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时间:2022-08-17 09:33:01
导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指向性不明的问题有很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不了解各学段的训练重点;研读教材不透、不深入,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等。只有教师本人对这一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有了思考和研究的意识,这类现象才不会发生。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缺乏整合度,过于零碎
课堂中提问,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形成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整合度的提问,过于零碎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走,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一节课下来,学习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一口气问了学生19个问题,如这五个战士完成任务了吗?完成后这五个战士可以怎样做?追上连队会有什么结果……这些问题的提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看一看书,回答一个问题,再看一会儿书,又回答一个问题,课堂上完全是师生一问一答式。学生的语言整合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静心思考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课堂由原来的“满堂灌”变为了“满堂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果教师课堂上设计的问题科学、合理,学生就可以从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中把握课文的重难点,提炼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教师则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捕捉到教学效果的信息,指导自己不断调整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层次性不清,缺乏梯度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取得有良好的效果。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中来,杜绝只是部分学生思考的现象发生。这种递进型提问能更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四、问题提出时机不准,针对性不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如果遵循了这一原则,效果会更好。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拿不准这个“火侯儿”,不是操之过急,问早了,就是抓不住时机,问晚了。这一早一晚就错失了学生思维的最佳“沸点”,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折扣。笔者曾听了一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授课教师在教学“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句话时,让学生读了一遍句子,就站起来交流这句话中“滑”一字的妙用。问题一抛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愣住了,他们的思维在那一刻短路了。因为他们无法把这个问题和前面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缺少了知识的铺垫。如果教师在让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这句话描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学生一定会抓出“滑”这个词。在这个时候,教师再适时连续提问:你感觉这个“滑”字可以换成哪个字?结合文章语境,哪一个更好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效果自然更好。我们常说教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包括问的时机、问的准确性。教师要达到这种境界,非一日之功,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强学习和研究,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自己。科学的课堂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秀的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结合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课文的具体内容,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让学生多动脑、勤表达,在40分钟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学生的积累量,提高学生的书面、口语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温志红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骊城学区坟坨小学
- 上一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论文
- 下一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