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技巧探讨10篇
时间:2022-08-04 08:48:48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技巧探讨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2掌握古诗学习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1)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把词意扩展开来学生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2)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这样也便于保留诗文原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3)补。成份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了的成份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了。(4)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因为古诗“古”,所以就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5)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多了。(6)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我们在讲解古诗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到更深一层。(7)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于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给学生进行恰当的“考证”,才能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把古诗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古诗以它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我们还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古诗前后课文的联系。二是把诗进行归类。如爱国诗、友情诗、边塞诗、田园诗等。三是适当安排改写、仿写训练。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表演、绘画、演唱,真正做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而且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根据以上的古诗教学要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使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充满灵秀!
作者:孟红玲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和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吴梦妮.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究.《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第二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充分的运用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了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课堂教学内容,一改传统课堂的古板形象,适应现代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想需求。多媒体教学传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传达了一种快乐学习思想,作为中辅助性教学工具,它对教学起到了很多的服务性作用。
1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主要控制点
1.1注意多媒体的教学地位: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器具和技术,在教学当中占据辅助性位置,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服务。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课程中,应主要凸显老师和学生的主导位置,控制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面,毕竟在教学活动当中,很多教学行为多媒体是替代不了的,例如老师的问题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控制和维护课堂秩序等等,这些活动还是需要老师亲自实施。例如,在《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文章的结构段落进行分析,并设计小马过河的动画或图片,再是对于文章的寓意分析,还是要靠老师口口相传的引导。在多媒体教学当中,必须要坚持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多媒体的服务性地位,不能够越俎代庖。
1.2注意控制多媒体的运用频率:如果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或者大多数时候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长时间不回归原始课堂,就会对多媒体产生依赖,一旦脱离了多媒体课堂,学生将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感和不耐烦;另外,在某一课堂当中,也应当注意控制多媒体的使用频率,留给学生很多的思考时间和交流时间,利用多媒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后再让学生们脱离多媒体展开思考,活跃和拓展自身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1.3课堂教学主要还是老师主导,机器永远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不论多媒体技术进步到什么状态,它的实质永远是机器,只能够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最终的实施还是需要人来说设计和控制。因此,早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永远都要重视老师的主导地位,语言文化与魅力是机器不能代替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比视频演示更具影响力,对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思考活动起到了指引和导向作用。师生之前的语言沟通,增加了师生感情,可有效化解学生对学习的延误,促进双方的了解。
2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策略
2.1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提升课堂乐趣:多媒体所拥有的多媒体功能,也就是视频、音频、图片等,具有强烈的色彩感、立体感和情景感,在语文课堂当中,可以利用的它的这一特点,设立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例如图片展示、视频展示、音乐带入等等,这种极具表现力和色彩感的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兴趣爱好特点,对小学生极具吸引力。例如在鲁迅的《三味书屋》教学当中,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描写色彩比较平淡,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单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这么一个图像,老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早网络上去搜罗关于三味书屋的图片,或者对照课文内容的描述,独立设计一个三维书屋,配以文字说明和音乐播放,在学生们带入三味书屋这样一个环境当中,让孩子们翱翔在三味书屋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制作好的三味书屋进行填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书中描述和自己的喜好,利用多媒体进行填色,当学生能够融情于景,对于《三味书屋》的学习也就更加深刻,对于文章写作情感的理解也更加准确、丰富。
2.2利用多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当中,设计到的教学内容莫过于关于文章的情感说明、写作手法与风格分析、重点字词、文章大意与分段理解几个部分,这几个内容是文章学习最基本的内容,还缺乏深度,学生在学习当中也很难理解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很难讲具有价值性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或学习当中。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革教学方向,提升教学深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多方向发展。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制作技术,可将文章的学习框架立体展现出来,清晰明了的提出文章学习的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深度,而上述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则应当作为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当中,老师可以拟定一个由易到难的学习框架,将基本教学内容作为必学内容,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学生选择好自己的学习层次以后,老师根据整体层次水平展开教学,对于个别有信心学习更深层次的学生,可以单独讲解。
2.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开疑难点和重点内容的教学:以往,在疑难点和重点内容的教学当中,不仅学生感到疲倦,老师也倍感困难,反复不断的讲解学生也难以理解,逐渐的失去的学习信心,老师的耐心也被消磨殆尽。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具有深度吸引力,当学生树立起学生兴趣之后,老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结构分析,将一个难题化解成多个小问题逐个击破。例如,在标点符号的运用方式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对分号和顿号、引号和句号的使用总是模棱两可,无法理解透彻。
3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自发展以来,就在各行各业的运作当中被广泛利用,并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力。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未来还需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式。
作者:丁爱珍 郭焕芝 单位: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高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J].才智,2015(06):238-239.
