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探究

时间:2022-09-23 02:47:03

导语:小学语文教材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教材探究

一、适当取舍,选择确定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可以用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是阅读策略形成的能力训练,也可以是写作表达方法的借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创见、深刻丰富的体验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并对其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编者意图、学生实际、文本特点、导学系统等,对教材文本进行二度开发,寻找语文的核心价值,取舍与甄选出能确保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如《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它是一篇短小精悍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散文,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八岁的盲女孩安静用心灵触摸春天的故事。课文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根据导学系统、编者意图、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四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不会很丰富),我们可以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是:

1.借助汉语拼音和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识“畅、翔”等7个生字,会写“瞬、磕”等9个生字。

2.通过品读重点词语“竟然”“扑腾”“扑闪”等,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盲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

3.结合收集的资料,并联系生活实际,努力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能体现这些教学目标的最有价值的内容在第三、四、六、七自然段,所以学习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论是朗读、背诵,还是体会表达。而其他自然段和句子,则可以作为一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大致理解。

二、合理统筹,加工组织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对其进行加工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统筹,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一)教学内容加工

教学内容加工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深刻解读文本,对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重组、提炼和整合,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更易于消化和吸收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加工要遵循“四化”原则,一是深化,即深入开掘教学内容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或文化底蕴,使浅显的教材深入,增加教学内容的厚度和学习难度,从而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易化,即对教学难点作深入浅出的转化,如运用比喻法、类比法等,使深奥费解的知识浅显化、通俗化。三是简化,即把纷繁复杂的知识通过削枝叶突主干使之简洁化、简明化,从而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增大记忆容量。四是变化,即将教学内容加以适当改造,或改变教材的原有陈述顺序,使之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或学生接受。

(二)教学内容组织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合理安排组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科学预设和策划。首先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布局教学程序。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程序很重要,程序安排得当,教学就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混乱。教学内容呈现的程序应遵循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及学习语言的规律,如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序列进行布局。同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注重层次、结构和张弛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性质,要适应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要考虑教师的水平和特长。如适当选用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朗读法、情境法、讲读法;再如根据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够长、理解能力弱等特点,可多选择直观法、谈话法和多媒体动画等手段辅助教学。总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最多的信息,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妙设话题,让学生精彩生成。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紧贴文本、具有一定思维容量、思维挑战性的话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批注、整理思考、讨论交流的时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推动话题的深入,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三、活用小学语文教材,拓展丰富教学内容

一堂高质量、有内涵的语文课,必然要求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延伸。因此,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从而丰富教材内容,使教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适当的拓展延伸能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可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语文课外拓展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即立足课本,然后由此及彼,活化教材,拓展阅读能力。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方法五个角度着手。例如,在学习《井底之蛙》一课后,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底之后会看到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在学白的《赠汪伦》一诗后,可延伸同类写朋友之情的诗歌;在学习一位作家的作品之后,可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在学习一种文体后,可选择同类文体或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在学习课文《燕子》后,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二)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生活是语文的宝库,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我们可以跳出课堂,结合语文内容的特点,巧妙地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去调查生活周围的环境,看看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对策。再如学习了《触摸春天》后,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还有如课文《春联》学习后,我们可以设计“走进社区读春联”、“春联大收集”“、我来写春联”等活动,把课文所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这样课内外结合,语文与生活沟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教材处理是一项十分艰辛而又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文本内容和核心价值,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地剪裁梳理和调整组织,要用活教材,更要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让其富有弹性和发展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教学,才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语文教学,也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开放有活力的教学!

作者:朱庆华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