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8篇

时间:2022-09-23 11:24:44

导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8篇

第一篇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引发了“阅读、写作和计算”这文化教育三大基石的裂变,需要基础教育做出适当的回应。而当前的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学生的自主性被忽视”、“学生的阅读习惯欠佳,阅读能力较弱”等问题。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怎样让学生学会阅读?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这的确值得深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在山区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为阅读教学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走出教材和学校的局限,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实现网络资源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打开阅读之窗。

二、网络资源在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阅读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任何活动、兴趣都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上笔者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浓厚的兴趣,以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力求“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学《出塞》这一首古诗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穿越到唐朝,去感受历史上的一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心理历程。”然后请学生观看壮阔的画面:一轮清幽的明月,照耀着寂寥的边关和萧条的景物,战士们登上城墙,呆呆地望着明月思念家乡,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正当学生沉浸在孤寂、苍凉中时,一声声鸟鸣伴随着嘹亮的军号打破了夜的宁静,自然地让学生联想起连年不断的征战,以及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战士,教师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诗情诗境。“凡音者,生人心者也”;“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借助音乐和图画恰到好处地烘托点缀,使课堂变得多维、立体,为阅读教学营造了充满活力和人文气息的氛围,促使学生披文入情,从而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二)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网络资源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之道才是根本。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1.学案导航,交流共享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有计划地布置学生预习,设计好前置作业,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前的预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并了解其大意;二是让学生搜索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还要深入阅读并整理、内化,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共享。

2.深悟课文,内化应用

指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既是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利用和内化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来理解课文,对课文重点紧密相关、又有较高难度的问题要结合精读、反复读、列提纲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大胆探究。在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的体验与认识得以交流,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多活动的机会。利用网络资源的大容量和方便快捷,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缩短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距离。如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让学生领悟老人勇于面对困难、逆境、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链接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海明威曲折一生的简介;主人公桑提亚哥的人物原形、狮子、大海、风浪、小男孩、老人的象征意义等。在学生对写作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后,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老人在海上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老渔夫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搏斗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最后学生领悟主人公“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从阅读一本书到阅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一本书向阅读生活、阅读人生延伸。这是学会真正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热爱阅读的更高境界。在阅读教学中,巧借Moodle社区,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如“以讲诱导法”、“以身示范法”、“赏识激趣法”等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家庭”、“书香少年”等荣誉评比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形成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非常便利条件。教师在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这一环节,要注意确定课外阅读的延伸点。根据教材按单元划分教学内容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和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减少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和传说”,围绕这一主题,在魔灯社区里的资源部分上传了《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作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在活动部分设计“我的展区”,学生带着不同的生活积累和智力背景阅读后,在展区里记录下自己的独特感受;还设计了“小小评论家”专区,鼓励学生批判性有创意地进行评价,使孩子在精神与个性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实现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跨越,既让学生拓展了阅读面,又使他们很好地巩固、延伸了课内学到的知识,实现了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完善课内阅读的双赢局面,学生们“双翼俱丰”,在书海里自然能自由翱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的延伸点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是从课文中心内容切入,向同一题材内容延伸;二是可以从课文作者切入,向课文作者的其他名篇延伸;三是从课文体裁切入,向更多同体裁的作品延伸;四是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切入,向同时代的作品延伸。从这些方面进行设计资源,让学生课外进行浏览、阅读、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品质和质量,真正将“大阅读”“大语文”观落到实处。

三、网络资源在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给学生的阅读制订明确的目标

阅读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适当提高或降低目标的层次。同是高年级段的孩子,素养高的可以让他们选择内容稍深的名篇巨著普及本进行探究性阅读,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而素养较差的则应选择通俗易懂的儿童读物进行阅读,增加积累,得到体验。这样尽可能地让孩子们达到各自目标,得到成功的体验,满怀信心地去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合作与竞争

作为山区的小学,学生受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也不一致,故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些差异。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学生的阅读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还应使学生养成小组相互交流的习惯,学会资源共享,在合作中提升阅读能力,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阅读质量。

(三)注重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语文离不开家乡的文化底蕴。面对山区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瘠”的现状,只要立足本土资源,抓准突破口,用准策略,山区学校也能在阅读的天地中有一方绿茵地。把《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等作为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的校本课程;旅游、歇后语、对联等,都传播着几千年来的当地文明,我们因家乡而骄傲,让山区的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讲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家乡的乡土文明很好地传播和传递下去。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山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拓展学生阅读的途径,并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就能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到实处。