[2]张运芳.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学周刊,2012(27):721-723.
[3]赵美子;刘凤娟.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第三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浅探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进行了很多重要的改革和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问题。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的课堂教学目的都是偏向传统教学知识点,将一些基础的语文词汇以及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讲解,通过学生自行的默写或者背诵记住语文知识,并通过一些简单的默写练习和测验进行评估,这些教学方法都忽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失去了对基本技能以及方法的学习。再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文章的学习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动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童心,缺乏主动学习的耐心和毅力,特别是遇到不容易掌握的课堂内容,更容易失去信心,很少会花时间去课下复习和预习。最后,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浓厚,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老师眼里学生总是孩子,在小学校园这种情况比较突出,学生无法成为学习主体,大部分课堂教学活动中,起主导的仍然是教师,同时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在课堂上提出来,缺乏对学生认真思考及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特点
2.1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课前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和学生聊聊近来生活上的趣事、讲故事、背诗歌等可以迅速地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让学生在课前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这样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铺垫,教师创设非常富有情趣的情景模式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轻松自在,不会那么拘谨,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所以活跃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2.2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趣味情景导入:创设全新的情景式教学模式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广为应用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有很多种途径,它能够将学生带进最佳的学生状态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去探求新知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导入的内容可以简单明了和通俗易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还是服务于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情节进行导入,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以拿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文章中的小女孩相比,这样一来很快就进入了课堂教学氛围之中。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导入,多媒体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实践体验,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片子,一下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课堂及时巩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对本节知识点给学生及时的巩固,并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集体讲解课堂内容,就几分钟时间,然而却能够给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最好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很好地吸收知识内容,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活跃。
3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3.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学习启发以及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是很有益处的。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自己活跃的教学思路以及一颗善良的爱心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充满和谐、奋进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通过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送一个健康向上的信号,带领学生尽情地在语言魅力中穿行,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语言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含义,并且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采用先进的教学课件及仪器,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打造舒适、舒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运用丰富完善的教学图片和视频来为学生展示教学实物,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投入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3.2推进小组合作化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小组合作化学习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合理搭配的小组学习,能够使小组成员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帮助和扶持,共同进步,减少学生在自身学习时遇到问题而找不到帮手的问题。推进小组合作化学习,首先老师必须要为小组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分工,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固定搭配学习,对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层次进行协调,保证每位学生在小组之间都能优势互补。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作用。另外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来推动小组进行讨论找出问题。例如,在讲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可以利用文章中最后的问题,“小村庄为什么变得什么都没有了?”进行讨论,让学生自我发挥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样合作讨论能够提升小组的团结互助能力,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3.3推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建设是很有意义的。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如何推进和改善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就必须通过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探索,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同时,要根据课本的难易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充分利用课文的难、重点,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所考虑。再次,课后的知识复习和练习对于高效课堂的建立也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课下练习和复习,只有这样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才能不断起到巩固知识和拓展思维的作用。总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真心地喜欢课堂学习,让师生一起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姜艳群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太平镇冯集小学
第四篇:学生发展角度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的流程是否快乐,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而语文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也决定了语文课堂理所当然应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交流自己对人、对事、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心态与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学所关注的应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应是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1语文教育是爱的教育
