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探讨

时间:2022-11-17 02:48:47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探讨

一、语言的规范性

在小学生眼里,教师就是权威,是无比高尚的,因此,小学生们的很多言行都是在模仿教师。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其中语言的示范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要有规范性,为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学生的年纪越低,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要越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大多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教师语言的规范性不但对教学效果产生着影响,而且对学生未来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发音、语法等方面要尽量做到规范,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的教师将“师范”读成“思范”,将“工资”读成“公司”,将“教室”读成“教史”,将“天津”读成“天京”等等,这些都不是规范化的语言表达,对学生存在一定的误导。

二、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是科学的一个方面,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要做到准确、科学的传达文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对其感情色彩的把握,在传授语文知识时做到准确、深刻。例如,在进行枟落花生枠一文的讲解时,其实落花生是花生的一种叫法,但有的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认真地理解,课下的工作做得不够,将其理解成为种花生,导致教学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还比如,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说“某某同学的理解,有人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这段话很容易造成歧义,到底是教师认同某某同学的理解呢,还是认同其他人的观点呢?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明确语义。

三、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所学语文知识,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生动的表达为主,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模仿,因此,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语言要做到简洁易懂,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有所转变。例如,在进行诗歌枟瀑布枠的教学中,设置如下的教学情境:自己的家乡有一条小河,长江从家乡流过。小河里的水缓缓的流动着,长江里的水浩荡的向前奔流,大海的水更是汹涌。不管是以上哪种水,都在向前流淌,但是,却有一种水是从上向下流淌的,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这是学生们很快就一同说:这是瀑布!这是学生们都十分兴奋。然后接着问学生们,有哪位同学见过瀑布,可不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在同学和教师的描述中,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瀑布的情境。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的这种引导,使得学生们对瀑布不再陌生,问题的提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所学知识,为整个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

四、语言的生动性

所谓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活力。这是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决定的。在小学语文教材的设置上,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将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将学生带入到教材的意境当中,使学生能深刻的进行感悟和体会,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对于“幽静”这一词,加入教师呆板的依照字典中的意思去解释,虽然意思解释的没有差错,但是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真正的理解,不能充分地把握其所蕴含的意境。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如下的解释:在深秋的夜晚,朦胧的月光下,在村外无人的小路上,傍着远处的灯光,传来淡淡的琴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幽静。这种强烈的画面代入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幽静”之美。

作者:张欣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