作者:罗美琼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指导正确阅读方法

阅读兴趣,是小学开展阅读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以培养,有利于加大小学生的阅读持久性,更给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导入以及情感导入的方法,对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快速吸引,促进小学生热情地阅读文章。更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正确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而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不能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通篇辅导,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走进阅读世界,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正确朗读,阅读文章中的情感,促进相关资源的自主搜集,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祖国在我心间》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文章进行正确朗读。朗读,是激发小学生阅读情感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小学生具有独特阅读感受的手段。先引导学生流利地朗读文章,再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读出文字间的情感,最后促进学生总结与升华出自己的感情,才能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二、加强方法创新,做好自主合作教学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明确肯定。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模式,这一观点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灵感。比如,在讲解《海底世界》的时候,这篇文章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海底丰富的物质资源与海底各种美妙的声音。文章的语言十分优美,内容相对容易理解。教师不必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一句一句地理解文章,可以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先给小学生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海底世界中都有些什么东西。在自主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以及不懂的内容用不同标志标出来。之后,教师再以海底世界这个主题,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一些小学生提出“文章中排比句所描述的声音都是哪些声音?”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信息量很大,想象空间也比较大,这一问题的讨论会促进课堂合作学习氛围的浓烈,更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教师给学生时间去探究,肯定学生在阅读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推动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课堂提问,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提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堂提问,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有效提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有利于课堂教学思维的严密化,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会促进课堂中的师生交流,营造轻松、激烈的学习氛围。

1.教师可以利用观察法来提问。教师利用图片的展示或者实验的开展,让学生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在观察中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春天的雨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张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下雨天吗?”等问题,让学生围绕雨这一主题展开思考,促进本节课教学内容主题的明确。

2.教师可以将课堂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进行提问,会拉近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促进阅读学习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改革给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次创新的机会,也给予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更多的教学指导。构建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给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权利,促进小学生健康学习与成长,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做好阅读教学改革,关注教学质量提高,是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作者:黄桂霞 单位:福建省惠安县瑞东小学

第三篇

一、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心态,确保学生的主体位置,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讨论活动。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控制学生讨论问题的思路及轨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如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某些分歧,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及时纠正化解矛盾,同时根据原文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准确理解原文内涵。

二、注意学生讨论方式

学生的具体讨论形式在自主讨论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只有掌握正确的讨论方法与讨论形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讨论的质量,达到学习阅读理解的目的。在自主讨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表达学生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意见,同时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在阅读讨论的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讨论,即讨论的策略就有了一定的技巧。例如,首先进行讨论的学生人选,讨论的话题意见等等,都需要教师严格认真地思考过后再实施。这样阅读讨论的质量和意义就有了一定的保障,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缜密的素质。同时,纪律问题也很关键,学生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也要具备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师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定的规则制度,让学生懂得遵守规章制度,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进行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后每次进行讨论的时候都可以根据该制度进行讨论,渐渐形成规模。这样就会提高学习讨论的效率,同时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自主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蔡鸣 单位:四川省通江县涪阳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三、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讲授新课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使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张寨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幸福小学校

第五篇

一、引导学生进入绘本,亲近阅读

(一)举办绘本说明会,让学生了解绘本

为了让所授班级的学生对绘本“一见钟情”,笔者举办了一次绘本读物说明会。在说明会开始之前,提前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让他们回去查找有关绘本的介绍,并且要求,家里有绘本的学生,将绘本带来学校。在同学们的介绍中,大致概括出了绘本的特点,即:图画精美、少量文字。接下来,笔者让带绘本的同学们向大家展示自己收藏的绘本,不一会儿,讲台上摆满了各式绘本书籍,笔者随意翻阅几本,用投影仪向同学们展示。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学生们都被绘本上精美的图片吸引,纷纷表示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阅读。我知道,我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以绘本激趣,在阅读中寻找快乐

笔者带去的第一份礼物是《不一样的卡梅拉》,笔者选择了第一集《我想去看海》,把书用PDF的形式在投影仪上放映,随着故事图片的展示和笔者对于故事的讲解,可爱又有个性的卡梅拉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认真倾听、静静观看,完全融入了有趣的故事中。我知道,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于是,我告诉他们这样的书就是我们昨天介绍的绘本,向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绘本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接着,笔者从抽屉里拿出了二十多本精心准备的绘本,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100万次的猫》《小猪唏哩呼噜》等。学生们兴奋极了,都想亲自翻一翻,看一看这些有趣的书。

二、引导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培养学生对书的兴趣方面,绘本是很好的载体。学生们对图画书兴趣渐浓,才会逐渐培养起对文字的感情,从而开始独立阅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呢?笔者认为可归纳为“听、演、想”三个字。

(一)细看图画,学会倾听

绘本是用色彩绚丽的图画配上简洁明了的文字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并茂的。1.观察图片内容,把握故事大意。千万不要急着翻页,先让学生仔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他们在看图时读懂故事。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2.倾听同学介绍,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在上《不一样的卡梅拉》第一集时,笔者将绘本的电子版投影,绚丽又巨大的图片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大家都被深深吸引。在观察图片后,笔者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图上呈现的故事情节,再让其他学生发现细节,加以补充,以此锻炼倾听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二)情节活演,积累词句