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这种影响除了言传、身教,最直接的便是语文课上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熏陶,知道爱不光是索取,也是付出;知道爱不只是在别人身上,也时刻围绕在你的身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什么事都依赖于家长,自理能力差,缺少独立性,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只知道求得别人的爱,却不知道爱别人;只知道抱怨别人拥有无限的爱,却不能发现自己也被爱时刻包围。语文课也正是要让学生感受爱、传递爱、感激爱。从爱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谈谈、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爱的感受,领略那份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幻想与爱恋。每一篇作品都是一篇爱的乐章,有了爱的积淀,孩子们也就不会再这么冷漠,彷徨。
2语文教育应是美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人们传统的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美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各种腐朽堕落思想充斥着社会,也必然影响着校园。很大一部分的青年人觉得时尚才是美,名牌才是美,有钱才能实现美,金钱才是万美之源……面对审美取向的偏颇,语文课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责任,让学生通过语文懂得美、鉴赏美、发现美、实践美。
2.1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美:语文课文让学生认识对生活执着热爱的作家们总是能从大自然中带给我们一个个惊喜,古有李白寄情山水的豪放,苏轼享受大自然的洒脱,张若虚融情春江花月夜的柔情静谧;今有荷塘月色的淡淡愁绪,地坛中对于生命的执着,文化苦旅对于自然万物的的苦苦追寻……大自然以它不尽的财富孕育了人类的精神家园,美就在这里。美是不经雕饰的清新自然,美是看轻功名利禄的豪放不羁;美是心系家国的责任之心,美是身陷坎坷的乐观豁达;美是对天地间自身存在的积极探索,美是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引导学生陶冶美的情操,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的内涵。
2.2鼓励学生去实践美:一个人知道了什么是美,只能独善其身;全社会知道了什么是美,才能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品位。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不仅要懂得美,还要用切身的行动去践行美。通过加西莫多告诉学生人的美在心灵,因此不必烦恼于自己的长相、穿着打扮;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告诉学生和谐也是美,团结互助能实现共赢;通过课堂的知识竞赛告诉学生竞争也是美,因此要时刻有竞争的意识才能促进自己发展;通过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社会问题告诉学生,心怀善意,助人为乐才是美,别人不敢扶我们一定要敢……总之语文教学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理念,就是通过母语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美,发现美,实践美。
3语文教育应是意志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们从小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成长的道路一帆风顺有时也让孩子们经受不起挫折,所以导致社会上产生了那么多有问题的孩子,甚至有很多只因一点小小挫折便自杀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觉得学校、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意志教育不到位是一个主因。因此,语文课也应成为学校意志教育的主阵地,在心灵和思想的沟通交流中帮助学生形成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力,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4语文教育应是张扬个性、积累个性思想的教育
乔布斯去世后,坊间热议: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乔布斯?我觉得有色教育正是主因,按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红黄蓝、优中差,非此即彼,殊不知教育的本质不是那一纸成绩的高低,而在于创新,在于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人的培养。因此,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语文学科,应该首先完成这个由重知识传输向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氛围,开辟途径,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摇篮。
4.1抓住课堂,张扬学生的个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上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愉悦的课堂氛围,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知识传授者,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知无不答。其次,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现代语文课堂最忌讳的应该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课上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为如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动脑筋,也为了及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喜悦。他们在这里挥洒张扬的个性,展现自己鲜活的青春。
4.2关注社会,积累学生的思想: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语文教育就是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智力上的,还有思想上的成熟与独立。因此语文课堂也不仅是知识的传输,也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正是这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已不再是童言无忌的小孩,而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要承担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首先,有思想不代表有个性,特立独行,这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不要偏激,而是要学会一分为二,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与学生一起关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决定了当代的学生已不能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们只有积极关注时事生活,投身社会,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而语文课堂能够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社会、人生,培养一个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独立有思想的个体。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有必要拿出5—8分钟的时间来,与学生探讨一些社会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课后还可以把课上讨论的内容动笔整理出来,形成一篇小文章。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剪报的作业,把这一周感兴趣的时事新闻剪下来粘到周记本上,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评论,久而久之学生的文章不怕没有思想。让语文在学生的纯净的心田里播下爱的种子,让语文帮助学生擦亮美的双眼;让语文在学生成长的坎坷之路上点亮信念的灯塔,让语文帮助学生扬起个性的风帆,达到思想的峰顶。让语文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作者:李绍蕾 单位:通化市东昌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小学语文中寓言教学,不仅难度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范围,而且寓言以一种故事的方式出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小学生肯定在学前教育中就接触过这种文章,对这种形式的文章也比较熟悉。经过前期的接触,学生对这种文章就会比较熟悉,自然接受程度就比较高。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接受程度,结合小学语文中寓言的文章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就是把教学的道德审视把握好,让孩子可以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孩子可以从小就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观。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让孩子通过小学语文中寓言的学习来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观呢?我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一起学习: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好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在一个学生的生活中其实是占了很多比重的,每一位学生每一天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度过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学生道德观念、是非、真假的最好教育。