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8 08:29:25
导语:童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童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指语文基础教育者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抓住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儿童的立场和视角出发,关心儿童、保护儿童的童真和童趣,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童心和本性,调动其对语文学习和课堂参与的热情,让小学生体会到童年的美好与语文学习的乐趣,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童心教育的意义,能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语文课堂中的童心教育效果。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应用过程中总结的心得。
一、从儿童的视角结合课标的要求解读文本
语文教学以一定的文本为载体进行语言知识、技巧、理解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同时还承担着审美和传统文化渗透的使命,是一个体验和享用的过程。语文教材文本是教学开展的直接精神资源,教师要本着儿童本位的原则,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同时兼顾文化的深度进行教材解读。根据不同年级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找寻恰当的儿童视角切入点和兴奋点。例如四年级《幸福是什么》一课中,教师让小学生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小学生充分分析和表达自己对幸福的自主、独立、个性化的理解,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观点,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儿童的天真浪漫的展现舞台,给他们体验和分享的空间与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儿童的发言和感受进行总结,对教材从人文、社会、审美、语文常识等角度进行逐步的点拨和提升,让课堂中的精华部分成为儿童成长的助推剂。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童心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理性思维较差,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内容的优势,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童心和童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营造出与文本相适应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的各个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乡下人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该文图文并茂的特征,创设出田园风景画式的课堂。利用多媒体音乐、图片、田园风情的影视资料,将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融入到画面美和音乐美中,提升小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乡村生活的向往,为深刻理解文章体现的乡村之美与作者的情感奠定了基础。教师必须沉浸在课堂气氛中,和小学生一样保持着童心,对教材进行再次熟读分析,细心体会乡下人家的静谧、淡泊、亲切、淳朴,引导儿童进入到乡下人家的意境中。最后,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每人画出自己心中的乡下田园图,并配以文字描述,在音乐的播放声中,小学生自由书画与表达,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编织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和幸福。
三、开展具有童心的教学活动,在快乐中体验语文的乐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性集中,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约束力,教师应该把握其年龄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适应童年的童心、童趣特征,促进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活动要生动有趣,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程度,让小学生在开心快乐中积极主动研究语文知识。例如二年级课文《动手做做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活动的道具,将装着小金鱼的小鱼缸藏在桌子里,然后按照教材的讲述,向装满水的杯子里分别投入橡皮、铅笔等东西,让小学生真正观察到了水从杯子中溢出的现象,调动了小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发问: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学生会争先恐后回答:水杯装满水,放入东西会使水溢出来。教师提出和教材中法国科学家朗志万一样的问题:把金鱼放进杯中,却不是这样,那是为什么呢?小学生会提出各自观点,思维再度深化和调动,教师顺势引入课题,师生共同阅读和欣赏教材《动手做做看》,小学生的童心和童趣在教材中得到释疑,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最后,教师可以将藏着的金鱼拿出来,为大家当众演示金鱼进入水杯的过程,随着水漫出杯子,小学生欢呼与感叹,自觉得出感悟,对动手和动脑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享受了语文教学的快乐,对小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思维方式都能产生深远影响。
四、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唤醒被压抑的童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条件,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儿童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尊重和唤醒小学生的童心,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将一个个“小大人”从考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唤醒被压抑的童心本性。在诗歌的讲授中,可以充分利用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童心对诗歌意境的感悟。例如在三年级《乞巧》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铺垫讲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让小学生在对神话的向往和想象中,朗诵和体会诗歌,研究乞巧的含义。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为小学生拓展了空间和时间的张力,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思维活跃程度,使小学生主动探究字、词等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启发小学生进行练笔:今年乞巧节,你打算向织女乞巧什么呢?如何实现呢?教师通过对写作训练的作业布置,为小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中华传统文化习俗与生活相融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增加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鼓励小学生质疑教材和教师保护童心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认知能力比较差、知识结构简单、社会经历和体验不丰富,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刻;但是儿童的心理天真、纯洁、美好,从儿童的视角和情感看,与成人的理解和观点又很多不同,有时很新颖。教师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小学生的童心和童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尊重不同的声音。教师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程度,语文教师要多进行开放性评价,努力寻找促进儿童发展的切入点,善于抓住小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儿童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和多元化评价,会使儿童视野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开阔。教师必须怀着人文精神和成全的心态,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快乐。没有疑问的课堂是被动的,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必须能主动进行质疑,以此为引导积极钻研语文教学内容,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小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残疾青年为什么不直接给作者钱呢?非要买不需要的青草?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辩论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增加了人文主义精神,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钓鱼的启示》讲授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质疑的方法,引导小学生自主提出疑问:父亲必须放掉大鱼吗?那种情况下自己会如何选择?父亲的选择对作者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课堂在思维的碰撞和灵动中得到锻炼,灵魂和觉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实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作者:林水河 单位:福建省龙岩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