绘本,尤其是经典绘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精粹。1.它以最简单的情节、最简单的对话,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除了读中积累,可以让学生针对部分语言进行模仿表达,学生很容易领悟到绘本语言的精髓。2.创设表演舞台。有的绘本情节曲折,角色丰富,描写生动,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学生边读边演,从而融入故事、走进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提高听说能力与动作的表现力。在讲《不一样的卡梅拉》第一集时,一个情节是卡梅拉遇到哥伦布的航船获救,但前提是他必须为船长下蛋才能保住性命。有一整页的插画,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卡梅拉为了生下第一个蛋的夸张动作:蹦、拽、喊、跳,使出浑身解数要征服自己,最后生下了一个蛋,保住了自己的命。这时,我让学生们也来当当卡梅拉,到台上演一演卡梅拉的动作。大家表演得津津有味,相当投入,笑声连连。

(三)激发合理想象,引导猜想情节

绘本中简明的文字与精致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由驰骋。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其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流露的情感、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此外,绘本精致的设计与装帧,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精美,从而对书籍爱不释手。总之,当以绘本阅读为兴趣时,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时,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内心,健全人格,找到快乐。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为他们建造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当阅读的兴趣增强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成就一生的阅读习惯。

作者:许梅兰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湖头中心学校三安小学

第六篇

一、科学划分小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形势下,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教师必须在课前就准备一些能够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可以是学生自行组合,也可以是教师科学地安排以及划分。在小组内,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系列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任务,这种合作既可以增强组员以及组员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适时参与,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受各种各样因素如年龄等的影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有的时候即使是小组讨论,学生也很难形成对文章的深刻、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及时出现在学生的视线之内,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参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说教师就是至高无上的,相反的,教师必须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要能够针对小组内存在的争议给出适当的引导,以帮助小组内不同成员之间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言以蔽之,在学生组成的小组内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否则,学生就很容易踏入歧途,最终完全偏离阅读理解目标和宗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新时期合格人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福祥 单位:陕西省山阳县油匠河小学

第七篇

一、以教材为基础,拓展阅读内容

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教材,丰富阅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疑难问题。由于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很多内容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重新阅读教材,感悟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学生很难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要创建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在拓展阅读中享受精神的充实。一方面,要提高图书室的开放程度,同时还要更新图书资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室,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在班级内建设图书角,方便学生借书。班级图书角能够有效补充图书室的不足,让学生近距离地读书。还要鼓励学生为图书角捐献图书,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学生管理书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

三、组织读书交流活动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激励学生阅读。一方面,教师要组织读书交流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交流阅读成果,同时指导他们更加有效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举办读书成果比赛。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在竞争中提高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做好点评工作,要以肯定、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要帮助学生发现阅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正,促进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意义,将拓展阅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以优秀的文章洗涤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郭红秀 单位:霸州市第一小学

第八篇

一、“问题教学法”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利用提问、质疑、反问等问题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萌生自主学习动机,进而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实践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形式。然而,每一教学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问题教学法对语文阅读教学意义,笔者认为,其最大优势在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课上告诉学生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则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自行将知识内化,这便是问题教学法最重要价值之一。同时,问题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所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推动力;而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更多地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探究答案,所以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此外,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思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对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践行。对学生而言,问题教学法也促使其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尚未接触问题教学法之前,学生可能极少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然而随着教师不断提问,不断促使学生展开思考,为求解答很容易便自觉展开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减弱了对教师的依赖,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问题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问题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

(一)实践方法

1.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不用自来水呢?”问题一出立即引起热议,有学生回答“那时候哪有自来水?”其他学生一起附和着,教师此时应及时鼓励提问学生,并对此展开追问:“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用自来水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在那个年代用水却十分困难,那么通过对比,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有学生回答,“我们今天的生活真幸福啊!”也有学生回答,“水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水资源。”还有的学生回答,“我们要感谢发明自来水的人。”众说纷纭,由一个问题引发的多个问题,实现了学生定势思维转向发散思维的锻炼。

2.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有所掌握,要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从学生自身特点入手加以引导。比如,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要注意哪些事项等。

3.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注意事项

1.问题设置应偏向开放性。小学语文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也都是具有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可以由学生进行发挥和想象的。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去思考问题。以笔者经验所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够更为全面的紧扣文章主旨,发挥想象力,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2.教学评价应注重合理性。在对学生提出或者回答的问题,教师予以怎样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评价用语和评价目的。比如,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大加鼓励与赞善;即便是错误或有缺陷的答案,也应表示鼓励,并采取缓和的态度及时纠正。小学期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仍是比较亲近的,切记直言不讳、言辞犀利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抗拒,继而慢慢疏离教师,疏远课堂。综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夯实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正确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评价,最终通过“问题”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作者:郑玲 单位: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