在学生长达十几年的求学阶段,小学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处于小学阶段中的学生,他们有的可能被家长溺爱,在家庭中是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但是在学校中面对教师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乖巧听话。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首先自己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自身素质要达到为人师表的程度,教书育人关系到的是一个国家的前景与命运。讲台上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平时教师要注意充实自己,扩展自己的视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新课改中要求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教师就成为指导辅助的角色。作为指导辅助的角色,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做一个灯塔式人物才有可能给学生正确的指导,给学生指出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教师要转换思路做灯塔式人物
新课改后,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力量,而是退居二线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时候教师的素质就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教书方面,更重要的体现在对学生的思维启发等素质方面。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大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用适当的方式,因材施教慢慢引导,激发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我们教师在新时代的新标准下要培养的是新型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找到学习的乐趣,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小学语文中的寓言课文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还没有被禁锢的思维,要多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为将来的创造型人才埋下伏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寓言故事的时候发现问题,并且在课上可以提出来,然后在课上大家一起讨论。在讨论学生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不是一日养成的,是平时里一点一滴日积月累逐渐养成的。
三、把课堂中的正确观念引入生活灵活运用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后,就要启发学生进行生活的实践,联系生活。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寓言故事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艺术与文学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在课堂中学到尊老爱幼的美德可以在生活中运用。如果学生只是在课堂中说得头头是道,中华美德可以倒背如流,古今中外传颂千年的佳话可以列举很多,但是在生活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霸王,那么教育还有意义吗?我们教师教导学生寓言故事的目的不就是希望学生可以走出学校、进入生活后可以具有良好的品质,优秀的人格吗?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不能学以致用那么就完全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刻意加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平时教师可以对应一些寓言的内容来进行一些恰当的家庭互动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教给他们的道理。比如说,教师在讲《孔融让梨》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作为小学生的孔融,面对长辈的时候是该吃大梨呢?还是该吃小梨?那么可以把这个讨论的答案留到课下,让学生带着疑问放学回到加后再跟家长讨论,问家长的意见。这样不仅会把学习与家长的关系更加拉近,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也会更加深刻,家长也可以从侧面来了解自己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小学语文中加入寓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因为学生好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中埋下正直的种子,让学生在将来的生活中道德品质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作者:许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藏,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渐提升其语文素养。
1生活化教学及其意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某一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并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好习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鲜活的知识积累,并使学生得到精神的熏陶,陶冶情操,不断提升其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生活本就是知识的源泉,让教学回归生活是尊重教学规律的体现。生活化教学能够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进行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能够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我的良好品质,它对小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生活化教学还能够不断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2.1通过观察,增加生活体验: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他们对生活的关注比较简单,或者对生活大都是无意识的,这不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多观察生活,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例如,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情景,观察人们徜徉在万花丛中那幸福喜悦的笑容,观察农民忙碌播种的繁忙景象。有了这诸多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时就会轻松很多,也深刻很多。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时,若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话,对课文中珍珠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有了生活的体验,生活中见到过珍珠鸟这一动物的话就能轻松学习课文,能够对文中“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涂了腊似的小红嘴”等描写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2通过聆听,丰富生活情感: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中,可以通过“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听”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听”的机会。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用讲生活中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认真去听。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的一些趣事,以及能够展示外交智慧的故事和认真工作的情况,让学生对有个整体的印象和基本的情感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也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年轻时的立志故事。其次,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倾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互相讲一些生活中的趣事,以此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更能够使学生分享别人的生活乐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听家长及家中长辈讲一些生活中的见闻,尤其是他们之前的艰苦奋斗史,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谅父母。
2.3通过阅读,积累生活经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获取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还不深刻,由于在校时间长,学习任务较重,他们很少把心思放在思考生活上。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学生一定要重视阅读教材,因为教材精选的那些文章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很好的结合,值得学生反复学习。小学生阅读的内容要“杂”,天文地理文学科学等书籍都可以拿来读一读,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头脑,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内容。
