评。评比出朗诵比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对于朗诵比较差的学生也应该给予肯定,并多多鼓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

2.4老师应该提倡学生多问: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起来肯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疑问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爱问问题。一方面,有些老师比较严厉,小学生难免会对老师有种抵触的心理,不敢主动问问题。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比较内向,本身不爱问问题。这样学生不问的话,疑问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渐渐的就会讨厌语文这门课,所以老师一定要提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问,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坚决不能把问题一拖再拖。同时告诉学生要大胆,有主见,敢于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让学生明白他们和老师可以平等交流,互相探讨。

3结语

教学改革虽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真正的采取相关措施,更多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作者:邱艳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段雪琴.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学周刊c版》.2014.

[2]赵琼.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题模式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外阅读旬刊》.2013.

[3]杨亮.小学语文主体性“生态课堂”的辩证建构.《新教育》.2014.

[4]孟妍.探寻激活课堂的钥匙———关于小学语文主体参与课堂的有效生成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在人们的教育思想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了现在主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

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是应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该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应该注重利用综合性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应该教会学生使用字典以及词典的基本使用方法,使其能够子啊查字典和词典是快速且准确。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训练,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其中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科学的分组。要根据学生本身的成绩,特长,性别和爱好等等方面的不相同来将学生合理的分成几组。合理的分工:小组长主要负责针对小组内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调控,在课外负责管理;记录员则是对小组内成员的讨论结果和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察院则是负责监督各成员在活动中能不能各司其职;报告员则是在活动结束后将小组的讨论结果或者活动结果进行汇报。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生字,阅读,故事,分角色朗读等等课堂学习时,让学生:我们小组要分好工,要有人负责摸,有人负责记,有人负责拿袋子。老师:我补充一点,同学们摸的时候,每个人应该规定次数,不要多摸,摸完之后就换成其他的同学,其余没有轮到的同学应该做好监督工作。这种思路就是先让学生自主安排,随后再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并且指出在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完善探究过程和方法。

2改善小学语文小组中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策略

2.1不断改善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所以,不断提高老师的能力和教学素质,以及老师的展业素养,才能够更好的把控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随着老师能力的不断提升,老师才能更好的把握住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对学生展开更加合理的分组,才能制定对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目标,有力支撑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

2.2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需要给学生来制定一个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更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空城计》的教学之中,如果没有老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可能学生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会围绕故事的情节而展开兴趣的交流,也许会逐步偏离本来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士的实际情况和以往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给小组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合作小组以此为方向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老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基本了解故事的发生背景,即是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风险极大的空城计。还要分析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额原因。教师还学要学生了解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教师要谈谈自己对于这篇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3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职责: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小组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而不是直接去干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要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学生交流出现困难时给予其适当的帮助,或者可以利用体温的方式启发学生,为学生小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2.4适当的来指挥小组的分工: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当适当的指挥小组的分工,逐渐提高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逐渐扩大学生的自主权利,因为合作小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步阶段需要老师的引导。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老师完成了小组的合理分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这时老师可以挑选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小组的组长,要求组长来分配自己的成员去收集相应资料,寻找课文中突出“一个地球”的描写等等。教师并不应该直接对小组进行安排,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其相应的意识,使学生能在之后的小组合作中能自己进行合理的分工,更加明确自身所要做的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在明确目标之后更有效的开展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实现共同的进步,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

3总结

当然,在课堂上是不能滥用合作学习的,应该在需要使用时在使用,否则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出限制,还要深入合作小组,不时参与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去。班级中也应该不定时评选最优秀的合作小组和成员进行奖励,来使各小组能更好的的进行合作。由于教育理论知识和课题研究能力水平的限制,如今还有很多的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改进和完善,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困惑和喜悦中不断感受课题研究,也在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和完善,努力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作者:邵长城 单位:临沂三合屯小学

参考文献:

[1]刘锦华,钱洪祥.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探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年4期.

[2]杨东冉.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学习.《关爱明天》.2016年3期.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本身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的不足

尽管教学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德育,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们严重限制德育的渗透,学生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受到德育教育,阻碍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选择的德育内容不完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涉及到各个方面。然而,小学教学进行改革以后,老师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发展,即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长期以来,老师们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对德育渗透时候选择的内容不够完善,而是过于片面。比如,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悯农》这首诗的时候,只是引导学生懂得这首诗批判浪费粮食的可耻,倡导学生懂得节约粮食,完全忽略了对这首诗本身的分析和赏析。德育渗透本身就应该涉及到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格更完善。

1.2老师和学生缺乏交流: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经验,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年龄、智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是很难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并且由不会和学生进行交流,最终德育渗透不够彻底。另一方面,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候,抨击或者歌颂一些事情完全是自己的主观意识,有时候还缺乏客观性。这种情况下,老师又和学生缺乏交流,自然道德教育渗透会受到一定限制。

1.3社会现实阻碍德育渗透:小学生已经开始慢慢接触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富二代任意挥霍金钱,炫富的现象、一些官员的贪污腐败的问题、还有类似于小悦悦的事件,导致的社会信任和爱心的缺失,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不好的影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都是理论化和理想化的东西,然而现实社会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对一些事情困惑。

2小学语文渗透德育采取的有效的措施

2.1在学习汉字中渗透德育:要想学好语文,认识汉字就是前提,只有把汉字学好了,才能为以后更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基础。所以汉字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可以在学习汉字中渗透德育。比如,在讲解“人”这个字的时候,表面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左边一瞥右边一捺,但是其中包含很多种的意义,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需要支撑,需要帮助。同时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2在阅读主题中渗透德育:阅读主题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是关键的内容,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主题教学才是学生学习的课文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不仅仅是了解课文中基础知识。同时,老师还应领导学生概括全文所要表达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体会其中赞扬了什么或者歌颂了什么,这样在阅读主题中可以渗透德育,让学生对道德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3作文写作中渗透德育:小学语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写作基础,一般在写作之前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渗透德育。例如,学生在写一篇名字为《我的妈妈》的作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想妈妈每天给自己穿衣服,做饭,送自己来上学,放学还要按时来接自己,生病了会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等等一系列事情,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引导学生体会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对自己无私的爱,这样就能把德育渗透到写作讲解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写作文方法,同时让他们明白妈妈对自己的付出和爱,教会学生要感恩。

2.4由学生日常作业中渗透德育:学生的作业可以反应学生的思想,因此,语文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及时关注学生的用词,对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应该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改正。比如,学生在用“羡慕”一词造句的时候写到:“我很羡慕那些天生就很有钱的人,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私底下教导这个学生,告诉他,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有很多的钱,那都是别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也并不是有钱了就可以随便花,还应该懂得节约,该买的东西就买。不该买的不能浪费钱,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样在日常作业中就可以慢慢渗透德育。

2.5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语文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弥补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存在的一些缺陷,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老师应该倡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敢于并勇于表现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讲授的道德教育的真正的意义。例如,语文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学生帮助老爷爷和老奶奶打扫卫生。第二组学生陪爷爷奶奶聊天,听爷爷奶奶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还可以给爷爷奶奶讲述自己的故事。第三组学生可以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比如:唱歌、跳舞、说相声、讲笑话等等,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送去温暖。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告诉学生要有爱心,尊敬老人等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次课外活动懂得尊敬、爱戴、帮助老人的真正意义。

3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讲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本人道德观的教育,所以语文老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作者:唐贡云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

[2]陶玉香.谈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

[3]裴凤玲.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

[4]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