2.4通过书写,再现生活历程:写作是语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既要让学生认真写作,以达到学习目标要求,同时也要通过写作再现生活,以此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进行书写,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小学是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尤其每天写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进行回忆,把对生活的思考写下来。其次要加强课堂写作训练。日记是让学生把每天的生活进行回忆,而课堂的写作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就会把对生活印象深刻、思考较多的内容重新整理出来进行再加工,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平时更加关注生活,理解生活。最后,写作后要让学生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分享。分享写作内容就是分享生活,就是分享每个人认识生活的角度,在关注生活时可以给其他学生一定的启发。
2.5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回归现实,让其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从而通过生活来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层次来关注生活。关注学校生活要求小学生多与同学及老师交流,多参与集体生活,让自己真正成为学校的一份子。在家中,除了作业学习之外,更要融入到父母的温暖怀抱中,不断感受他们的关爱。社会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生活,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无尽源泉。总之,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是语文的不竭源泉,语文是生活的浓缩。小学语文必须进行生活化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有了生活这“活”的源泉,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内容到形式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唐立芳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苴林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思考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基础,掌握小学语文知识,才能够提高日后学习水平。本文重点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反思对策,不仅满足《语文课程标准》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语文教学现状
1.教师角色定位不清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天玩,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不断管理课堂秩序,从而忽视了教学效率。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一线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艺术,纷纷投入到“讨论法”的教学中,然而,当没有真正理解讨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时,课堂讨论会变成鸡肋,学生无法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教师无法参与指导,课堂纪律还十分散漫,十分影响课堂效率。这是由于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所造成。教师在教学中,如若太过严厉,学生会对语文课堂产生抵触感,若不停夸赞学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能深入探索学习内容,只注重教师的夸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清楚的摆正自身角色,使教学无法深化、无法训练,同时也表现出了教师的不作为行为,影响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但却也未能开展出更好的教学方法,通常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会分组教学,通过小组设置,学生在小组中自行学习。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的是复习或练习阶段,在讲解新知识时,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并不能掌握知识点。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课程刚开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声朗读,然后组织学生大声朗诵全文,教师无法将知识点融入教学中,学生已经自行将课文朗读熟练,但凭借自己对学习的理解还无法找出所学知识点,削减了教师的教学作用。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当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时,很难集中精力,并且对学习内容一知半解,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给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也是泛泛之谈,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不够,无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定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但就目前来看,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研究、探讨,但每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教师难以及时解决,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则是让学生散漫学习,最终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放弃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1.明确教师角色
教师在课堂中是领导者,同时也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以教师的身份带动学生的学习。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自身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平面的课本知识动态置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利用自身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并非是“表演者”,也要将身份换为“旁观者”,但要审视夺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新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效果显著,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带动课堂气氛,合理设置出课堂提问环节、对话表演环节以及讨论环节。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我的菜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问一问、找一找、想一想、做一做。带着问题问大家,在牢房里囚徒们每天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可以看书或者洗衣服”。教师继续问,虽然身在牢房,但也可以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曼德拉是一个生活积极向上的人,他十分热爱菜园,通过菜园找到生活的乐趣,大家可以读读课文,体会一下曼德拉在菜园中得到什么乐趣。下一步,教师将学习目标和学习难点指出,组织学生学习,并管理班级秩序。最后,做课堂总结,曼德拉是一位黑人,在常年的反种族歧视运动中付出了毕生心血,他是一位伟大领袖,我们通过菜园了解到曼德拉的精神和他的感人事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里的“读”十分重要,新课标提倡要大力开展学生的“读”能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自由、独立的阅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语文的魅力,主动去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构建语文思维,培养语言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讨论、自我总结,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悟,在学生阅读理解时引导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然后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尚有不足之处,教师应该从自身能力、教学艺术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入手,通过提升自身知识水平、扩宽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文魅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构建学生语文思维的过程和手段,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琪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诞生离不开创新型教育,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创新性还不够突出。追根溯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会存在创新问题,是因为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缺乏创新。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优化小学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可以理解为对创新型人才进行教育培训过程中涉及的具有创新性的理念、策略以及方法。创新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塑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提倡灌输先进的人才观念,并提出人才的创造力应实现普遍性,还要能够进一步开发。不仅如此,它还始终秉承所有的受教育人员都拥有创造精神,而且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能够发展成创造型人才的原则。教育部门早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要摆正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两者间的联系,还要重视总结、领域以及应用语言。其中,还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挖掘,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在综合性学习评价方面也同样表示,应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理念上。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已确定之后,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呢?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对策实践分析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创新意识
若要从真实意义上实现教学创新,就要保证先实现教育主体,即教师自身的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与象共舞》这一课时,我校一位老师分别在两个班级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思路完成了这一节教学任务。一种教学目的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导向,重点抓学生对课文的了解、领悟以及总结。另外一种教学目的则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导向,重点抓学生对语言形式的认知、领悟以及应用。两节课均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尽管构思不用,但是教学效果却都是可喜的,都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他们有了一次不一样的学习经历。而这位老师所采用的“同课异构”方式极大地突出了教师所应具有的创新思想与精神。
2.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的选取,确保学生可以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用引导式、提问式、小组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外,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并能够敏锐地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推敲》一文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文中使用“敲”“敲”两次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并指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透过文章的字面表达意思,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探寻出最佳的用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实现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一项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构建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案,全面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因材施教的对策,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创新教学的要求下,教师还要主动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将多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为学生语文创新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索和学习语文知识,培养高质量的语文人才。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语文教学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创新教学模式的作用,改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邬晓巍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四步自主学习”法探究
随着人们群众对知识需求量的逐步增大,“终身学习”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小学语文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部分,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也取得显著成就。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逐步被推广。因此,建立自主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与自律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义务。
1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可以说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哪种方式提供则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整合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要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都能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并且获得理智和情感上的体验,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之感。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设计或者选用课件时,首先需要明确目的,如何才能将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特有优势表达清楚呢?当明白了这一问题后,再辅助教学,为学生探究知识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并且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有效学习。
2打造有趣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天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有趣的东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努力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欢快、和谐、明朗的氛围,使学生的心情都能放松下来,并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课堂实践活动当中。例如,在分析《猴子捞月》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同学们都见过猴子吗?猴子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此时,大家也会打开话题,纷纷回答。这时候,教师还可以继续问:“本文的猴子正在做什么呢?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一来,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也自然提高了,回答问题的欲望也更强了,教师再顺势导入新课,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新课程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中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拘泥于教学内容。而质疑(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推动教学进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小问题,学生回答,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也会口干舌且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急需打破这种低效的教学局面,为此,教师需要多归纳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结合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问题不要太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要使提出来的问题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中推动教学进程。例如,在分析课文《失物招领》时,一上来就可以问学生:“看到这标题,你们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扩散性思维,纷纷质疑:“标题中的“失物”到底是什么呢?”“失物是谁的呢?失主最后有没有领回去呢?”再如,在分析《鸟的天堂》一文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会纷纷提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呢?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学,学生的思维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探索当中。
4开展自主阅读活动,保持学生自主阅读动机
阅读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成绩发挥重要作用。要想长久保持学生的阅读动机,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单一的阅读模式,建立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自主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性,掌握阅读方法,将自主阅读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开展自主阅读活动需教师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制定,比如,组织文学兴趣小组、班级图书角、读书竞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自觉阅读。还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同学交流、比赛中,锻炼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师要努力倡导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开展自主教学同样需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要组织、引导好学生,及时点拨他们,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教师只要认真组织、巧妙引导、科学点拨,充分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出来,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方法的有效引导下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奠定好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将它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就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张扬个性中展示自我才华,在展示自我才华中得到知识的熏陶。
作者:王丽媛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1拥抱自然,激发写作灵感
(1)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美丽。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婀娜多姿的南国春色,炫丽多彩的丰收金秋,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愿望。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指导他们认真观察校园中花草树木形状、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尽量把孩子带出狭小的校园环境,让他们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去看“大千世界”。(2)走进社会,了解家乡历史。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学校所在的家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我们紧密结合我们洛阳十三朝古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了解洛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热爱自己的家乡。把龙门石窟、国际牡丹园、白马寺等作为学生的校外课程资源。设立小课题组开展研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走向社会或参观访问,或调查研究,接触了更多的人,了解了更多的事。科研和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而且变得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2注重阅读教学,启迪写作思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吸收,才能丰富地、自如地写作运用。首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与书交朋友,让学生学会阅读。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引发写作的源泉,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在描述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感叹句子,在体会的重点在“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上,而表现作者感情的字则在六个“真”字上,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笔下所描写的“真景”,作者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些情感流露得真实自然,贴近事实,接近生活,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写作思维。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再把丰富的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学生做起文来就会倍感轻松。
3注重阅读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关于读书的方法,以前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读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阅读方法尤为关键。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精读法,要求“循文入义”,就是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还要求学生抓住中心,仔细揣摩其中的精彩段落。精读时要勾、圈、点、画,用赏析的眼光去读,写下心得体会和读后感,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段,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中心,做好读书笔记。略读法,先略读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时间,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再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及文章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再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精读和略读不可分割,阅读时要注意相互结合。(2)读写结合。语文学习重在读和写,阅读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时做赏析性的点评,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都具有积累和表达的功能,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要让学生根据文章和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读书方法。
4体验生活,开拓写作思路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写作的思路,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教师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达出来。比如说在布置了要学生描写雪景的写作任务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带着学生去欣赏雪景、交流体会。最重要的是,我们给学生布置的写作任务都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总之,观察生活的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还对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起着重要的奠定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悉心指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真谛。学生亲身经历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富有情感,从而也养成了学生作文能联系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让社会生活实践指导写作文。这样,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5整合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训练,同各科教学都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各门学科都提供着写作的素材。劳动课,通过动手制作,介绍制的过程,自己的感受,作文训练的因素――培养认识和表达能力就成了劳动课实践的有机组成而渗透在整个过程之中了;美术课,根据图画编一童话小故事;活动课,根据开展活动来谈体会、写体会……学生在实践中,所探究的内容因自己的兴趣各异,写出的作文自然也会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整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作文成了表达与交流的需求,所研究探索的活动又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实验、读书、写作,学作文与写作文不再苦恼,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书面写作交流展示恰好促成了“写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文章,展示了自我、产生了表达交流的内心快慰、服务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价值和乐趣”。
作者:魏丽娟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二小学
- 上一篇:小学语文情感教学论文10篇
- 下一篇: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论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